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旨在加强国家和国际肝炎防治工作的机会,鼓励社会大众积极采取行动和参与,提高对肝病的认知,共同促进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机会。2022年的主题是“我等不及……”(I can’t wait)。
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解毒器官,是身体中最大的消化腺,对人体新陈代谢起到重要的中转作用。肝脏每日通过发生大量的化学反应以维持人的生命体征,因此其对于促进代谢、增进凝血、增强免疫力、解除毒素等具有重要作用。肝炎是肝脏的炎症,具体原因不同。常见的有病毒性炎症,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此外,其他还有自身免疫造成的、遗传代谢引发的罕见的肝炎病症。
适逢世界肝炎日,今天带大家了解两种罕见的肝炎疾病: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和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EBAS)。
认识两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肝病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 (Progressive Familial Intrahepatic Cholestasis,PFIC)是一组罕见的异质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肝内胆汁淤积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的进展,最终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在婴儿和儿童胆汁淤积症中,PFIC占12%~13%,10%~15%的儿童肝移植适应证患者也归因于PFIC,其发病率为1/5万~1/10万,PFIC也是我国慢性胆汁淤积儿童致死的重要原因。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位列第97个。
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因基因突变导致胆汁排泄障碍,发生肝内胆汁淤积,最终可发展为肝衰竭。该病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根据致病基因不同,可以分为6型:
PFIC的主要临床表现有黄疸和皮肤瘙痒,其他有身材矮小、青春期发育落后等发育迟缓表现,胆囊结石,脂肪吸收障碍所致的脂肪泻,肝脾肿大以及脂溶性维生素缺乏所致佝偻病、骨龄延迟、干眼症、凝血障碍和神经肌肉病变等症状。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Inborn Errors of Bile Acid Synthesis,IEBAS)是由于合成两种主要胆汁酸(胆酸和鹅去氧胆酸)所必需的酶存在遗传缺陷,而引起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制定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位列第57个。
人体内胆固醇合成胆汁酸,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该过程中任何一种酶的缺陷,都会导致胆汁酸合成障碍。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目前没有确切的发病率报道,估计约占婴儿胆汁淤积性疾病的1%~2%。
胆汁酸合成障碍可以导致正常胆汁生成降低、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吸收障碍、肝脏中毒性和异常固醇中间产物积聚,扰乱了胆汁酸转运过程而引起胆汁淤积和肝硬化的发生。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结合胆红素血症,常出现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不良,如佝偻病等。
两款创新药物在乐城可及,提供患者新选择
针对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肝移植。当前传统的药物干预措施有限,手术干预可起到改善瘙痒和/或减少了肝移植需要的作用,包括部分外胆道分流(PEBD)、部分内胆道分流等。在症状缓解和延缓肝病进展的药物治疗方面,仍存在未满足的需求。
BYLVAY®是一种创新药物,每日口服一次、非全身性回肠胆汁酸转运体(IBAT)抑制剂。2021年7月16日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用于治疗6个月及以上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患者。2021年7月20日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3个月及以上的进行性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PFIC)患者的瘙痒治疗。
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 (IEBAS)的治疗原则是提供人体必需的初级胆汁酸;通过负反馈作用下调异常胆汁酸的合成,因而减少缺陷肝细胞异常毒性中间代谢产物的产生。
ORPHACOL®于2013年9月12日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批准,适用于治疗1月龄至18岁婴儿、儿童和青少年以及成人因3β-羟基-Δ5-C27-类固醇氧化还原酶缺乏或Δ4-3-氧固醇-5β-还原酶缺乏所致的先天性胆汁酸合成障碍(IEBAS)。
日前,以上两款药物均由博鳌乐城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成功独家引进,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凭借“先行先试”的特许医疗政策,患者不出国门就可以实现药物可及。
关于博鳌乐城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
博鳌乐城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以下简称为“中心”)成立于2020年4月,由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维健投资(香港)有限公司、博鳌未来医院三方共建于海南博鳌,旨在“与全球同步的速度,致力于将先进的罕见病产品导入中国市场,给中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罕见病患者及家庭带来新希望”。了解中心的详细信息及可及药物可关注“博鳌乐城维健罕见病临床医学中心”微信公众号。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