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先临三维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开启文物遗产保护新高度

先临三维高精度三维扫描技术开启文物遗产保护新高度
2022年11月04日 16:40

  近年来,日臻完善的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正广泛被应用于各行各业,文博行业也搭上了这趟科技的“快车”。随着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的成熟发展,采用这项现代化技术,对文物、化石等进行保护、还原及二次开发成了当今文物、化石保护的主流技术之一。

  本期小编将通过“崇州天演博物馆”的案例与大家分享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是如何助力博物馆进行化石的数字化存档、保护及还原等工作。

  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恐龙化石保护

  图片来源于“马蜂窝“  图片来源于“马蜂窝“

  古化石保护难点

  化石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为人类研究地质时期的动、植物生命史提供了证据,非常的珍贵。在进行保护工作的时候难度很大,主要痛点如下:

  1、化石经过上亿年的风化,部分化石表面非常的脆弱敏感,人为直接接触可能会磨损化石表面,影响化石的研究价值。

  2、恐龙化石骨骼巨大,需要采集的数据量比较大。

  3、部分古化石由于材质的特殊性,需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非标准的环境下,因此要尽可能快速完成扫描。

  4、古化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掩埋、分解,部分骨骼结构有缺损,因此在采集数据时,不仅要保证数据的精确性,更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高精度三维视觉数字化应用方案

  基于以上痛点,天演博物馆团队采用EinScan HX双光源手持3D扫描仪对馆内的恐龙化石以无接触、无损害、全方位完全数字化的方式准确、有效地记录了化石真实完整的模型数据。

  EinScan HX搭配双蓝光,结合了LED结构光与激光的优势,具有广泛的材质适应性,无需喷粉即可快速准确化石的高精度三维数据。HX的最小空间点距为0.05mm,可以完美还原化石表面细节。

  三维数据后续衍生应用:

  古生物化石修复及研究

  EinSan HX对化石进行扫描,通过识别化石表面的几何特征及纹理变化获取化石表面三维信息,再通过后处理软件重建化石三维模型。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处理好的化石三维数据,进行各种测量分析(两点间距离、曲面的曲度、表面积、体积等),这也是先进制造业助力古生物研究的完美体现。

  古生物化石数据化存档

  EinScan Hx在进行数据采集后,可将数据进行电子化永久存储,可避免出现数据丢失或者破损的情况,化石原始数据的存储,也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古生物化石数字化展示

  三维扫描技术所采集到的高精度三维数据,可结合计算机技术,将古生物化石进行三维模型再现,以数字显示屏、全息投影等科技技术为展示载体,搭建三维数字化博物馆,拓宽传统的传播方式的同时有效保护了原始化石标本不受损坏。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未来发掘、保护文化遗产的发展方向。高精度3D数字化技术以无接触、无损害、全方位的方式准确、有效地记录化石真实信息,将化石数字化,为化石建立数字化档案。可以无限、无损化地利用数字化石数据进行复刻、复原、衍生、展示、研究及保护,让历史在数字化中获得‘永生’。

  崇州天演博物馆

  崇州天演博物馆位于四川省崇州市金鸡路,是一家以古生物化石和现代生物标本为展现、以地学科普为主题的自然博物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以生物进化为主线,藏品跨越5亿年,奥陶纪的震旦角石、志留纪的菊石、泥盆纪的鱼、石炭纪的硅化木、二叠纪的海百合、三叠纪的鱼龙、侏罗纪的恐龙、白垩纪的颈椎动物,以及新近纪和第四纪的哺乳动物化石等,构成了一个地球上生命发展的全景图。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化石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