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一项任务。五华区华山街道始终将此项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率先启动,务求实效,结合实际搭建“一轴五平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将城市治理能力提升落在实处,着力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党建引领推进网格化基层治理。一是建网有方,小网格搭起大平台。 确保“网格布局科学化”。综合考虑辖区布局、人口、生产关系、面积、党组织和党员等因素,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合力划定网格,建立五级网格体系,加强各级网格管理服务,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提升社会治理整体统筹和协作联动水平。推进网格建设一体化,实行党建与社会治理一网覆盖下的“党建引领+网格化”工作格局,选优配强网格长和网格员,构建素质较高、踏实工作的网格管理队伍,实现服务全天候、全覆盖、零距离,搭建党建引领综合治理的大平台。二是用网有效,小网格发挥大作用。 下好网格“一盘棋”,创新善治优服务。通过网格化管理,推动责任向下传递、压力向下传导,实现“人人都有责任田”。实实在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党组织体系与网格化管理体系同步构建、深度融合、相得益彰,发挥服务基层最大效能。三是管网严格,小网格打造大载体。 建立公示公开制度。在各社区网格内悬挂各级网格架构设置图,公示网格长、网格员、入网“七员”等人员姓名、职务等信息。并且定期召集网格长、网格员参加民情分析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及时研判,进而推动基层党员干部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还对各片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经常性督导,不定时对各级网格长、网格员进行电话抽查,实现服务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推动从城市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一是 华山街道以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积极落实“五级网格”属地网格管理责任,按照全覆盖、无空白、不交叉重叠的原则,结合华山实际将辖区居民区、商场超市、公共户单位、广场等精确划分为100个五级网格,各级网格员包保到户,配备楼栋长350余名,逐层夯实,使基层治理方式由“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向“上边千条线、下边一张网”转变,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真正实现了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二是 推进华山街道城市管理“精准化、精细化”,通过遍地撒网的网格员,让各项工作更细更实,在问题处置的时间上更精准、形成责任闭环,做到有事就有责,有责就有责任主体,不负责任就要担责。通过五级网格的运用,使网格划分更具层次性、让治理方式的信息化和治理力量更具互动性。由原来大网格提供整体化服务转变为定人定点的精细化服务,助推服务更精细。在城市治理网格化时代,治理可以通过网格直接到达家户,形成了网格—家户的治理体系。五级网格治理将“大辖区”细分成“小网格”,使网格工作真正面向居民、从居民角度出发,真正面向基层、扎根基层,使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更加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且大大降低了治理成本,解决了基层长期存在的治理粗放问题。三是 街道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积极拓展五级网格职能,大力实施职能整合融合,切实推动管理职能进网格、民生服务进网格、政策宣传进网格、民意收集反馈进网格,网格化管理日益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认可和充分重视,也日益被群众所接受。真正把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构筑起了社会矛盾化解与社会矛盾调处的第一道屏障,使得基层党政组织的职能体系与治理能力也在网格化管理过程中得到加强。人在网格走,事在网格办,情在网格结。自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以来,街道组织由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企业志愿者等群体组建志愿服务队,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多次开展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志愿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构建“网格+N”的服务模式,寓管理于服务,寓服务于网格,力求将社区网格化管理落到实处、落到细处,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服务好辖区每一位居民。
积极探索新型治理模式。一是 打造由党支部书记、红色物业负责人、网格中心工作人员、楼栋长、组成的“小巷管家”志愿者群防群治模式。通过佩戴“红袖标”巡逻在辖区内282个小区楼院和大街小巷,及时发现问题,切实解决群众身边难点痛点。实现了街区、小区(小巷)网格全覆盖。在民生建设、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起到巨大作用。自推行“小巷管家”群防群治模式以来,华山街道143名“小巷管家”正式上岗,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开始,每一名“小巷管家”都积极做到当场沟通、当下解决。在日常工作中,需对负责的片区进行巡查。发现垃圾桶满了,立即联系环卫人员拉走。发现占道停放电动车,立即劝阻。发现楼道里的灭火器过期,及时联系物业更换。该模式推行至今,累计提供了1500余条涉及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疫情防控等方面的有效信息,为街道、社区和相关职能部门及时处置问题隐患争取了时间,贡献了积极力量,赢得了居民广泛认可。二是 针对基层治理工作中长期存在的“部门管得了看不见、街道看得见的管不了”两头黑,街道“有责任、没权力”等问题,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配套建设华山街道“1+3+N”实体化综合治理中心(“1”即以综合执法中心为主体;“3”即以街道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派驻街道警力三支专职常驻队伍为主要力量,“N”即应急管理、环保、水务、人社、卫生、文化等部门执法人员,采取片区派驻、挂牌进驻等方式下沉街道),赋予街道通过“吹哨报到”机制统筹调动职能部门的权力,健全以街道为“轴心”的综合执法体系,探索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培树典型案例、开展主题教育、执法会商、联合检查等形式,始终将队伍集训、教育培训、业务培训抓在手上,积极打造“有担当、有底线、有温度、有办法”的“四有”综合执法队伍,有效加强队伍作风建设,强化队伍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在出现需“吹哨”事项时,由街道启动程序发出“哨令”,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按照“哨令”到街道“报到”,街道统一指挥调度各单位派驻街道的执法人员,协同配合开展工作,形成“问题收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核实结项—综合评价”闭环管理,强化街道对区域内执法工作的统筹力度,搭建起货真价实、反应迅速、协调联动的综合执法平台。2022年以来,华山街道“吹哨”6次,10余家职能部门“报到”,优质高效解决了省政府挡土墙安全隐患排危、布珠巷断裂树枝压倒民房问题等一批复杂基层治理问题,也通过“吹哨”对圆通街路段的电箱进行彩绘美化,美化了市容环境。华山街道在“吹哨报道”工作中突出联动共治,建立“联合整治链”,对于加强民生建设、市容环境美化、市民生活出行安全等方面贡献了巨大的能量。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同时,有效提升了街道重点区域管理服务水平。三是 遵循“不大开大挖大拆大建”“花小钱、办大事、见成效”原则,继续通过“美化”“净化”“绿化”“亮化”“治乱”“治污”“治差”“治堵”以及“增绿、添彩”等举措,结合昆明市城市品质提升“七大”提升行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管理,重点围绕“九巷十三坡”景观提升改造项目全面实施“我家昆明·美丽家园”示范创建工作。根据现有的五级网格划分,以街巷、庭院(花园)、楼道、阳台绿化美化为重点内容,通过城乡规划师、楼栋长等队伍组织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力量运用景观打造、盆栽种植、墙体彩绘等形式,着力打造一批富含本土文化和景观特色的可学习、可复制的特色街巷、特色庭院(花园)、特色楼道、特色阳台(商铺)作为示范点、示范片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绿化美化水平,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创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华山街道通过党建引领以及对基层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有效解决了街道人手不足、治理成本高、问题处置不深入等问题,加强了街道城市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覆盖面,让街道工作更趋社会治理现代化。并为辖区居民提供了便利,让政府资源下沉到居民手中,提供了更多解决问题的方式,
下一步,华山街道会持续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网格化治理,壮大网格化队伍,细化各项工作,让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更具现代化、制度化、科学化。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