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由共青团河南大学委员会、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承办的“庆祝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乡村振兴论坛”在河南大学金明校区生命科学学院三楼报告厅举办。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社团挂靠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三农研究专家、指导老师、顾问老师,二十二届新老会员参加了本次大会,共庆三农发展研究会20岁生日。会议由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枫林主持。
伴随着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庆祝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乡村振兴论坛拉开序幕。
大会伊始,河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萌芽致辞。他充分肯定了三农发展研究会过去20年里取得的各项成绩,并以新时代为重要视角,鼓励三农发展研究会会员与时代同行,紧跟党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以贯之,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三农发展研究会首任指导教师代表、原马列德育教研部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袁庆濮回顾了三农发展研究会的发展历程。袁庆濮表示,三农发展研究会会员要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坚持支农支教调研“三位一体”实践活动为根本,持续完善理论知识结构,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老会员代表、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第二届会长、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的赵晓峰回顾了从三农发展研究会走出的数千名三农人取得的发展成就,鼓励在校会员把专业学习始终放在第一位,不忘初心使命,持续艰苦奋斗,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现任会长黄珊珊代表三农发展研究会全体在校会员作最后发言,她提到,第一代三农人凭着对三农问题最热切的关注凝聚起来,使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照耀代代学子的三农路,而吾辈青年必将不负重任,将社团精神在一代代青年手中薪火相传。
二十年来,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在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指导下,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学校党团组织关于学生社团活动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以社团章程为根本活动准则,积极而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光阴数载弹指过,巍巍师恩永难忘。三农人成长的路上,始终有亲爱的指导老师与三农人结伴同行、并肩作战。校党委统战部部长陈岷江为张顺利、袁庆濮、冯迺郁、马树功四位退休教师颁发荣誉指导教师证书。
二十年栉风沐雨、薪火相传,社团紧跟国家发展步伐,三农人一直关注着三农问题与社团发展。为进一步支持社团办好沿黄村庄调研、“爱乡记”征文,以及爱心助学、强农爱心夏令营、农民之子作文大赛等特色品牌活动,特设立“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发展基金”,历届三农发展研究会成员共计捐款十万零五千元。
庆祝三农发展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乡村振兴论坛主旨报告环节由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牛璞主持。本次论坛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中国农业大学何慧丽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院长赵晓峰教授、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吕德文教授、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以及开封市兰考县谷雨联社理事长李彬彬进行主旨报告。
何慧丽以“现代化与乡建人”为题,结合自己投身乡村建设的亲身经历以及乡建典型案例,对乡村建设路径进行了深刻探究。吕德文以“节俭、高效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为题,先分析了巨变中城乡中国的特征,然后提出建设节约、高效乡村治理体系的具体对策。赵晓峰围绕“资本下乡与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提出要厘清下乡资本发展农地规模经营的社会基础和制度逻辑,构建下乡资本与小农户协调发展有机相接的制度机制,使资本真正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潘家恩带来了以“从空心村到四民村”为题的闽渝双村的探索与实践案例汇报。李彬彬高度赞美了三农社团的工作,并带来了“兰考合作社从1.0到4.0发展历程”的汇报分享,他表示,由“生产、功效、信用三位一体服务”的合作社发展模式必将发挥更大的效力,真正造福于农村农业建设发展及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大力抒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振兴新篇章。
时间荏苒,庆祝河南大学三农发展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暨乡村振兴论坛在各位代表的分享中落下帷幕。三农发展研究会举办隆重热烈的20周年庆典,这不仅是研究会发展历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其砥砺奋进不辍前行的新契机。三农人将秉持“锻炼自身才干,促进三农发展,影响周边人群,弘扬社会责任”的信念扎实苦干、砥砺前行。于前路,三农人激情澎湃,慷慨高歌;于未来,三农人行则将至,行而不辍。三农人永远在路上!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