科举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高考”。科举中夺魁者,也就是殿试第一名,人们称为状元。从南唐到清代,南京历史上出现过20多位文武状元。交汇点江苏有戏记者日前也介绍了,南京至少有五条“状元巷”.据不完全统计,从隋唐开科取士以来,到清末废除科举,中国历史上一共出过文武状元700多人。
古代科举图
状元之中也是分“水平高低”的,最牛的状元,叫“连中三元”,他不仅是状元,还是解元、会元;他不仅能在殿试中拿下第一名,还是会试的第一名、乡试的第一名;同时将全省第一、全国第一、皇帝心中第一的位置揽入怀中。
要达到“连中三元”极其困难,据统计,中国古代科举中只有19人“解锁”了这一难度。
他们中,文状元16人,分别是唐朝的张又新、武翊黄、崔元翰;宋朝的孙何、王曾、宋庠、杨寊、王岩叟、冯京;辽朝的王棠;金朝的孟宋献;元朝的王宗哲;明朝的黄观、商辂;清朝的钱棨、陈继昌。武状元3人:明代的尹凤、王名世;清朝的王玉璧。
至少有两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和南京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是明代洪武年间的文状元黄观和武状元尹凤。
高中状元
夫子庙景区,江南贡院斜对面,横跨着内秦淮河的桥名为文源桥。此桥1988年重建,其前身是一座古桥,最初的名字是黄公桥,后来改名为白鹭桥,1988年正式定名为“黄公桥”。
“黄公桥”的“黄公”,是指明代洪武年间的“连中三元”的状元黄观,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千年科举史上最牛的“学霸”。
黄观塑像
黄观(1364-1402),字澜伯,又字尚宾,安徽池州人,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辛未科状元。
黄观自幼聪慧过人,且非常勤奋。他参加县考、府考、院考,每场都考了“案首”(第一)。洪武二十三年(1390),黄观在乡试中考中解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他在会试中又考中会元。随后的殿试,在策论中,他“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的观点,深得朱元璋赞许,被钦点为状元。
其实,黄观是“连中六元”,他连续参加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可谓“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前面提到的19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只有明朝黄观和清朝钱棨实现了“连中六元”。但黄观六场第一名都是一口气连续考出来的,中状元时才27岁;而钱棨虽然参加的六次考试都考中第一,但中间有间隔,还有过数次乡试落榜的经历,且他中状元时已47岁。
因此,黄观比钱棨更厉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科举史上最牛“考霸”。
文源桥的前身是黄公桥
黄观中状元后,授翰林院修撰。建文皇帝即位后,他担任右侍中,与方孝孺、齐泰同为御前重臣。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后,黄观积极支持建文帝平定叛乱,起草诏书怒斥朱棣造反。
建文四年,燕军即将杀到南京城下时,黄观奉命前往安庆一带招募军队。他走了没多久,燕军攻占南京。留在南京的黄观妻子翁氏为避免受辱,带着两个女儿投秦淮河自尽。黄观听到南京沦陷和妻女自杀的噩耗后,在长江罗刹矶投水殉节。
后人为了纪念黄观一家,在秦淮河岸边的夫子庙大石坝街建黄公祠,旁边的古桥也命名为黄公桥,即如今文源桥的前身。
朱棣靖难大军进入南京城
相传黄公祠内有一块“血影石”。翁氏携女投水前,呕血不止,吐血在此石上。后来,每遇阴雨天气,石上会出现一个人影,颇似翁氏立像,令人唏嘘,啧啧称奇。
另一位南京状元焦竑曾为黄公祠撰《礼部侍中黄公元配翁夫人暨二女墓祠记》。清初顾炎武拜谒黄公祠后,留下诗作:
侍中祠下水奔浑,有客悲歌叩郭门。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1987年,文源桥重建时,出土了清同治八年的《黄文贞公传》石碑。
如今,站在文源桥上,举目北望,能看到江南贡院旧址和明远楼。这座曾以中国科举最牛学霸名字命名的桥梁,毗邻着中国最大的科举遗址,实在是一种有趣的历史巧合。
站在文源桥上能够看到明远楼
“连中三元”的历史掌故,还保留在南京老地名里。新街口附近的三元巷,记录的是明代嘉靖武状元尹凤的故事。
尹凤(1523-1598),字德辉,南京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丙午科武举乡试第一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丁未科武举会试、殿试第一名。
成为武状元后,尹凤官拜参将,后随抗倭英雄俞大猷在福建、浙江地区抗倭,屡立奇功。万历年间,尹凤官至都督佥事。
三元巷,位于南京中山南路北段,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最初是尹凤的居所。尹凤成为武状元后,这条巷子被命名为“三元巷”,纪念这位武状元出身的抗倭名将。
三元巷
记者在三元巷看到,这里现有三座砖雕门楼,横额上分别是“解元”、“会元”、“状元”,代表尹凤在科举道路上的三个重要台阶。
三元巷新建的“解元”砖雕门楼
三元巷新建的“会元”砖雕门楼
三元巷新建的“状元”砖雕门楼
状元,是通过殿试考出来的;举人,则是通过乡试考出来的。南京新街口地区有一条包含“举人”二字的小巷子,这就是管家桥附近的沈举人巷。
沈举人,即指明代嘉靖年间的举人沈九思。
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载:“沈举人巷,明举人沈九思居此,九思有学行,生徒敬之,名其里曰‘沈举人巷’,见《金陵诗汇》。”
也就是说,沈九思,曾在此居家讲学,传业授道,桃李满园,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也为地方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
沈举人巷口的沈九思雕塑
如今,沈举人巷口有一尊沈九思的雕塑,只见他身着长衫,端坐榻上,右手握书卷,左手倚在把手上,身旁还放着一匣线装书,一派怡然自得模样。
可惜的是,这个雕塑将明代人沈九思表现成拖着辫子的清代人的模样。有研究者呼吁,应该将沈举人的清朝人形象,换为明代衣冠,这样才接近历史真实。
和古代高考有关的南京地名,还有一些,溧水有状元坊、状元山;下关有个状元埂;栖霞龙潭有一个“进士坊”。
交汇点记者 于锋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推荐新闻
- 【 新闻 】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联合声明
- 【 军事 】 中巴联合舰队将如何制衡印度海军
- 【 财经 】 霍尔果斯开查:范冰冰公司无实体办公
- 【 体育 】 俄罗斯世界杯32强最终23人名单汇总
- 【 娱乐 】 娜扎工作室辟谣回应分手传闻:假新闻
- 【 科技 】 工业富联登陆上交所 三年来最大新股
- 【 教育 】 2018年全国高考查分时间及方式汇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