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警惕丨“红头文件”竟然是假的,新型骗局你了解多少?

警惕丨“红头文件”竟然是假的,新型骗局你了解多少?
2023年08月29日 11:45

  导语:理财文化万里行,基金走进千万家。欢迎大家搜索【华夏基金投资者教育基地】,关注一司一省一高校投教活动,解锁更多理财知识。

  网上购物收快递已经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果明明没有网购,却莫名收“国际机关单位”寄过来的退费通知单,这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需要警惕!这是一起冒充国家机关单位新型诈骗!

  冒充国家机关单位诈骗——作案步骤

  第一步: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者的个人身份等信息,冒充国家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给受害人邮寄快递或者直接打电话。

  第二步:编造银行卡洗钱、消除不良征信等理由,同步发送伪造的机关单位官网、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对受害者进行威逼、恐吓,以使受害者相信和就范。

  第三步:对受害者进行深度洗脑,以帮助受害者洗脱罪名、请退回款为由,要求受害者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或者诱骗受害者将名下账户所有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典型案例

  “国家机关单位”寄来的快递,暗藏玄机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报导,近日江西赣州的董先生收到了一份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寄来的“红头文件”,文件内容大意为,要为某平台的部分投资人办理“清退回款”事宜,由于董先生此前在某非法投资平台上被骗了10万元,见到可以办理“清退回款”,就立即扫码加入了“清退维权”群。

  受害人表示,当时看到信封上有“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专用章,还是红头文件,并没有产生怀疑,想着可以追回之前被骗的所有投资费用,董先生就准备按照群里“客服”的指引,缴纳投资款的10%作为保证金。

  就在董先生准备筹集保证金时,警察找上门了,阻止了董先生的转账。据警方介绍,原来这个所谓的维权群里,除了董先生,其他人都是托。案例中提到的所谓“扫码退费”等陌生快递,其实都是诈骗分子费尽心机想出来的新型诈骗套路。

  骗术揭露

  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实施诈骗的常见类型

  在警方的及时干预之下,江西的董先生避免了再次上当受骗,但值得警惕的是,此类冒充金融监管部门或者工作人员,打着“消除不良征信”“受理投诉”等旗号实施诈骗的新型诈骗案件,近来呈现抬头趋势。

  对此,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防范冒用金融监管名义实施诈骗的风险提示》,揭露了三种常见诈骗手法,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提高警惕,增强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

  手法一:伪造金融监管部门文件

  不法分子冒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名义,通过电话、快递、互联网等渠道,发布“P2P清退通知”“金融平台清退通知”等虚假信息,引诱投资人进行“清退登记”,再以需要缴纳保证金作为回款条件,实施诈骗。

  手法二: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

  诈骗分子利用非法渠道获取的消费者手机号码、投诉内容等信息,以“解决投诉”“理赔退费”等为由联系消费者,冒充金融监管部门受理投诉,诱骗消费者开启屏幕共享,骗取银行卡号、网银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盗取消费者资金。

  手法三:冒充金融监管人员消除征信不良记录

  诈骗分子假冒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社交软件联系消费者,谎称消费者在使用信用卡、网贷款等借贷产品逾期,将被列入“征信黑名单”,谎称“修复征信”,需向指定的“专用账户”转入资金进行“信用佐证”,并称该笔款项随后将予退回。一旦消费者信以为真操作转账,就陷入了诈骗分子圈套。

  据了解,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是在过去银保监会的基础上,新成立于2023年5月18日,成立时间不到半年,平时不太关注新闻的投资者可能还没注意到这个事情,对于新部门的规章制度和职能可能暂时还不够清楚,但犯罪分子恰恰就是利用了部门成立时间短的空子,来进行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防范金融诈骗“五字口诀”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小夏翻阅了近年来金融诈骗的典型案例,提练出以下“五字口诀”,日常研习,对于防范各类金融诈骗大有裨益。

  “不”字诀

  “不”是指要金融监管部门不直接办理金融业务,也不会与消费者有任何资金往来。金融监管部门从未设立或者授权设立P2P、投资理财等“回款渠道”,不会通过QQ群、微信群、交易平台等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资金清退工作。

  “正”字诀

  “正”是指要选择正规机构的合法金融服务。投资者如果有投资理财需求,应当选择具备相应业务资质的机构获取金融服务,切勿盲目相信陌生来电、短信、广告传单、社交媒体等非正规途径推销的“保本高收益”理财产品,从源头上杜绝“非正规”机构带来的潜在风险。

  “护”字诀

  “护”是指加强个人信息保护,谨防信息泄露。对于所谓的“内部消息”以及非官方渠道发布的信息,投资者要仔细辨识,妥善保管好个人身份证、银行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不点击不明链接或者下载不明APP,妥善保护好个人隐私信息,避免因信息泄露造成财产损失。

  “维”字诀

  “维”是指通过官方渠道合法合理维权。因为金融产品或者服务问题产生争议的,消费者可优先选择官方投诉受理渠道进行处理;未达成一致的,可向当地金融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或者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但要切记,千万不能随意点击或者打开陌生人发送的所谓“官方投诉链接”。

  “报”字诀

  “报”是指发现犯罪线索或者遭遇损失及时报案。当消费者发现诈骗或者涉嫌犯罪的线索时,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反映有关情况,切不可轻信网络上自称“网警”“黑客”等组织或者人员,避免再次受骗。同时,注意保存好证据,积极提供线索,配合公安机关案件侦查,尽力挽回损失。

  以上就是“不、正、护、维、报”五字口诀,请大家牢记。最后,小夏再次提醒大家,当你收到来路不明的快递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仔细甄别快递来源,切勿轻信任何名义的退费通知,不要轻易扫描快递上的二维码,避免落入骗子的陷阱。在扔掉快递前,也要注意将二维码信息涂抹掉,避免有人捡到导致被骗。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来源:News快报)(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