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敞的自然景观道贯穿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依次串联了门诊楼、保健中心、急诊楼、医技楼、住院楼及丰富多彩的景观内庭,一座新大楼坐落其上。新大楼总面积超14万平方米,全面启用后可容纳床位约1000张,设有检验中心、影像中心、重症监护中心和手术部等,集智慧医疗、科教、专科实验等功能于一体。在其北入口,各类绿植参差错落成一处生态广场,与落客平台、游园等公共空间体系相互组合,营造出一片舒缓放松的空间。
不同于传统医院的就诊环境,市二院致力于打造一个花园式的康养景观空间,为患者创造出公园般轻松宜人的就医环境。这一理念来源于医院的诞生史。1937年,古运河畔,青果巷东首,市二院与常州四大名园之一的约园相拥而生,也造就了它独特的人文气息。
市二院院长汤黎明介绍,其实所有的设计都源自“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考虑“治病”,更考虑人在治病过程中的便利程度、心理感受。比如改变传统科室分布,通过“一站式”诊疗中心让医生围绕患者走;通过智慧医疗打通线上线下服务,为患者畅通就医道路……
18日,随着新大楼的正式启用,市二院将为龙城百姓提供更加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服务型医院
市二院阳湖院区运行十多年来,在区域内积攒下良好的口碑,慕名前来的患者越来越多。尽管一期也规划了地下停车库等,但随着门诊量的激增,“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
随着二期的投入使用,医院新增近1000个停车位,新能源车2小时免费、普通车辆30分钟免费,进一步减轻了患者就诊停车的压力。
同时,医院结合院区内部现状,将车行道路设计为宽7米的环路,与院区各个功能板块取得良好的连接,保证每幢建筑的可达性,在新大楼北入口打造节点广场作为落客区。院区外环车行道路内侧则是宽1.8米的人行步道,保证各个入口进入后人行流线的安全性和通达性。二期与一期的步行系统自然地融入于绿化系统之中,以庭院为主体的步道结合公共绿化步行系统和医院出入口广场打造不同的步行节点,形成丰富多变的步行系统。
就医的通畅不仅体现在外部。二期大楼内,无痛内镜中心集消化内镜、呼吸内镜、膀胱镜、宫腔镜为一体,增加诊室、完善功能、缩短预约时间,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市二院,这种“为患者着想”的服务精神由来已久,体现在方方面面。
2021年,市二院启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行动”,两年多来已初显成效。医院开展入院准备中心“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在入院准备中心完成检查集中预约工作,减少病人往返,提高患者就医体验,缩短住院前等待时间;开展日间手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推广医联体预约模式,向基层医疗机构开放一定比例的专家、门诊号源;加强门诊信息管理,优化预约诊疗平台,提高患者到院30分钟内就诊率;针对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好就诊环境的适老化、无障碍,树立老年友善服务理念,解决影响老年患者就诊问题……
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于2023-2025年在全国实施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我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行动与国家卫健委下发的通知要求不谋而合,新大楼的启用将极大地提升我们为民服务的硬件能力,我们将继续提升服务的软件能力,美化环境、完善流程、提高效率、改善态度,切实提升百姓就医的满意度”。汤黎明说。
现代化医院
现代医学发展越发趋于专精,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二期新大楼设置了2间数字化一体复合手术室,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先进影像设备融合在一个手术室中,打破学科壁垒,借助全新的复合手术设施,以病人为中心,联合多学科团队,开创介入手术和外科手术联合、优势互补的临床治疗新模式。
借助复合手术室,可以把原本需要在不同手术室、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合并在一处一次性完成,实现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评估的“一站式”手术流程。因此,复合手术室被誉为手术室的“航空母舰”,因为打破了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实现了跨学科的“集团作战”。
此外,天台还设有停机坪,为急救和转运病人提供快速通道;ICU配备全自动翻身电动床,为患者提供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并引入手术机器人系统,使高难度手术更加精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引入INGENIA ELITION X 3.0T、GE Revolution ES CT等高端医疗设备,补齐高端医疗器械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为提升专科的危重症急救能力,市二院还以患者为中心,重组并调整优势专科布局。
