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徐兴鲁——让人们听到肺癌不再闻风丧胆

徐兴鲁——让人们听到肺癌不再闻风丧胆
2022年09月09日 17:38

  (文/李美骅)“让中国摘掉肺癌大国的帽子,让中国患者得到最先进的治疗方案,是我们永恒的使命。”徐兴鲁说。为了践行这个使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肺癌研究已逐步成为国际学术领域的领跑者。

  “在国际肺癌研究领域,一定要有中国人的声音”。从2007从泰山医学院硕士毕业后成为平邑县人民医院的肿瘤科主任,到2016年担任临沂市人民医院综合介入科主任至今,在这近二十余年的行医生涯中,为了缩短中国肺癌诊疗与国际间的差距,解决中国病人有药用且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目标,徐兴鲁和中国肺癌学者一直孜孜不倦地探索、实践、创新。

  徐兴鲁致力于癌症的学术研究,他曾在国外著名期刊杂志《Medical oncology》上发表过学术文章,例如Chemical ablation therapy of recurrent mediastinal nodal metastasisin post- radiotherapy cancer patients.(放射治疗后癌症患者复发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化学消融治疗)。徐兴鲁团队主要研究放疗后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治疗效果,经过反复试验后,他们研究得出了结论,放疗后复发后,放化疗作为挽救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化学消融术改善了短期缓解和生存率,CT引导下经皮化学消融术可能是治疗复发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经过不断的发展,精确定位引导下的肿瘤微创针孔式治疗技术--肿瘤微创消融术,成为仅次于手术和放化疗之外的肿瘤新颖治疗手段。徐兴鲁团队的研究标志了肿瘤微创治疗新领域,不断满足现代化精准治疗要求,切实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力促进心胸外科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优秀的科研能力,他受邀参加第十届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中国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英文简称CMITO),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专业委员会主办,由医视界和《当代医学》杂志共同承办。该会议是探讨影像导引下的微创治疗的全国性学术会议,旨在推动肿瘤微创治疗与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学术理念。

  除此之外,徐兴鲁在微波消融术也有研究。徐兴鲁另一研究——Targeted 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at the pulmonary lesion combined with mediastinal radi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concurre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evaluation in a randomized comparison study(靶向经皮微波消融术在肺部病变处结合纵隔放疗,同时进行或不进行化疗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对比研究的评价),在文中他比较了RP的发生率和疗效方面直接比较和疗效方面,将微波消融与纵隔RT和化疗结合起来,与推荐的放疗和化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放疗组相比,微波消融组的RP发生率较低。与放疗组相比,微波消融组的RP发生率更低,而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徐兴鲁医师介绍,微波消融技术具有局部控制率较高、创伤小、耐受性好,能最大程度保留肺功能等优势,且该治疗具有可重复性,局部进展的患者再次消融治疗仍能获益,可为不能耐受手术的肺癌患者提供一种替代治疗方案。在徐兴鲁等医者们等默默无闻的奉献之下,微波消融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改进已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壁垒,目前能成熟应用到于“肝、肺、乳腺、甲状腺、胰腺”等多部位肿瘤的治疗。

  徐兴鲁不仅仅拥有丰富的理论支持,在临床上也是有丰富的经验。他曾到各个医院担任指导,他到临沂市人民医院为一名高龄患者进行肺结节微波消融术治疗。微波消融为介入手术治疗中的一种,对于治疗肺癌有显著作用。微波消融术治疗是在超声/CT等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将一根特制的微波针,经皮直接穿刺到肿瘤区域。微波针尖上含有一个长约1厘米左右的“微型微波炉”产热区域,它释放的微波磁场可使周围分子高速旋转运动并摩擦升温,从而使肿瘤组织发生凝固坏死,达到烧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不用手术刀,而是通过细针穿刺产热技术让肿瘤病灶原位灭活,达到“消灭”肿瘤的目的。术后该患者快速康复,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动,大大减少了患者的手术痛苦及经济压力。徐兴鲁协作团队已成功完成多例此类病人,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相信随着此技术的不断深入开展,他们一定会为广大肺结节患者提供一种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治疗新方法,使广大患者从中收益。

  总有一天,我们会让肺癌像慢病一样,通过药物得到控制,让转移性肺癌长期生存,这并不遥远。”这是徐医生的愿景。

  谈及未来,徐兴鲁充满信心。更微创、更精准的外科手术;立体定位放疗,质子、重离子治疗,让放射治疗定位更精准,对正常组织的损失越来越小;内科继续在驱动基因上,在耐药后再耐药继续开发,在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上探索免疫治疗的发展趋势,未来更多聚焦多组学的研究。多种治疗方案的创新日益精进,终有一天,肺癌将实现慢病化。“这条通往医院的路,我已经走了二十余年。我希望每一位肺癌患者的生命都要比这条路更长。我相信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好的科学治疗方法彻底改变患者的命运。”徐兴鲁说。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曹蕊

肿瘤肺癌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