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白闰平: 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白闰平: 矿山生态修复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08月29日 17:04

  “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矿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我国矿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应该如何走?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高级技术总监,矿业生态修复专家白闰平博士。在近日举行的矿业绿色发展论坛上,他主张从推进绿色矿业建设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两方面入手。 他的想法为当下我国矿山行业有序合理化开采和有效综合环境整治指明了方向。

  记者:绿色矿业建设必先从绿色开采做起,您认为应该从哪方面入手?

  白闰平:将采矿与生态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进行研究。不只把矿产看成资源,同时把土地、地下水、植被、大气等构成生态环境的各种要素都当成重要资源进行利用和保护。首先要有效控制矿山地压活动、维护地表和地下岩层稳定。避免和控制采矿引起地表沉陷,山体崩塌、滑坡、地下采场顶板冒落、岩爆、突水等地质和动力灾害发生。要努力避免由上述灾害造成对原生植被、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系统的严重破坏。

  记者: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治理该如何同步进行?

  白闰平:矿山开采前,对采矿开挖可能造成的对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破坏进行充分评估,包括地面自然和生态环境系统、植被系统、水文系统、建筑物设施等。要通过科学设计,规避可能出现的影响与破坏,从源头上做好矿区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其次,露天矿开采要始终把采场和排土场的边坡稳定性维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采取有效监测与控制措施。 这样才能规避边坡滑坡、倾倒、崩塌、泥石流等灾害事故的发生。这些事故对自然生态环境、植被、建筑物设施、人的生存环境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记者:青藏高原的矿产资源储藏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在开发矿业的同时,如何预测和防治处理可能的坍塌、滑坡等事故?如何做好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白闰平:就生态环境修复方面,青藏高原缺水、昼夜温差大,极端寒冷,怎么覆绿、长草挑战大。我带领技术团队已经有在青藏高原恶劣自然环境下创面覆绿的成功案例。弃渣场修复首先要保持稳定性,不产生滑坡。我的办法是先进行平整,再与周围景观结合起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其次,青藏高原地质条件比较特殊,本身应力条件就比较高,再叠加矿山深度开采的应力,总应力就更高。这样一来导致灾害比较严重,容易发生滑坡、坍塌事故。 另一个问题是雪压、冰雪崩。井下开采,也一样导致上面的问题。地表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可以通过变形监测来防治灾害。我带领技术团队现在通过“空天地”一体化方式监测变形,在可控范围内预警滑坡。

  记者:经过几十年的矿业开发,中国有大量废弃矿山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您有什么建议?

  白闰平:首先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不同的开采方式,不同的对象,不管是防灾还是生态修复,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然后是“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NBS),这也是时下国际上流行的理念,就是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充分的利用自然。矿山修复或者灾害防治,基于自然条件的现状,设计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到对自然造成最小的破坏、最少的扰动,并充分利用这些自然条件来对矿山进行修复。(记者:杨斌)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孙青扬

生态环境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3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