首先,二期新增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胸心外科监护室(CICU)、消化内科监护室(GICU)、泌尿外科监护室(UICU)等多个专科监护室,保持传统强科的引领优势,重点加强专科急诊急救能力,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效能。
其次,医院以人体系统相关或相近专科呈现区域性分布,如妇科、产科、儿科邻近分布,利于进一步优化妇、产、儿救治与服务流程,有利于同一系统性疾病专科协作诊治。
同时,医院还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血管外科、介入血管科等介入手术相关科室就近导管室(DSA)分布,缩短患者与手术室距离,大幅提升救治效率。
智慧化医院
在新大楼,每一个病区都配备有自助机,出入院手续可以全部在住院病区内完成,免去患者四处奔波之苦。更方便的是,通过床位上方小小的电子屏幕,患者可以呼叫医护、查看检查提醒、宣教视频,甚至还能院内订餐。
病房搭载的系统与医院数据库直连,可以通过电子床头牌来实现多项功能。对医护人员来说,患者姓名、年龄、住院号、主管医生、责任护士、过敏情况、饮食注意、高危标识、入院时间、手术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抢救病人时可通过屏幕在床边呼叫增援。对住院患者来说,躺在床上动动手指就能完成订餐、呼叫、查询等操作,享受到了更大的自主性和便利性。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强调,“十四五”时期是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创新引领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推动卫生健康工作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关键窗口期。
智慧病房正是《规划》精神的体现,却不是市二院智慧探索的全部。
作为改革先锋军,市二院从2016年起就不断探索“智慧医院”新模式,开展互联网健康咨询、分时段预约就诊、诊间结算、医保联网、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优化改造就医流程,有效缓解看病就医的“三长一短”问题。
经过不断迭代升级,去年7月,市二院“医路通”小程序正式上线,全面优化界面和系统互动,辅以行为分析、人工智能、元数据等策略,集智能导诊、线上挂号、自主结算、预约检查、报告查询、智能随访、慢病管理等多项功能于一体。今年2月,“医路通”的自主预约范围再一次扩大,开放预约检查科室包括CT、核磁共振、心脏超声及多普勒、动态心电图、肺功能。
“智慧医院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数据多跑路,患者才能少跑腿。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汤黎明说。
创新型医院
早在2019年1月,常州二院就已经将阳湖二期大楼22-25层,16000 m²面积规划为科教用房,设置大型仪器平台、专科实验室、教室、图书室,以及完备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
随着南京医科大学与常州市政府共建常州医学中心,市二院作为医学中心主要成员单位,进一步加大了科研平台的建设投入。与阳湖一期中心实验室相比,二期科研平台实验室由3 间扩容至50间,细胞培养间由10间扩容至28间,新增活细胞工作站、全自动WB定量分析仪、电穿孔仪、超低温冰箱等仪器设备,平台功能趋于完善。同时,平台将依托国家发改委疫苗产教研平台建设“揭榜挂帅”项目,新增设备建设预算近 5000 万元,分 3 年期建设 6 大功能平台,从侧重分子、细胞、影像及病理等基本技术平台,提升至高通量、多组学、数字化的前沿性高精尖技术平台。
在学科建设方面,医院锚定校府共建目标,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搭建了临床研究中心、基础研究中心及大型仪器平台的“两中心一平台”架构,并成立了以“消化病研究中心”“肿瘤研究中心”“骨病康复研究中心”为核心的12个专科实验室。消化病中心开展胃肠疾病诊疗新技术、基于个体特征的精准减重术式标准及术式创新、手术减重与肠道微生态代谢平衡、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肿瘤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胰头局部解剖与局部切除基础与临床研究、胰腺癌基础研究、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机制的研究、β-葡聚糖肿瘤疫苗研发与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放射治疗研究与肿瘤放射敏感性的临床与转化医学研究等。骨病康复研究中心建立了常州市首个生物3D打印研究平台,搭建了以高压静电纺丝为关键技术的纳米材料研究平台,开展各种分子生物学及细胞生物学实验、骨质疏松与骨关节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等。
未来,市二院将以“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装备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资源共享”为建设目标,努力打造常州卫健系统规模最大、设备最强、管理最优的公共科研平台,为常州乃至江苏地区的医学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培养提供持续有效的保障与支撑!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