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家的切面和中国经济的窗口
巨大的流水线上智能机械手,通过一个个设备将从全国各地回收的家电进行精细拆解、破碎清洗、塑料造粒,最终通过全自动称量、造粒、包装、码垛等生产工艺,生成高品质的循环新材料,用于家电、汽车、日化,甚至食品级塑料等领域。
这是海尔智家A股上市30周年之际,笔者来到青岛莱西的行业首个“负碳”工厂——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内看到的场景。整个工厂有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视等6条全自动家电拆解线、1条清洗分选线、1条静电色选线、13条高品质造粒线,几乎实现了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高效运营。工厂一年能拆解废旧家电200万台,循环材料再生3万吨,致力于打造全球再循环领域的“灯塔工厂”。
“海尔智家再循环产业以家电回收为起点,向拆解、再生、再制造环节延伸,构建‘回收-拆解-再生-再制造’的绿色循环生态体系,已经成为海尔智家一个新的增长模式和增长点,同时也通过我们再循环产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以实际行动践行‘双碳’目标。”海尔智家副总裁、再循环产业总经理任贤全说。
通过从生产制造到回收拆解再到材料再利用的一次“从生到死”的家电循环,海尔智家构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的闭环价值链,完美地实践了“无限进化,价值循环”的理念,成功地为企业持续发展打造了“新的曲线”——而这只是上市30年来海尔智家无边界探索的一个切面。
30年,于人,是而立之年;于海尔智家而言更显得重要,1993年A股上市的海尔智家,是所有价值投资者和企业观察者绕不开的一家公司。
一方面,他为市场创造了丰厚的价值。上市30年来,海尔智家市值从20多亿增长到2300亿元,2022年动态PE溢价率达28.07%,30年间,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21.8%,净利润CAGR20.3%。
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在中国家电企业中,海尔智家是过去的30多年中,为数不多几乎踩中了全部时代节奏的企业,为中国经济30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研究的窗口。
基于过去的认知到达不了未来。站在上市30周年的节点看海尔智家,我们试图通过观察海尔智家过去、现在和未来,来回答一些问题:这家企业为什么前景看好?未来这家企业,长期的大趋势和成长逻辑是什么?
踏准时代每一个节奏
海尔智家的业务起源于海尔,最经典的就是“砸冰箱”。
总有人领时代之先,总有人开行业先河。当我们再次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仍感慨万千:中国制造的成长是从重视品质开始的,而中国家电企业开始重视品质是从砸冰箱开始的。
而细看中国家电发展的各个阶段,海尔智家在品牌化、国际化、全球化、高端化、智能化、场景化等各个阶段,几乎都是踩准时代的节奏,并且先人一步。
海尔智家的全球化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经典案例。
在上世纪90年代家电出海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抄近路”,贴牌代工门槛低、收益快;而另一条路是自主创牌做品牌,“走远路”。在行业大多选择做国外品牌代工“创汇”,赚取更轻松的代工费的时候,海尔智家开始建立海外工厂、经销商网络与售后服务网络,选择更加艰难的“创牌”之路,“Haier牌”在国际上初露头角。
“国门之内无名牌,走进世界才能历练自己。”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海尔智家副总裁、ESG全球执行办公室主任黄晓武说。
但这显然是一条更加艰难而复杂的路。从2015年实现海外市场的盈亏平衡,海尔智家顶着巨大的压力走了20多年,从盈亏平衡到2021年利润率超过代工,又过了6年。
20多年的坚守与执着,海尔智家的“全球创牌”行动,换来了如今海尔智家在全球白电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为其业务转型提供了丰厚的土壤,等同行反应过来再跟进的时候,海尔智家早已经先人一步。
一步先,步步先。正因为以品牌来组织生产网络和商业网络,海尔智家比代工企业更快速进入到本地制造网络的核心位置,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海尔智家在并购日本三洋白电业务、新西兰斐雪派克、美国GE Appliances和意大利Candy的时候,进行的整合才更加顺利。
做难且正确的事,是我在总结海尔智家所有关键选择时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难即意味着门槛高、收益大,正确则意味着符合大趋势。这同样在后面的家电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的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进入2010年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我国家电市场正式从增量阶段进入存量阶段。存量时代,中国家电业要转型升级的基础,就是中国本土品牌要站出来,用产品和服务塑造的品牌新形象打动消费者,从而激发存量市场庞大的品质换新需求——这也是中国家电必须高端化转型的底层逻辑,也是海尔智家近年来利润大增的第一个引擎。
从高端化来看,海尔智家自2006年成立卡萨帝品牌以来,经过17年的孵化,目前已经成为国内高端家电的代表,高端市场份额连续6年保持第一。
随后在2020年创建了全球首个智慧家庭场景品牌三翼鸟。三翼鸟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海尔智家深层次的战略升级与营销模式转变,实现了从家电品牌的引领到场景生态的引领,把传统企业成功转型为生态型企业。
上市30周年,海尔智家将一条布满荆棘,充满质疑的路走通了,走顺了,其抢眼的财报背后,是其准确抓住中国企业的全球化、高端化机遇,积极探索智能化、生态化、场景化,走出了一条“长坡厚雪”的赛道。
ESG:长期主义者的现在和未来
过去的3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也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30年。时代巨变,但远见、梦想、视野和伟大的格局不会改变。
当我们把视线从海尔智家的历史拉回到现在会发现,家电行业挑战一直存在,只有那些有长期主义的思维、长期主义的战略、长期主义的商业逻辑、长期主义的资源配置的企业,才能找到内生新力量,才能找到机会。
那么,机会在哪里?
