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锅圈冲刺港股上市,“好吃方便还不贵”重新定义家庭餐饮消费

锅圈冲刺港股上市,“好吃方便还不贵”重新定义家庭餐饮消费
2023年04月17日 11:57

  随着国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在家吃饭”这种健康、新鲜同时又兼具口味、氛围的家庭餐饮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选择。但对于一些经常不下厨的人来说,“想吃常吃不会做”、“想吃常吃做不好吃”、“想吃常吃做着麻烦”……往往又让他们有些犹豫,这也催生了一站式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商业市场。

  最近,锅圈在港交所正式递交了招股书,让我们窥见了家庭餐饮消费的一面。作为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代表企业,锅圈这几年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内行业最大的品牌商,2022年订单量突破了一亿,已实现了盈利。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3月27日,锅圈在全国一到六线城市的社区门店数达到了9645家。

  围绕"在家吃饭"基本盘,锅圈以"好吃方便还不贵"的核心用户价值为支点,不断挖掘用户的深层次需要,定义新场景,以持续提供新的用户价值,并且还通过对供应链、产业上下游布局以及数字化改造,不断夯实自己的能力,重新定义了家庭餐饮消费。

  比如在产品端,锅圈食品种类丰富、多样。截至目前,SKU已超700种,覆盖了火锅、烧烤、卤味、一人食、快手菜、饮品、西餐等多个品类,且仍在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升级新口味。同时,锅圈的食材品质过硬,一直严把食品质量安全关。据悉,锅圈从源头到入库、到店,通过十几道管控体系的检验检测,加码产品质量保障,在供应链和消费者之间竖起了一道坚实的保护网。

  目前,锅圈已自建了3大生产基地和6大食材研发中心,深入产业上游与超600家ODM工厂达成了合作,从选品、定制、生产到包装的每一个环节,锅圈都能自主把控。

  在业务端,锅圈的业务逻辑经历了"先建仓后开店"到"围仓建店"再到如今"一店一铺一库"进化。为确保门店订货的高效配送,锅圈目前整合布局17大现代化区域中心仓、30多个分仓冷配物流网络、1000多个冷冻前置仓。这种一套覆盖采购-仓储-门店-用户的全业务链的数智化系统,又将锅圈的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串联起来,既能保证从生产到销售的高效流转,更能获取和分析消费者需求指导后端供应链的生产和改进,提供高效的DTC供应模式。

  与此同时,在下游端的门店基数,锅圈的体量也在持续增长。截至2022年,锅圈在直辖市的门店数量为687家,占比为7.5%。省会城市的门店数量为1959家,占比为21.2%;地级市为2549家,占比为27.6%。县级市为2437家,占比为26.4%。乡镇为1589家,占比为17.2%。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锅圈的门店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是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在这些经济中心增加门店密度;另一方面应该向更多县级市渗透。我国拥有2800多个县城、4万多个乡镇。如果能够下沉至乡镇级别,锅圈仅在门店数量的增长潜力是巨大的。

  不惑创投的李祝捷曾给锅圈算过一笔账:中国1000户以上的社区有18万个,2000户以上的社区有9万个。"如果2000户开一家锅圈,这样的社区有9万个,所以锅圈这个市场很大。"

  招股书中透露,一方面,锅圈通过不断扩大门店规模,可以让每家门店服务2000到3000户家庭的客群半径,从一线城市打通至县乡镇,甚至一些农村的小卖铺里也做起了锅圈专柜,最终使得门店终端如同毛细血管深入家家户户,稳固存量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持续渗透下沉市场,以及以"社区中央厨房"的模式不断地与用户进行交互,锅圈有能力围绕当地社区居民,围绕着8.3亿老百姓的吃饭不断做出菜单微创新。

  中信证券在最新发布的研报中指出,通过分析过去公司发展以及业务属性,锅圈食品已具备两个竞争优势:

  其一、万店布局带来了品牌和规模化的领先优势。作为行业的龙头公司,锅圈食品已经拥有近万家的门店,竞品门店数量均在千家以下。较大的门店规模差距,一方面保证了锅圈食品足够的品牌露出,形成正向循环;另一方面,采购、生产、物流配送等环节具备规模化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对上游的议价能力。

  其二、规模优势下,不断优化供应链和信息化系统,全链条运转效率相对较高。公司已经形成从工厂到中央仓再到零售店的供应链运转体系,与上游安井、三全等品牌形成稳定合作,并通过收购实现牛肉产品、肉丸、火锅底料等核心产品的部分自产。此外,公司已经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供应链、门店、会员的数字化管理。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由于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的用餐场景及提供各种各样的食物及菜肴,迎合几乎各种用餐需求,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的选择正日趋重要,预计于2021年至2026年成为中国餐饮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供应链餐饮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