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2022年04月28日 09:04 商讯

  中国人重视吃饭,家长对孩子的爱尤其体现在吃饭上,一定要让孩子吃饱、吃好。可是估计每一个家庭都遇到过这种困境:孩子在该吃饭的时间怎么喊都喊不上桌,到处乱跑;等到大家都吃完饭收拾了碗筷,孩子却过来说“我饿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时常就能看到心急的家长,尤其是老人们,端着碗,四处追赶孙儿喂饭,等到孩子停下来的契机就塞一口;或者打开电视放动画片,趁孩子不注意就撬开嘴,塞一勺饭进去。

  家长们爱孩子的心态当然能够理解,生怕孩子因为还不懂事、贪玩,错过了吃饭的时机,让身体不能得到足够的营养,不能够健康成长。然而,追着喂饭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京欣医疗的专家提示会带来以下负面影响。

  首先,孩子容易消化不良。

  家长之所以追喂,是因为孩子的心思不在吃饭上,所以即便被喂到嘴里,也可能胡乱嚼两下就吞下去,这样的话胃就得想办法完成之前牙齿该完成的工作,负担加重,消化不好不说,胃可能发育不良,也不能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第二,不利于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吃饭是需要手、口、眼、脑协调配合完成的工作,对于成人来说很简单,但对于在学习过程中的孩子,其实很难。家长如果见不得孩子吃饭弄得到处都是从而追喂,就会让孩子错过这个必要的锻炼机会,以后即便是身体成长到吃饭不成问题了,但对于更精细的动作,比如工作中需要的技术,可能没有耐心也没有能力去完成。

  第三,孩子容易缺乏独立性,不利于养成好习惯。

  作为独立的个体,吃饭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长经常追喂,就会让孩子以为自己吃饭是由家长负责的,自己只是在协助家长完成任务。所以这样的孩子往往更依赖家长,无法形成什么时间段该干什么的意识。而且养成了被追喂的习惯,如果上幼儿园,或者上学,就很难适应学校集体的环境,再改可就困难了。

  第四,不利于保护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如果在被看动画片或者玩玩具的时候被喂饭,他的注意力其实既不能完全放在玩上,也不能完全放在吃饭上,导致两边都没有办法做好。如果长期这样下去,孩子就会养成三心二意、马马虎虎的习惯,上课容易走神,写作业也容易出错。

  其实,我们家长需要注意,当我们追喂孩子的时候,很可能喂的不仅仅是食物,而是我们家长自己的焦虑。什么叫做投喂焦虑?其实很简单:当孩子不吃饭的时候,家长很担心很焦虑;孩子只要吃了,家长的心情就会平复。如果我们让孩子吃饭是为了消化自己的焦虑,那就很有可能,注意不到孩子的需求。不管我们是以一个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还是以成人的想法去设计孩子,对孩子来说,都会破坏他的生长节奏。所谓健康的养育一定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就是你的出发点需要是孩子,你需要去科学地学习孩子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了解每个时期孩子的普遍特征是什么样,你也需要很仔细地去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他的真实现状;在此基础上,设定可行的成长目标。

  比如,在孩子不吃饭这个问题上,比起追喂,更好地解决方式,应该是培养孩子自助吃饭的能力。

  所以,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自主吃饭能力呢?京欣医疗的心理咨询师建议

  第一,给孩子设置固定的吃饭时间和地点。

  父母需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吃饭就是这个时间,孩子也只能坐在这里吃饭,不可以到处跑。如果错过了这个饭点儿,就得饿着。一开始,孩子可能会又哭又闹,但是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态度,耐受孩子的情绪,不要惩罚,也不要抱怨,就只是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可以选择在用餐时间吃饭、或者不吃饭,但是要自己承担吃饱或者挨饿的后果。

  第二,固定吃饭的餐具。

  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套专属的餐具。这套餐具可以有耐摔、柔软、色彩鲜艳有卡通图案等特点,既给孩子吃饭增添趣味,也会让孩子产生一种仪式感、专属感,让孩子更享受吃饭这个游戏。如果孩子还不会使用餐具,那就让他用手抓,没关系。不要嫌弃孩子弄得满地都是,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吃。当然,可以再给孩子准备一套吃饭的衣服或者餐巾,给父母减少工作量。

  第三,零食定量发放。

  有些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是因为真的吃不下,零食吃太饱了,他们在饭点儿没有饥饿的感觉,也没有吃饭的需求。所以家长朋友,不要那么大方,需要控制好孩子吃零食的量,将更多的营养摄入,留给正餐。

  第四,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

  孩子会对喜欢的事情投入更大的热情。吃饭原本就是一件满足自己需求的、快乐的事。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选择一些方法来增进孩子对食物物的兴趣。比如,邀请孩子一起做饭,让她帮你掰个蒜,递个盘,加强孩子的参与感。那么,孩子在吃饭的时候,就会有更多收获成就的感觉了。

  总而言之,京欣医疗表示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父母要学会“放开”和“坚持”:放开让孩子去尝试,坚持将这一理念执行到底。

  京欣医疗长期从事儿童亲子教育、父母个人成长等领域,服务产品涵盖心理测评、录播课程、直播课程、短程主题营、针对孩子、父母的养成系的长程课程、父母沙龙、支持成长型团体、读书会、心理咨询、特需孩子转诊等服务。

  (来源:温州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零食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