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再立潮头,未势能源加速乘风“出海”?

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再立潮头,未势能源加速乘风“出海”?
2022年05月24日 09:43

  当下,全球市场在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兴技术浪潮的推动下风起云涌,中国企业正在以产品技术优势和经营战略调整为导向赢得海外市场,并通过低碳环保理念、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等赋予品牌新的价值,找到中国企业在新时代的出海方向。近10年,随着我国氢气产量保持连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产氢大国”的地位不可忽视,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的“出海”思维也正在发生着积极的变化,在理性中寻求探索。

  5月9日,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与德国巴伐利亚州经济、区域发展与能源部以及巴伐利亚州氢能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国-巴伐利亚州氢能合作论坛”以线上形式召开。会上,未势能源作为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行业唯一一家企业代表应邀参会,董事长张天羽在主旨演讲中,从国际化发展视角深度阐述了未势能源在氢能领域的战略布局,并分享公司“产品及技术双发展”路线的实践成果。

  会议交流中,多位来自德国的政府机构、优质企业以及行业机构的与会嘉宾,希望与未势能源联手,共同迎接中德氢能源发展的全新机遇。面对众多海外企业抛来的“橄榄枝”,未势能源如何以实力与理性接招?

  “强劲展势头”,未势能源缘何受到国内外市场关注?

  进入2022年后,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的印发,中国各省市纷纷加快推进氢能项目的落地,全国20多个省份已发布氢能规划和指导意见共计200余份。同时,我国在氢能加注方面也斩获全新突破,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50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据有关市场机构统计,中国氢能相关企业的数量已超过2000家,近5年新增企业注册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而未势能源之所以能在行业中一马当先,并非横空出世。回首未势能源的氢能领域布局之路,早在2015年,长城汽车就已把燃料电池作为寻找下一代技术路线的主要方向之一,以远见卓识“领跑在先”,正如张天羽董事长所说这是一场“远见者与坚守者的相逢”。2018年,长城集团宣告了对上燃动力的全资控股和成功入主,2019年将氢能业务独立,正式成立未势能源的同时将上燃动力纳入麾下,氢能行业的“后起之秀”+“老牌劲旅”的组合,更给予了未势能源以“王者”之势领跑氢能未来的雄心壮志。

  时至今日,在技术研发上,未势能源已形成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以国际领先的车规级“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抢占高地。

  在资本市场上,完成A轮总融资额9亿元的未势能源,投后估值突破40亿大关,刷新中国氢燃料电池企业A轮融资规模与估值水平两项纪录。

  在团队配置上,不断吸纳行业新鲜血液,广纳贤才,新一轮未势“风暴”蓄势待发。

  “氢能大可为”,产品力仍然是“海外出圈”的杀手锏

  一直以来,技术和专利仍然是国内企业进入海外市场的两大王牌。而未势能源的“中国智造”经过多年的打磨锻造,利剑已出鞘,走出国门已具备底气和竞争力。

  近年来,未势能源坚持走技术发展引领路线,以低成本赋能氢燃料电池发展。国际级“制—储—运—加—应用”一体化供应链生态已树立了产品为王的导向,紧扣产业链上下游,更以1+3+5的“氢柠技术”体系加持一骑绝尘,依托多年在机械设计、系统模块设计、电子电气架构设计与测试验证以及整车集成的丰富经验,自主研发多款具有领先技术的燃料电池发动机产品,包括95kW乘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110kW商用车燃料电池发动机,以及正在路试阶段的200kW级以上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系统60%以上的核心零部件均已实现完全自主开发,涵盖金属板电堆、石墨板电堆,高性能膜电极、双极板,氢循环泵和增湿器等核心部件,并已实现相应产品的量产和市场推广。

