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我希望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访网络文学作家流浪的军刀

“我希望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访网络文学作家流浪的军刀
2022年11月29日 16:20

  流浪的军刀  流浪的军刀

  近来,在番茄小说平台上线了湖南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网络文学作家流浪的军刀新近创作的小说《逆火救援》。作品以民间救援为题材,讲述了以陈智、吴海洋等为主要人物的民间志愿者在一次次参与紧急救援的任务中,不断以专业的技术、坚定的信念排除险情、挽救生命,并与国家救援力量通力合作,逐步发展壮大组织力量的故事,彰显了中国式救援精神。围绕这部小说的创作以及如何写好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等话题,日前作者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作为已出版过多部畅销军事题材网络小说的网络“大神级”作家,此次为何选择民间救援这个网络文学中的“小众”题材?

  流浪的军刀:选择这个题材与我曾经当过兵并参与过民间救援的经历有关。小说中讲述的救援故事90%以上都来自我曾亲身经历过的案例,小说中几位主人公的形象也可以说都有生活中的原型。比如我的一位战友,退伍前曾是一名狙击手,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后来进入“户外”领域就经常参与一些民间“救火”行动。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种户外运动的兴起,我们看到了很多本身并不具备相关能力、资质的户外探险“领队”及更多热衷野外旅行的人不断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却常会出现为了博眼球而做一些很危险甚至危及生命的事情。为了救一些盲目的旅游者、探险者,那些年时有警察、消防员的牺牲,甚至有热心群众因救人而伤亡。这样的事情一再上演,而失去的生命已无法挽回。所以后来我战友花了五六年的时间,写成了一本“野外生存手册”。手册根据当时国内的环境、条件,教大家在野外如果野营或者遇险,要怎样做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书的写作是按工具书的标准来进行的,所以里面的条目写得很细、很专业。比如当时我战友为了拍一条蛇的活动规律,就在动物园里蹲了一星期。这本书出版以后,在这一领域的图书中长年处于畅销榜上。但是在帮他的过程中我也在想,尽管如此,有多少普通读者会愿意在阅读工具书上花费太多时间呢?那些遇险者很多恰恰是因为缺少深入学习的意愿才会遇险。所以我一直也想以此为题材写一部小说,以小说的形式将我们曾经遇到的、了解的一些相关案例以及如何正确地求生、救助他人的专业知识融入其中,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此类工具书的辅助读物,通过“好看”、生动的故事吸引读者了解更多有关生命安全的知识,哪怕只有一位读者将来因为读了我们的书而能成功自救或救助他人,那这样的写作就是有意义的。

  记者:小说一开始,以一次消防救援中的意外受伤致残事件引出了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并以此推动后续情节的发展,与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光环”设置不同,书中每一章节几乎都险情不断、环环紧扣,救援人员在层出不穷的心理、生理的双重考验,自然与社会的多重复杂环境与有限条件中团结协作,一次次艰难地完成着对生命的救助乃至对人心的唤醒,这样生动的反套路的写作是缘自怎样的创作旨趣?写作准备是从何时开始的?

  流浪的军刀:实际上这本书取名《逆火救援》,就是受到了几年前上海发生的一次火灾中两名年轻的消防员在救火过程中意外坠楼牺牲事件的触动。其实小说开篇写的那个高楼救火事件就缘自于此。现实中的英雄牺牲了,但小说中的“他们”幸运地活了下来,并开启了一段新的人生,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所谓“逆火”,指的就是一种迎难而上的精神,“火”代表着危险,几乎所有的动物都知道趋利避害,只有人类会主动选择逆着危险往“上”走,用生命来完成对生命的救援。所以写作这部小说,也是想还原救援事业面临的真实困难与挑战,而不是“神化”某个职业或某类人群。角色都是我曾在生活中见过、接触过的“真人”。所以如果宽泛地讲“写作准备”,可能要从我当兵时接受野外生存和基本军事技能的系统训练开始。退伍后,每年我还会固定抽出一段时间带着简单的工具去森林进行野外生存锻炼以保持身体机能,并由此逐渐接触到这个领域。10多年前我30多岁时,户外运动正火,当时很多人买个登山包、登山杖,带个防潮垫和帐篷就去“露营”了,当然因为无知也闹出过很多笑话。户外运动在中国兴起后曾慢慢分成了各种“流派”,比如炫装备的“技术流”还有“穷游”“奢华游”等等,从用什么装备到用什么品牌,户外运动逐渐成了一笔很大的“生意”,与此同时,因为盲目参与户外运动而造成伤亡的新闻不时曝出,接触民间救援之后我们就在想,靠一个人几个人的力量能帮多少?所以就希望能真正做一些影响面更大的事情。写作就是其中之一。这部小说中很多“惊心动魄”的情节与对遇险者、救险者的心理感受和现实抉择的描写都来自生活。如书中前几个案例中写到的水下沉船救援事件,小说灵感就来自我战友从倒扣的渔船中解救被困人员的真实事件。在与生命、时间的角力中很多人都一样,即使经过严格训练,在危险突然到来的时候也会慌张,也可能会因此而陷入更大的危险。在现实中也的确如此,由于救援工作的特殊性,我们常常面临的都是一个危机还没解决,新的更大的危机、危险又在不断产生的“救火”状态,所以小说中的这些设定或写法可以说是缘自这个行业、这个领域本身的特点。

