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歌词“花都优雅的双腿,是这宇宙笔下的一抹”完美诠释了华人艺术家常玉生平的重要艺术成就。周杰伦新歌《最伟大的作品》登顶各大热搜的同时,常玉也被唱出了艺术圈,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他的艺术造诣,以及东方含蓄、节制的审美。
“翻红”的常玉,其实在艺术领域中早已红到发紫。音乐人姚谦就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提到“常玉俱乐部的朋友是一直在增加当中的”。姚谦可以花三到四个小时、一杯咖啡、与一众好友探讨常玉的一件作品,也可以通过常玉在镜面上写的一句诗聊很久。
在音乐创作以及文学创作领域,很多人也都很喜欢常玉。几年前,在姚谦主导策展的“细看常玉”展览中,他也尝试将常玉的心境与美学融入音乐创作中。“一个小空间、一张椅子、一幅常玉的画、观展者单独轮流体验画作、配合音乐”,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巴黎老公寓顶楼、推开窗可以看到街景、木地板的公寓中放置一张桌子、一位艺术家偶尔做饭、偶尔作画。青年音乐人陈粒就在姚谦的启发下很快做出了主旋律,并配合包括“咖啡杯碰撞”的变奏加以丰富。同时,今年姚谦在偶尔刷短视频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年轻的短视频创作者会使用缓慢的运镜同样地“细看”常玉。
常玉作品的欣赏是跨时代、跨世代的,艺术与艺术的碰撞,也往往会给艺术创作从业者带来深层次的灵感激发。
除了作品“红”,常玉本人也非常喜欢、善用红色。从早期年少轻狂非常喜欢用“无忧无虑”的粉红色,到中晚年常用深沉色彩中的朱红。都显现正如蒋勋说过的“乡愁可能是常玉画中的一抹红,喜气却又寂寞”。
除了运用红色,常玉画作中常常出现形似“国”字的落款签名,也能看出自少年留学的他对祖国故土的思念。
红色为底的画作,在常玉存世的作品中及其少见。最近苏富比就将上拍一副常玉晚年的作品《红底瓶枝》。
苏富比亚洲区现代艺术部主管郭东杰围绕构图、意境以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性三点解读了这幅常玉晚年“红”作。
构图:
非同于常玉一般居中式的构图,而是采用焦点侧置于右方。焦点中心以一个宋式的花瓶,集宋代美学精华于一身;瓶中花枝呈鹿角形展开,如“大鹏展翅”;方桌不同于以往常玉作品,增加了些许透视感,也更为强调。
意境:
这张画作为暮春三月时的作品,瓶中花枝应为桃花或者梅花,综合时间及花卉品种,应即将绽放之时。常玉类似的作品往往被定名为“枯枝”,在请教过常玉全集的总编辑衣淑凡女士之后,苏富比的专家决定更客观、准确地叙述这件作品,这也是《红底瓶枝》的得名。
故事:
花瓶加案台(桌子)的组合,也取汉语中“平安”的谐音。这幅作品最早以版画呈现的时候,也被常玉本人制作成逢年过节的贺卡,赠送友人。
海明威说20世纪的巴黎是“流动的盛宴”。常玉与一众中国艺术家同闯巴黎,将自己源于东方的审美基因植根于西方艺术世界,并最终于全球绽放。也折射出20世纪东方艺术对全球现代艺术的影响。姚谦从苏富比拍卖预展初识常玉之后20多年间,始终关注、欣赏、收藏常玉。相信更多的常玉爱好者,也希望可以看到更多常玉尚未被 “发现” 的作品问世。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