黄晓武认为,“对于全球化的上市公司来说,ESG不是可选,而是必须做的事。对于海尔智家来说,ESG更是机会。”
ESG是立体的方法论,也是一种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观,它要求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企业管理与员工发展上有着长远建设。从责任与机会的视角出发,海尔智家在ESG各个维度进行了探索与选择。
作为上市公司,未来市场会看两个报表:一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另一个就是ESG报表。如果说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考察的是经济维度上的盈利能力,那么ESG报表主要就是考察企业在社会维度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国内多数企业当下开始践行ESG不同的是,海尔智家基于中国企业出海创牌先行者的优势,早在2008年就发布了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随后的时间里,海尔智家将ESG理念贯穿于经营发展的全过程,持续创造社会价值,彰显担当,引领行业构建可持续未来。
海尔智家企划设计平台总经理吴剑介绍,海尔智家积极实施“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绿色处置、绿色采购”的6-Green战略,将低碳节能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在国内外驱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在这个产业链中,海尔智家在环境治理方面,将低碳节能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探索了海尔智慧楼宇以及前文提到的再循环互联工厂等一系列新产业、新物种。海尔智慧楼宇创新“降碳、负碳、零碳”科技,通过磁气悬浮智慧节能方案实现“降碳”,通过光驱储能方案实现“零碳”,通过热能回收发电及气态膨胀发电实现“负碳”。其中海尔磁悬浮中央空调方案实现了0摩擦无油运转,实现节能50%的绿色低碳效果。目前,海尔智慧楼宇已成为海尔智家的第二增长曲线。
如果说生产端的绿色转型打开了工业制造碳减排的巨大潜力,那么致力于产品回收的海尔智家再循环互联工厂则让家电这一“碳排放大户”成为“负碳先行者”,也逐渐成长为海尔智家未来业绩增长极。
在社会责任方面,海尔智家作为一家高度国际化的企业,在全球积极担起社会责任。在国内,是“团中央希望工程中援建希望小学最多的企业”。在海外,海尔智家向英国、意大利、印尼等多个国家的当地公益组织和慈善活动捐赠物资和现金。
不难发现,上市30年来,海尔智家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的不可估量的。海尔智家在自身提供10万+的工作岗位同时,还带动了相关产业超百万个就业岗位。
除了持续为社会创造价值外,海尔智家还注重给员工创造价值。刚上市时,其只有1568位员工,到目前全球已有10万+创客。海尔智家始终坚持“人的价值最大化”,为员工提供历练和成长的机会,让无数创客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凡。除了制造体系中有243名员工获得了国家级,省市级以上的荣誉外,在研发体系中,也有不少科技工作者获得中国专利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
结束语:学习海尔智家,学什么?
当我们复盘海尔智家,最大的感受不是他30年为股东创造的丰厚利润,也不是他琳琅满目的产品,而是这家企业超前的战略布局。上世纪90年代的国际化以及全球化,到本世纪开始的高端化、网络化、场景化、生态化,海尔智家都以一种长期主义、走远路的心态,为企业争得先机。
事实证明,机会主义者只能得到暂时性的胜利,实用主义者会获得阶段性的胜利,只有长期主义者才能赢得持续性的胜利。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反而充满着坎坷与质疑。有一段时间,总有好事者质疑海尔的利润率低、费用率高,而无视其全球化布局、持续地科研投入等背后原因,这是典型的短期主义视角。
难走的路从不拥挤。海尔智家的投资,从来都是以十年乃至二十年计的,这也让他用了更高更厚的技术壁垒。上市30年,海尔智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6项,占据着行业的2/3;获得专利金奖12项,也是行业最多;智慧家庭专利26421件,也是行业第一,且在全球9连冠。在这条创新与坚守的路上,海尔智家无惧内卷。
海尔智家用30年成功书写了一段企业“进化史”,也为中国企业探索了一条打开了一扇通往基业长青的大门。高瓴集团张磊说:“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今天如果要学习海尔智家,最应该学的,应该是他那静水流深的长期主义。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