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博物馆遇上家居定制,看制造与服务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当博物馆遇上家居定制,看制造与服务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3年07月21日 16:43

  添置家居不逛商场却进博物馆?风格样式不靠“脑补”,动动手指就能跃然眼前?河南的一家家居制造企业给消费者提供了全新的体验:在企业打造的家居博物馆中,消费者不仅能参观学传统美学理念,还能通过现代化设备在屏幕上自由勾选生活喜好,实时看到从天花板到地砖的全屋设计效果,每件家居的产品颜色、材质、搭配方案都能实现“私人订制”。

  “制造+服务+文旅”,家居企业打造“看不见的生产线”

  与“先制造再销售”的传统模式不同,大信家居正通过“制造+服务+文旅”的深度融合,践行自己的服务型制造之路。通过家居博物馆里生动的体验场景和全屋家居实景定制空间,企业从需求端入手驱动生产制造端,在观光旅游、定制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打造了一条“看不见的生产线”。

  “我们用旅游半径来突破传统商场的销售半径,让产业融合激活更多需求,创造更大价值。”郑州大信家居创始人庞学元说到。从过去“能生产什么就卖什么”到现在的“顾客需要什么我提供什么”,服务型制造不仅改变了企业发展理念,也给企业带来了“真金白银”。据了解,大信博物馆年均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大约每6个客户就能转化1个订单。

  订单纷至沓来,也促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升级。在大数据和数字化平台的精准测算和调度下,不同客户订单在工厂里实现了混批生产,以往18-45天的交货周期,现在最短4天就能完成,人工成本下降了70%,生产效率提升了4倍以上。

  产业融合破需求困局,服务型制造融入各行各业

  “我们将继续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家居示范企业和平台,希望有更多质优价廉的家居产品提供给广大老百姓。”在国新办7月18日举行的“促进家居消费 着力扩大内需”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信部有关部门介绍。

  事实上,不仅是家居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主动开展“跨界”融合,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增加服务要素在投入和产出中的比重,从单纯提供产品转向“产品+服务”的解决方案,从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一些食品制造企业抓住消费者“怀旧”情怀,进行食品外观及口味定制,并且依托食品生产链开展体验式旅游,实现了从单一的食品生产制造到文创供应链整合的转型,增加了产品附加值。一些童车、充电宝生产企业看到“一锤子买卖”不会带给企业持续收入,开始探索分时租赁模式,将一次性销售转为持续的现金流,帮助企业保持销售目标持续增长,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还有一些装备制造企业,通过智慧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系统,打通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装调试-售后维保的全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个性化定制、总集成总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型制造的更多模式,正在企业的实践中不断涌现。

  “服务型制造实践普遍表明,对单个制造企业而言,在缩短供应链与市场距离的同时,减少了对传统营销网络的依赖,丰富了连通终端市场的路径,使其能够及时感触和响应市场需求,以拓展的价值链提供更多更好的增值性。”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服务型制造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罗仲伟教授表示,服务型制造是基于制造的立场考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强调牢牢把握强化制造能力这个根本和关键,并通过融合服务、优化服务来改变产业形态和供给形式,这种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仅能推动制造业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据悉,自2016年起,在国家和有关部委系列政策文件的指导下,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服务型制造典型模式和示范标杆如雨后春笋。截至目前,已经诞生了24个示范城市、262家示范企业,覆盖的行业也从最初的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业为主,进一步拓展到农副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众多行业领域。以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服务型制造研究院等为代表的行业机构也在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为“十四五”时期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聚智赋能。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