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破解我国医疗服务体系布局不完善、县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太极以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架起智慧医疗通路,筑牢县域“健康”根基。
自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卫健委颁发《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以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诊治和有序就医新秩序,成为我国医疗改革创新的焦点。据央视网报导,截至今年1月4日,全国已有535个县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医疗服务效能显著提高。
太极股份作为卫健体系信息化建设国家队,积极参与青海、西藏、黑龙江、云南等地医共体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同时,聚焦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提出的“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4个关键监测指标,不断打磨医共体建设解决方案,助力我国构建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分工协作的新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统筹规划 推进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
2022年初,《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将“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明确写入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扎实稳妥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设内容。
响应中央号召,太极股份从顶层设计出发,以信息化为抓手,对医共体内的各类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医疗服务业务流程及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进行整合,提供以智慧医共体平台为基础底座的数字化总体解决方案,打造基本医疗服务、医疗协同服务、健康惠民服务、医疗监管服务、医保控费服务“五位一体”医共体服务创模式,促进县域内患者回流和下沉,促进牵头医院对基层医疗机构帮扶力度加大,帮助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推进形成县域有序就医格局。
数据融合 助力医保基金使用效能提升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基层“一老一小”比重增加,居民就医服务需求多元。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县域患者回流,使得医保基金县域内支出率提升,以医保打包支付激活“利益共同体”,促进医保结余留用。总额预算管理要考虑预付款、结算周期、钱随人走(在紧密型医共体、统筹地区之外就医)、结余留用、监督考核与奖励等问题,而紧密型医疗共同体的预算总额还包括按人头发生的住院(DRG/DIP)和门诊费用(如APG)、家庭医生团队和社区医院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非长期照护)等服务费用。太极医共体平台通过统一标准化建设,辅助统计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提升县域医保基金的“拉回”效应,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比重,帮助提高医护人员的工资水平。
在医共体实际建设中,太极股份根据当地人口、资金、原有信息化水平等具体情况,除了采用传统私有云部署,也创新性采用了公有云服务租赁建设模式,用户只需按年按需支付租赁资金,即可快速完成医共体信息化部署,并探索医保结余支付租金模式,大大降低政府财政压力,有助于医院和地方财政良性运行,推进医疗体制机制改革。
统一管理 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太极智慧医共体在信息互联互通的基础上,通过对医疗健康数据的采集、清洗、治理,统一数据标准和业务入口,实现超声、X线、核磁、血液等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与国家卫健委等4部门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要求一致,有助减轻人民群众就医负担,破除“以检养医”弊端。同时,以同质化管理为方法,基于数据中心为管理层提供数据可视化应用,对医共体内县域内外业务开展情况、医共体内部资源、基本公卫、门诊住院人次等进行全方位监管,辅助管理者决策。太极股份在青海、黑龙江等多个医共体建设项目中,促进实现管理共同体,帮助管理者建立、完善和规范人员、财务和药品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机制,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双轮驱动,加强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利用。
远程助力 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
太极智慧医共体平台以提升政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能力为目标,除了拉通数据、协同资源,借助手机APP、微信、网站等多种信息化渠道,互联网医院、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慢病管理、药事服务、医养服务等远程医疗服务也借助县域医共体平台向乡镇基层落地生根,真正为广大民众带来实惠。同时,借助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通过云胶片等的使用实现电子病历、医学影像共享,使牵头医院实现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会诊和培训,帮助基层提高诊断决策能力和水平。如青海玉树医共体建设中,乡镇卫生院医生可通过远程会诊系统,与玉树市八一医院各科室临床专家视频交流,实现远程疾病分析、病情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
进入新时代,拓展健康扶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战略是政府重要举措之一,太极股份以智能、高效的信息化手段,助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基层居民架起智慧医疗通路。太极将继续发挥央企担当,以责任和使命为引领,以信息化手段为针线,织密县域医疗卫生网底,为县域筑牢健康根基。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