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博物猎人”短视频科普昆虫,让更多人在抖音感受 “虫林野趣”

“博物猎人”短视频科普昆虫,让更多人在抖音感受 “虫林野趣”
2023年03月06日 13:28

  新华社福州3月3日电(记者吴剑锋)端坐在工作台前,刘鹏宇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只锹甲标本,擦去上面的微尘,在这方小小的工作室里,他拥有成百上千这样的“昆虫朋友”。

  在福建福州,有一群资深的昆虫爱好者,他们常年行走在野外考察。2018年,刘鹏宇将大家聚集在一起,组建了“虫林野趣”工作室。每年,他们会和官方机构及科研团队合作,花上数月,在深山野林中寻找物种。

  “虫林野趣”工作室收藏的昆虫标本。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虫林野趣”工作室收藏的昆虫标本。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福建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这给了“虫痴”们广阔的天地。多年来,博物猎人的足迹遍布高山海岛。有时候,为了找到一只两毫米的虫子,团队会翻越几个山头“掘地三尺”;为了适应夜行性昆虫的“作息”,一伙人索性不带帐篷,陪着虫子熬夜。

  “一些没有照片的虫子,我们甚至只能根据书上的只言片语去寻找。”刘鹏宇说。

  尽管跋山涉水,但成就感会治愈一身疲惫。团队成员郭亮至今记得,第一次遇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金斑喙凤蝶的场景:那是在一片原始森林的山谷里,一只雌性金斑喙凤蝶轻微扇动翅膀,以一种平滑的姿态从大家头顶掠过,斑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一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屏气凝视。

  “许多不起眼的昆虫,可能老百姓一脚就踩死了,殊不知它是和大熊猫一样珍稀的物种。”刘鹏宇说。

  “虫林野趣”工作室收藏的昆虫标本。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虫林野趣”工作室收藏的昆虫标本。新华社记者 吴剑锋 摄

  在业余时间,刘鹏宇会举办博物科普类培训班,并在抖音上发布科普短视频,把“昆虫之美”分享给五湖四海的朋友。“虫林野趣”的后台时常会收到来自粉丝的私信,其中不乏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例如,有人会问“蟑螂会不会咬人”“壁虎尾巴钻进耳朵里会不会耳聋”,甚至有人拍下萤火虫称那是“鬼火”。

  虽然颇感无奈,但这也让团队意识到,“做好昆虫科普,任重道远”。

  可喜的是,随着上百个短视频陆续发布,评论区里懂行的“虫友”渐渐多了。以前碰到没见过的物种,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能不能吃?”,现在大家会先关心保护级别,便换了个问法,“是不是‘牢底坐穿虫’?”

  随着短视频行业发展,眼下,越来越多自然爱好者成功出圈,他们中有人研究植物,有人将镜头对准海洋生物。根据2022年度《抖音自然科普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自然科普相关视频累计获赞11亿次。在这其中,“00后”用户群体对自然科普内容的偏爱程度最高。

  在刘鹏宇看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许多孩子逐渐失去了虫林野趣的欢乐,他们童年的玩伴少了花虫鸟兽,失去了不少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希望这些昆虫可以帮助一代人唤起童年记忆,也能让这一代人记忆中更有童年。”

  (来源:新视线)

责任编辑:孙青扬

新华社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