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佘晓晨经历三年疫情后,中国市场正快速复苏,成为诸多跨国企业下一阶段的发力站点。
在真切观察到这一趋势后,Adobe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吴振章(Tony NG)于近日重返上海,并接受了界面新闻专访。在他看来,从第二季度开始,中国市场复苏的势头会更快,企业也逐渐做好了准备。
Adobe发布的《2023年数字趋势报告》显示,大多数(全球:89%;亚太区:79%)的企业高管表示对内容的需求显著增加,但只有少数全球品牌(亚太区:25%)认为自己“擅长”创建和交付数字内容。这份报告访问了全球9000多名高管、普通营销人员和代理商员工(包括近800名亚太区受访者)。
上述调研结果和吴振章对于全球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看法相呼应。他认为,从2020年到现在,行业最重要的变化是数字化趋势的加速,但对于Adobe的不少客户来说,数字化进程的加快依然是一大挑战。原因在于,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好准备——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流程预算。
对于数字化的期望与具体执行之间的差距,反而为Adobe这样的公司提供了更多机会。报告提到,近四成(全球:39%;亚太区:37%)的高管已优先考虑简化协作流程或者将协作流程自动化,帮助团队更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约四成(全球:38%;亚太区:43%)的高管优先考虑借助自动化工作流程来提高营销和交付客户体验流程的效率。
聚焦在中国市场,吴振章介绍了几个在数字化上增长明显的行业:其一是电动汽车市场;二是时尚品牌行业,过去三年间,很多品牌的电商销售额翻番;此外,家电行业也是一个重点领域。
除了行业上的变化,吴振章还谈到了疫情期间离不开的“远程协作”。“虚拟环境中的协作越来越多,很多大型组织更需要数字化,但他们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
因此,在线协作成为Adobe瞄准的机会。过去几年,Adobe用收购的方式扩张协作产品版图。去年9月15日,Adobe宣布将以约200亿美元收购协同设计软件公司Figma。
吴振章介绍称,在数字媒体这个维度,Adobe有超过20种产品;在体验领域,公司有大概有十几种产品,来确保更加完善和协作的流程。这种数字化的内容协作流程被Adobe称为“内容工作流”——设计师在进行线上内容的创作后与其他团队协作进行内容检查,同时将其上传到网络端,推动内容的消费和交易。
从这个层面来说,吴振章认为,包括交通、酒店、餐饮业、时尚、品牌、零售业和互联网在内的行业都有潜在的市场机会。
自2008年向SaaS服务转型之后,Adobe的订阅业务占比逐步提升。目前,Adobe的软件业务涵盖数字媒体软件、营销解决方案等。最新财报显示,Adobe在2022年的营收为176.06亿美元,同比增长11.42%,净利润率超27%。其中,订阅业务营收超过160亿美元。
不过,Adobe在中国市场也有碰壁时刻。2014年9月,Adobe关闭在中国的研发分公司,宣布将以市场拓展业务为主。如今,Adobe在中国市场的业务主要是在软件方面。面对国产软件加速普及、企业降本增效需求高涨的情况,Adobe不得不直面挑战。
对此,吴振章的看法是,随着客户的增长越来越健康,他们更加关注投资回报比而非直接关注成本,因为这些客户看中的是更广泛的全球化市场。他称在一些案例中,Adobe的解决方案能给客户带来250%的投资回报率。
落实到战略上,吴振章强调“合作伙伴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本地化问题,Adobe选择和特定的公司(例如腾讯)展开合作,开展本地化项目。基于此,该公司称可帮助客户解决进入市场的时间问题,也可以确保提供的方案适合客户和市场。
截至目前,Adobe已进入中国市场长达25年。就数字媒体行业而言,公司在大中华区的合作伙伴超过400家。吴振章称,今年的一个增长目标是在渠道上实现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另外,Adobe希望今年能在中国覆盖以前未曾覆盖的领域,确保更多的人、更多的客户有机会通过这些渠道与Adobe产生互动。
(来源:新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