  在储氢领域,未势能源自主研发70MPa车载储氢系统、70MPa IV瓶、瓶口阀和减压阀等产品,产品综合性能及关键参数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独立研发制造的中国首款获第三方权威认证的70MPa减压阀更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在示范项目的开展上,未势能源吸纳了上燃动力20多年的技术优势,并进一步做好沉淀与创新。早在2009年,上燃动力参与研制提供动力系统总成的16辆“帕萨特领驭”燃料电池轿车出征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州开展为期半年的道路测试与示范运行服务。这也是国内的燃料电池轿车首次参与国际性示范运行,与世界各大汽车品牌同场竞技;之后数年,上燃动力积极拓展燃料电池技术多元化、多场景的应用,参与承接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世界级重大活动的燃料电池客车示范运营项目;时至今日,未势能源已实现在示范试点城市群中,不断加强商业模式的创新。全球第一个百台级49吨燃料电池重卡项目也已顺利交付。

  海外项目的落地更是节节胜利,捷豹路虎欧洲团队自2020年与未势能源主动表达合作意愿,希望引进未势能源的车载储氢系统以来,逐步推进后现在项目已经顺利接近尾声。可见未势能源发展的脚步,已经成功由国内拓展至国外。

  是以此时,布局海外特别是进军欧洲市场已然具备天时地利。放眼全球,世界主要大国和地区都在制订氢能产业发展计划、投入巨额资金,积极推动先进氢能技术研发和产业化。2020年,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了《气候中性的欧洲氢能战略》政策文件,宣布建立欧盟清洁氢能联盟,并呼吁各成员国将氢能列入国家能源与气候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规划。除此之外,欧盟也拥有较为完善的天然气基础设施,通过扩建可为氢能的运输提供支持。基于自身优势,欧盟在制氢、储运氢、氢利用和燃料电池等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目前正积极进行商业化探索。

  抓住挑战和机遇,依托于长城汽车强大的海外市场资源和口碑,也依托强大研发资源优势和产业体系建设能力,如今正是未势能源在氢能领域“商乘并举”、“打赢中国,走向全球”的大好时机。站在进军欧洲市场的“出海”突破口的未势能源,势必乘势而为,独领风骚!

  “布局纳精兵”,用最好的生态聚集培养全球英才

  企业“出海”人才需先行。尽管作为产氢大国,但我国在氢燃料电池技术储备、产业基础、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而未来氢能产业是否快速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人才发展情况。

  人才,正是未势能源的重要资本和发展战略之一。未势能源多年来的技术领先离不开一批精兵良将的耕耘与开拓。长城集团自2016年启动氢能项目,不到半年时间就迅速建立了国际化团队,至今已汇聚来自欧、美、日、韩、印、加等多国具有十年以上氢能领域技术经验的外籍技术专家,组建目前为止国内规模最大的600余人的关键技术国际化研发团队,其中外籍专家有53名之多,硕博比例达到50%以上。

  近年来,未势能源一方面进一步面向全球,积极延揽高端人才,加强与氢能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地区的精英人才与创新平台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也在开展校企合作,加大资金与资源投入,加速氢能产业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积聚能量。法国液化空气集团(Air Liquide)、林德集团(Linde)、戈尔公司(W. L. Gore & Associates)、BOSCH、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全球顶尖机构院所均参与其中,紧密合作,共推氢能产业发展。

  未势能源已在中国上海、中国保定、加拿大温哥华、日本横滨、德国慕尼黑建立了“四国五地”全球化研发体系,目前已围绕氢电(HE)、电堆(HS)和储氢(HP)三大技术平台,成功构建具自身独特优势的产品矩阵,提升行业竞争力。

  “未来势可期”,让驱动世界的力量回归自然!

  当今世界全球竞争格局瞬息万变,中国高新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尤为重要。氢能行业需积极提振市场信心,在宏观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有理性、有态度、有规划、有选择地推进海外市场的发展。

  以“让驱动世界的力量回归自然”为愿景,未势能源将坚持在制氢、液化、储运、加氢、燃料电池技术领域不断强化技术研发,以中国智造服务全球,成为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相信亦是为全球能源转型创造全新的动能与机遇。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于安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