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自己,过一种经过审视的人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精神追求,然而,你真的认识自己吗? 那些自我认知的盲区可能正是我们的"反面"。
2022年10月21-23日,在上海新华路345弄4号楼新华里巷社区营造中心,由蔚迈(Wavemaker)、不样、大鱼营造、Tommy Hilfiger联合发起的行为艺术展《反面》(RealFace)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集体创作的破坏行为艺术,每一位访客既是展览的参观者,同时也是展览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有多重身份与多样标签,有些标签我们想贴于显眼处,有些我们想撕却撕不掉。在《反面》中,来自自我认知与他人赋予的两个面具打破真实与反面所呈现的隔离,在前卫艺术形式中让参与者感受"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东方智慧。
行为艺术共创,把权力交给观众
艺术并非高高在上陈列于博物馆中,它也可以融入生活,沉入社区。《反面》行为艺术展坐落在先锋社区"新华街道",弄堂文化的氛围让艺术平添了亲和力。这里的街坊邻里有着多样化的群像,展览让观众成为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消费者。它不以藏品为中心,而以观众为中心。"共创"的参与式展览,意味着观众与展品或展览的高互动性,群体行为艺术本身也是一个共创艺术品。
在这场双人共赴的反面之约,参与者邀请一个熟悉自己的人结伴而来。两人分别拿到一个面具,用可以代表参与者的元素进行自由创作。第一个面具是对真实"自我"的深描,第二个面具是同行伙伴眼中的"他我",而面具作为载体投射本我与他人认知,个人的自我探索与他者对自己的认知以具象的形式展示其中。
白色的面具叠成一列,每个人在白色的面具上绘画拼贴,
面具里有自己,面具里有他人眼中的你,
浮在上面是规则与标准,潜在下面是自我与真实。
两个人两个面具的探索里,
有人用火燃烧面具,任焰火蔓延,映照着不确定的重塑。
有人用剪刀剪碎面具,一层一层细细地剪,选择剥离标签。
有人保留两个面具,接受两个视角下的自己。
拒绝、接受、破坏、重塑,
每一个参与者在沉浸的过程中,重新思考"我"的自我定义。
由此带来的参与感使得体验艺术的过程变得有趣且直观。在此过程中,观众始终掌握参与艺术创作的权力,且通过切身的体验加深对艺术展的理解,进而引发更多关于人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思考。
打破与重塑,揭开反面直面真实
两个面具,投射出真实的"自我"和真实的"他我"。
此时的参与者需要直面内心,审视自己,哪个面具为真我,哪个面具为伪装?可以现场选择破坏其中一面,并把破坏了的碎片和完整的那一面拼在同一个画框内。此时,参与者面临一个如拼图般重塑自我认知的机会。探索者、观察者、反思者、破坏者、创造者,每一位参与者在审视自己的同时也被审视,破坏的同时也在重塑、在创造。
每位参与者的作品都将成为艺术展的一部分,每个参与者本身也是群体艺术作品的延展,主体与客体融合,人们的反思意识在这个场域中被唤醒。如果自我与他者的认识重合,人会更自由吗?如果那些微小的呼声能被听到,世界会更公平吗?如果承认自己与他们不一样,世界是否会更加包容?
不确定、不折叠,有趣的"多样性"群体实践
蔚迈透过反面这场实验性参与式的行为艺术活动,启发人们思索多面多标签形态下的"我",在社会性之于个体,他者之于自我中追寻传统文化"和羹之美,在于合异"的哲学思想,倡导实现一个更加多元化且更具包容性的社会。
滋养自由、平等与融合的多样性,是文明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社会多样性的进程需要人们用同理心与包容力来浇灌和浸润。
《反面》行为艺术展通过每位参与者的共创作品,经过投射、打破、反思三个过程,开放式地探讨社会的差异性、多元性,不仅打破个体真实与反面所呈现的隔离,也映射出社会小众群体、弱势群体与主流大众之间的隔阂。
这是一次实验性的共创艺术,是一次不确定、不折叠、不干预的群体艺术行为,也是探索艺术展览多样性的一次有趣尝试。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蔚迈将在未来联合更多机构,持续带来社会"多样性"议题的思考。
在展览之外,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尝试进行这样的自我审视,观察"反面"的世界,拥抱反面的自己、多样的他人以及千差万别的世界。
本次《反面》行为艺术展的发起机构为:蔚迈(Wavemaker)、不样、大鱼营造、Tommy Hilfiger。支持机构为:新华社区营造中心、中国广告、美通社、王老吉、趣单生物科技、西红优选、知乎、DeepBlue、胖鲸头条、BottleDream、广告门、盘上海、设制场。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