  记者:书中“瀚海救援队”作为一个集体形象成为小说着力塑造的“主角”,团队的几位成员中,不管是已退伍的原消防兵陈智、原海军搜救队队员吴海洋、原武警押钞兵韦闻还是原特种侦察兵小江湖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退伍军人。因此从主要人物的精神特质、行为模式、性格特征的共同点与其所从事工作的特点来看,这部小说又带有泛军事题材作品的特色。小说不仅塑造了几位在网文题材中少见的新的典型形象,在写作上也一改网络小说中常见的突出个人能力的“绝对主角”的写法,每个人物的塑造都相对饱满,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更吃力的写法?

  流浪的军刀:的确如此。书中除几个主要人物外,其他出场的角色中既有作为国家救援力量存在的消防部队,也有不少接受过军事化或半军事化训练的其他民间救援力量。但与此同时他们又都是一群“普通人”。为什么会写这样一群“普通人”?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就是我想写的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比如我的那位前狙击手战友,当年就是因为在一次执行任务中,腿受伤骨折短了一两厘米而就此退役。小说中陈智的形象就由此而来。这些来源于现实中的人物形象有许多共同的优点和信念,比如理想主义,比如迎难而上、不计个人得失等,他们各有擅长又各有短板,他们的一生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一生,谁也不会技能爆棚能“拯救世界”,但合起来却可以做成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另一方面,采用这样一种以前并未尝试过的写法也是受到了军队作家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影响。当年我选择去当兵,到后来开始从事小说写作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部作品的影响。包括这部小说的写法,也在很多方面启发了我。《高山下的花环》里梁三喜和赵蒙生谁更主要呢?可以说难以区分。不仅如此,那部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单去看又都可以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主角”。所以在《逆火救援》中我也想试试这种写法能不能写好,于是在书中我舍弃了很多为给人“搭戏”而存在的“配角”,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中的“主角”,既然生活给了他们展露的舞台,我就让他们展露。当然,这种写法的确很吃力。但是我想用力地写一写他们。在部队,战友是可以把后背交给对方,危急时会为你挡子弹的人。人这一辈子身边若能有这样几个随时都能无条件相信的人是很幸福的。所以在这部小说里我也想写出这种战友情怀来。我写的这几个人物一开始在一起可能会有争执,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行为模式都不一样,但志同道合的感觉又让他们觉得很快乐。他们找到了同类,之后能做些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但他们真的做到了。这中间肯定会有不断的磨合,磨合好了就没有问题了,而到了那时,我这个故事基本也就写到尾声了。

  记者:这部小说从“上架”到连载,平台给了您哪些帮助或建议?在您看来,现实题材网络小说如何写得好看、耐看?

  流浪的军刀:在我看来,现实题材网文也可以写得好看,关键在于要用当代读者能接受能读懂的语言。现在网络小说发布的平台很多,作者和平台之间首先就是一个双向选择。作者有自己想写的题材,平台也会看自己的读者需求,看是否可以给某类题材一个发表空间。但在完本之前,谁也不知道一本书的命运是怎样的。从事这个职业,首先就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管写什么题材,写作规律都一样,不管什么题材都要认真地写,要对得起读者。

  这本小说我在写到七八万字以后跟番茄阅读平台的编辑有过交流,他们愿意支持这样一个小众的现实题材网文创作,所以合作比较顺利。创作过程中编辑也不会左右我的写法,但会及时纠错,或者给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总之是一种我比较喜欢的合作模式,可以专注于写作本身。至于这部小说的结局,我希望能给“他们”一个好的结局。这部小说的写作过程也是不断勾起我回忆的过程,只有亲身经历、参与过,才会更加感到生命的脆弱与渺小。写作这部小说也是想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我们未能完成的梦想。我那位战友后来因种种原因也转行写起了网文,成绩也很不错。网络文学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就在于它是一种“不关门”的写作。我认识的“高手”中,有原来开出租的、跑摩的的,还有当厨师的。但要以网络文学就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要多读书,成为一个杂家,要主动走出“信息茧房”。网文今天能这么“火”,靠的就是这点。当然网文要写得好看还要多写,写得多了自然就熟能生巧了,还要主动提高自己,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做“降智”的写作。最根本的则是“三观”。此外,在网络小说的接受、传播过程中,读者的反馈与市场的回应有时候可能很慢,所以网文写作者不要只考虑读者需要什么,更应该去想你要写什么,并且认真去写。

  目前《逆火救援》这部小说已经连载近半,我设想在小说的最后给这些退伍军人一个好的回归。理想每个人都有,但只有当你为此认真努力过以后,你才有那个“底气”说:我希望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路斐斐)

  转载:文艺报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救援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