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麦收时节,各地田野里亮黄的麦穗随风摆动,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在安徽颍上县的一场小麦技术示范会现场,一片“琴键”般的小麦田吸引了众多农户驻足观看,他们都好奇于麦种、气候等因素都相同,为什么这片麦田的“黄”能呈现如此截然不同的亮暗分明。
安徽颍上县麦田呈现“钢琴键”一般的景象
据示范会技术人员介绍,小麦田里颜色暗黄的方块区域是因为小麦穗头上有很多杂菌,导致穗头发黑。而颜色黄亮的区域应用了高效防病增产新技术,有效改善了小麦的落黄,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根据数据显示,该项植保技术2023年在安徽应用面积超过400万亩次。安徽省植保站防治科科长邱坤表示,今年安徽赤霉病防控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资金投入、技术宣传力度更大,小麦生长后期以赤霉病和一喷三防为主的防治面积也更大,达到9000多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达90%以上。
“今年我们强调第一遍‘用好药,用对药’,不仅更有效预防多种病害发生,并且遇到雨水也能确保防控效果。多用好药,防治次数和药剂质量也就大幅提升,防控成效也比往年更好。”邱坤说到。
赤霉病防治一直是当地种粮大户最关心的难题。在颍上县技术示范会现场,当地上百名农资经营者、种植大户到场交流小麦病虫害防控经验,观摩新技术示范效果。技术人员也为在场农户介绍了赤霉病病害循环及科学防治措施,并且把麦穗,麦粒都做了详细的对比展示,让大户们直观看到了新技术带来的效果。
示范田块测产环节最引人关注,工作人员夏玉顺在这片“钢琴键”示范田、对照田随机选取1平米地块,收割麦穗,现场称重。“相比使用过去常规技术方案的对照田,新的技术让示范田千粒重增加了2g,1平米理论产量增幅20%,折水分13.5%的亩增产达到了180斤。”听到这个喜人的产量数据,颍上县大农户贾喜春激动万分。
贾喜春是今年该县推广的全新植保解决方案的尝试者和受益者。“我种植了300亩小麦,第一次使用麦甜®,麦子落黄的效果太好了,穗大饱满,抗倒伏。与往年比,麦穗颜色差异非常明显,小麦品质明显更好。按现场这个测产结果估算,我的地每亩增产150斤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只在一半地里尝试使用了新技术,种植大户刘刚辉今年种植的2000亩小麦田也成了“对照田”。刘刚辉说:“用了新技术的小麦肉眼可见更亮黄,按照现场这个测产估算,我的地今年每亩大概能增产150斤。另外1000亩没打,我还挺后悔的。
在江苏淮安市洪泽县的小麦丰产会上也同样出现了黑黄相间的神奇麦田景象。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田子华站长在现场说到:“今天的小麦示范现场确实非常震撼,不仅看到新技术的防病效果,更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增产。”
丰产会现场,田子华也分享了科学组织病虫防控、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其中强调了进一步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的重要性,借鉴不同地方的经验让农户对于政府采购的产品有更多选择权,并提出了通过用好药和科学用药,做好减量增效工作,利用良种良法实现整个农业生产的高质量发展。
另外,技术人员也为在场的农户介绍了赤霉病病害循环及科学防治措施,并且把麦穗,麦粒都做了详细的对比展示,直观的看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差异。
最值得关注的是现场工作人员做了实收测产,折水分13.5%的亩产达到了1402斤,相比常规药剂增产87.54斤/亩,相比空白对照增产167.88斤/亩。
据先正达集团中国植保业务产品经理黄羽介绍,农户口中提到的新技术,是先正达集团中国的麦甜®植保技术,这项技术的主要创新来自于专利化合物氟唑菌酰羟胺的应用,该有效成分经10年研发,抑菌活性高,在更低用量下能够更高效防控赤霉病,并且是该类化合物中唯一对赤霉病高效的全新有效成分。另外麦甜植保技术耐雨水冲刷,预防穗霉杂菌,和促进植物健康的特点,让小麦后期落黄更好,穗大粒饱,对小麦起到更好的保障和增产作用。麦甜®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生态环保优质农业投入品,全国农技推广协会减量增效创新产品,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绿色高质量农药产品等荣誉。
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今,该项技术在小麦上的推广量呈稳步增长,在全国累计使用面积已达到2000万亩次,每亩平均实现增产100斤以上,为小麦累计带来增产约20亿斤,践行了“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同时,因为小麦长势好品质高,很多地方收粮商都加价收购使用过麦甜®的小麦,有效提高农民收益,提升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示范推广农业生产,尤其是小麦种植急需的创新技术,是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小麦单产提升的当务之急、关键之举。近年来,全国农技中心和各地植保站和先正达集团中国协作开展示范,在全国多地推行良种良法配套,累计打造了超过900个标杆农场,为小麦产业安全和增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我们大胆地算一笔账,如果中国有1亿亩小麦用上这项技术,可以为国家带来额外增产100亿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技术方案完成‘千亿斤产能提升行动’目标的1/10,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期待的目标。”黄羽说。
(来源:看头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