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青少年抑郁不必“谈药色变”

青少年抑郁不必“谈药色变”
2023年02月10日 17:29

  近期胡鑫宇自杀事件再次让青少年精神健康问题走进了公众视野。随后北京市社会心理工作联合会发布《胡鑫宇,请给心理指导师五分钟》一文,又将社会对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刻板印象暴露无遗。

  抑郁是青少年常见问题,需引起多方重视

  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而抑郁是青少年最易出现的精神问题之一,也是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影响因素。

  《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为24.6%,重度抑郁为7.4%,意味着一个40人的班级可能有10位抑郁症患者,其中3位是重度抑郁。《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诱发青少年抑郁的原因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人际关系(77%)、家庭关系(69%)和学业压力(54%)。

  抑郁症绝不是简单的“心情不好”,而是吞噬患者健康与活力的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抑郁症也不是突发事件,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预防和治疗缺一不可。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心理咨询机构和药企的多方努力。

  此外还需达成的共识是,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应停留在“让症状消失”,而是: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提高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预防复发。

  我国抗抑郁药已有新进展,家长不必“谈药色变”

  从抑郁症发病机制而言,当前公认的单胺能假说认为:5-羟色胺(5-HT)能、去甲肾上腺素(NE)能和多巴胺(DA)能系统在抑郁症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任意一种神经递质功能低下均可导致抑郁。

  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是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许多青少年患者及家长对精神类药物存在较强的排斥心理。这是因为,以往市面上常见的抗抑郁药物主要以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为靶点,对快感缺乏、疲乏、认知症状等效果有限。很多患者接受治疗后仍有残留症状,如注意力和决策力下降、疲乏、兴趣减退、沮丧、焦虑等,部分药物还伴随有如性功能障碍、体重增加、嗜睡等不良反应。这些都将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大大加快下一次复发的速度,严重的甚至会加重自杀倾向。

  我国最新自主研发上市的三通道抗抑郁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在以现有两个通道(5-HT和NE)为靶点基础上增加了对DA的干预,可全面兼顾抑郁症多维度症状,在改善焦虑、快感缺失、疲劳、认知症状等残留症状方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耐受性,可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青少年患者及家长不必再“谈药色变”。

  当前正值2023年春季开学季,青少年在经历疫期超长寒假后返校,其精神健康问题更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尽量做到消除偏见、正确对待、尽早识别、科学治疗。愿每一位青少年都能重拾投入生活的勇气,早日回归社会。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抑郁症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