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通讯:东江倒流山低头 应知碧水为谁鸣

通讯:东江倒流山低头 应知碧水为谁鸣
2021年04月24日 19:08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通讯:东江倒流山低头 应知碧水为谁鸣

  中新社香港4月24日电 题:东江倒流山低头 应知碧水为谁鸣

  中新社记者 索有为

  “开始是一天没有水,两天没有水,三天还是没有水,到了第四天终于有水了,一家老小就慌慌张张提着水桶和坛坛罐罐去排队取水,甚至还抢水。”香港回归前被聘请为香港特别行政区事务顾问、前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的施学概已逾八旬高龄,他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回忆起1962年香港的水荒,往事历历在目 。

  三面环海的香港,由于地质条件原因,历史上饱受淡水资源奇缺的困扰。1962年,香港出现了自1884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并一直持续至1963年。当年350万香港市民被水所困,港英当局穷尽开挖水井、修筑水塘、人工降雨等方法,但都是杯水车薪,于是采取严厉的制水措施,每4天供应一次水,供水时间仅为4小时。

  亲历了当年水荒之痛的施学概系统研究过香港水荒史,他告诉记者,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就指示广东协助解决香港用水困难。1959年9月,广东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宝安县兴建深圳水库,全县2万多民众和解放军一个团的兵力投身建设。1960年3月4日,深圳水库主坝工程建成。从1961年2月1日起,深圳水库每年向香港供水2270万立方米。

  1963年,包括香港在内的华南地区严重干旱,深圳水库已不足以应付旱情。“每到供水时,大厦住户纷纷将水喉开关拧到最大,但高层住户的水就会很小,他们就探头出窗大喊‘楼下关水喉呀!’。”施学概说:“这一片段在经典电影《七十二家房客》里呈现,这一幕也烙在老一代香港人的心坎,当时的香港空调还很少,大热天有的人甚至五六天都没有洗过澡,只能用毛巾湿水洗面擦背。”

  香港中华总商会在1963年5月通过决议案,与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致电时任广东省省长陈郁求援,陈郁立即回应,允许港方派船到珠江口无代价汲取淡水,并每天免费供港2万吨自来水。

  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霍震寰告诉中新社记者,当时他年龄还小,但记得父亲霍英东先生在家里提起过要在一个月内建一个码头,方便船舶运水。

  从1963年6月到1964年3月,香港派船到珠江运水共约1100艘次,内地共运往香港淡水1360万吨。同期,遇到同样旱情的广东打开快要见底的深圳水库,最大限度地增加对香港的供水量。

  舶船取水终归只是权宜之计。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史料显示,1963年12月,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并批示兴建东江——深圳供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

  1964年2月20日,东深供水工程动工兴建,这项浩大的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东江河畔,南至与香港只有一桥之隔的深圳河边,全长83公里,需翻越6座高山,水位提升46米,沿途仅大型的机械闸门就要17座。“让高山低头,令河水倒流”,建设者们将这句口号大写在山坡上。

  几万名建设者靠肩挑、手铲完成了240万立方米土石方和10万立方米混凝土的建筑工程。1965年2月25日,东深供水工程如期全线完工。通水当天,参加竣工庆典的香港同胞各界人士来到工程第三级马滩抽水站前,香港工务司负责人惊叹道:“这个工程是第一流头脑设计出来的!”香港九龙工会联合会和香港中华总商会向建设者们赠送了两面锦旗,上书“饮水思源,心怀祖国”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远泽,万众倾心”。

  “东江水供应到香港的时候,我最记得老百姓欢欣鼓舞的样子,大家在街道上手舞足蹈,挥着红旗彩旗,这是非常感人的一件事,那一段时间非常高兴。”施学概忆及当时情景,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对赋诗填词颇有造诣的施学概曾作七律《东江水吟游》,诗中写道:家国朝朝暮暮情,东江光景报前程……唯见青山如壁立,应知碧水为谁鸣……

  据粤海集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通过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超过了1900个杭州西湖的水量,保障了香港75%以上的用水需求。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珠海社团总会会长邝美云对中新社记者说:“东深供水工程绝对是雪中送炭,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增进了香港的民生福祉,保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饮水思源,我们既感谢一代代东深供水工程建设者们心系同胞,更感恩祖国每时每刻对香港的关怀,我们要传承这份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转化成推动香港繁荣发展的精神力量。”(完)

香港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