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为麦医疗——体温管理千亿级市场领跑者

为麦医疗——体温管理千亿级市场领跑者
2023年06月05日 16:26

  近日,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的第87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为期4天的盛会上,全球5000余家医疗品牌汇聚一堂。

  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与医疗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智能化的医疗创新不断涌现。智慧医疗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形成了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的发展格局,在本次CMEF展会中,为麦医疗携带数字化低体温防护解决方案和移动监护信息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医疗行业的伙伴驻足。

  为麦医疗独家的数字化低体温防护解决方案及移动监护信息解决放方案,在患者生命感知、患者安全、质量管控等多方面推动智慧医院建设,并逐渐将医用级别的生命体征监测渗透到家庭健康系统中,呵护更多人的健康。

  为麦开启院内数字化体温闭环管理,助力精细化麻醉

  体温是人体生命五大体征,保持体温恒定是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体温异常可引起代谢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正常人核心体温为36.5 ~ 37.5 ℃,体表温度为33 ℃ 左右。核心体温是指机体深部重要脏器的温度,与体表温度相对应,二者之间温度梯度约为2 ~ 4 ℃。围手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机体核心体温低于36 ℃的现象称为围手术期低体温,又称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

  根据2017年发布的《围术期低体温防治专家共识》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率在7% ~ 90%之间。2022年,国家卫健委在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目标中指出,长期以来,术中体温并未作为全身麻醉的常规监测项目,导致患者低体温无法及时发现。2023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的目标中明确提出,提升术中主动保温率。

  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因素有很多,手术室冷气设备,冷冻溶液的输入,长时间手术麻醉,肌松药,库存血输注等多种因素可以导致低体温的发生。体温下降不仅使患者在手术后易出现寒战、肢体发凉、发麻等不舒适的感觉,造成恢复期的躁动不安,更重要的是对机体的循环系统、凝血与免疫机制等多方面造成严重危害,使得与麻醉直接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下,住院时间延长,患者经济负担加重。

  2022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版麻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其中四项指标涉及到温度管理,2022年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明确提出将围术期体温监测率作为麻醉科2022年的改进重点,可以看出上级主管部门对围术期体温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

  基于质量管理的要求和围术期医患的实际需求,为麦启动了围术期体温的闭环管理解决方案。通过独家无线技术实现手术患者核心体温的持续化、动态化监测,因为其无创,无线的特点,可以实现围术期的全程体温监测,是国内目前唯一一款可以满足麻醉质控要求的测温产品,也是2020版麻醉监测指南里面6A级推荐。与此同时,配合为麦独家专利的医用升温系统和中央体温管理系统,通过围术期过程中测温-保温的闭环管理,真正为临床提供了一整套围术期体温管理的解决方案。

  为麦体温信息化管理系统由体温信息化管理软件、中央监护系统以及无线可穿戴体温传感器组成。

  其中,无线可穿戴体温传感器用于患者在围术期进行持续的体温监测,并将数据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中央监护系统,中央监护系统用于对持续体温监测患者的实时显示和预警,体温信息化管理软件可收集无线可穿戴体温传感器的生命体温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多维度的数据展现,尤其是对于麻醉质控指标中体温数据的提取。

  若患者术中出现体温异常,中央系统会自动报警,提示麻醉医生关注患者体温状态,或开启低温保护自动管理模式,一旦低温发生,系统自动开启输血输液加热,升温毯加热、末梢循环加热等各个部件的升温加热管理,让患者最安全、最快速的远离低温状态,最大程度保障患者安全,帮助麻醉科医生实现体温规范化监测与精细化管理。

  为麦医疗的数字化体温闭环管理系统及移动信息监测解决方案,对全国各医院的围手术期生命体征监测进行优化和管理,使麻醉质量管控进入更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围术期生命安全监测和管理的可及性。

  体温信息化管理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纸质记录流程,覆盖患者围术期的体温管理,优化了麻醉科对于患者术前评估的模型和流程,加强了麻醉科对于患者术后的管理,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使围术期的体温管理进入了数字化管理的新时代。

  目前为麦的体温智能测控一体闭环管理解决方案,上市一年内已经在全国300多家医院启用,在各省市top3级别的医院中,均有覆盖;未来2-3年,智能化的体温管理将会从手术室向重症监护室、神经内科、儿科等科室普及,实现全院多学科体温信息化管理以及全院质量控制智能化管理。

  为麦布局院外体温管理市场,千亿市场待挖掘

  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大家认识到了健康及体温的重要性。2020年,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 · 帕森内特(Julie Parsonnet)和她的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他们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不到200年间,从37℃降到36.6℃。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白细胞就能更加迅速地发现体内异常,把病原体扼杀在摇篮里。据科学家推测,如果体温下降1℃,免疫力降低30%。良好的免疫系统,对外可以快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对内可以及时监测并杀死癌细胞。根据最新的文献,90%以上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都具有基础体温偏低的共性,所以如果能够监测并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基础体温,将能够大大降低肿瘤患者的复发率。所以,针对亚健康人群的体温管理已经越来越需要提上日程,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传统水银体温计的单点测量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尤其是对体温更加关注的部分人群,如恶性肿瘤的康复患者、备孕的女士、抵抗力较弱的儿童等。更迫在眉睫的是,中国加入《水俣公约》,意味着到2025年,所有的水银体温计全部从市场淘汰,未来临床以及日常家庭测温将成为重要问题,而额温枪的测量方式存在较大误差,鼓膜测温的便捷方式、精准的测量结果、动态监测的能力,必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保守估计,恶性肿瘤患者的诊后管理以及测温产品的家庭应用,未来的市场容量可达千亿级。

  为麦数字化医用级生命体征监测切入数字疗法,扩展未来想象空间

  最近1-2年来,得益于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医疗的快速发展,数字疗法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焦点。数字疗法是通过数字化手段将现有的医学原理、医学指南或者标准治疗方案转化成以应用软件为驱动的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慢病管理的依从性和可及性,是突破传统药物治疗的局限性的创新方法。

  为麦医疗不仅具备核心体温的动态化监测能力,其研发的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仪,是标准的医用级生命体征监测设备,已在国内多家医院用于院前急救、术后早期康复等医疗场景中,可穿戴式多参数监护设备,可监测患者的心电、血压、血氧、脉搏、呼吸、体温等多个动态生命体征数据,其数据可无线传输至医院的中央监护系统,医院端可基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给予远程的饮食、运动或用药方面的指导,为数字疗法在医院端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关于为麦医疗:

  为麦医疗集团创建于2014年,是一家从事创新型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凭借团队成员在无线数据传输、微弱生命体征监测、大数据分析重构方面的超强学术研究背景,以无线通信技术、多参接入技术、机器学习特征识别技术和边云协同技术为基础建立无线生命体征监护体系,可服务于围术期管理、无痛内镜、无痛分娩、ERAS病房和急救等各个场景下的医护人员。目前,为麦已累计获得专利百余项,在其自主研发产品中,多个核心产品为国内独家产品。

  未来,为麦医疗将不断强化研发能力,依托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创新,在数字化生命体征监测领域不断探索,致力于探索更多院内使用场景、且将医疗级产品和解决方案拓展到院外市场,将医用可穿戴技术带入普通人的生活,守护更多的生命,为人类医疗产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科技变革。

  (来源:看头条网)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