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一震,都市里行色匆匆的年轻人条件反射般看一眼短暂亮起的屏幕,心中还在不断默念着“别是工作群”、“人已下班,客户勿CUE”、“周末时间,老板您哪位”等自我安慰的话语,期望自己的碎片化时间别再被侵占。
“入职小半年了,这份工作的好处是再也不用排夜班了,工作内容也变成了偏医学顾问范畴,可以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自己的专业能力能用上不说,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整个人都开朗”,现在Top级私人医院工作的“前”护士,小赵对自己目前的工作还是比较满意的。
“但我们和每一位患者及家属都有一个微信群,我和几位同事相互配合,几乎是有问必答,之前医学院的实习生性格偏内向,坚持了两周不到就离开了,现在我是出门必带充电宝”。
虽然单位已经想办法协调人员,小赵也不免感到压力山大,作息虽然正常了,但几乎没有完全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了。
像小赵这样的年轻人比比皆是,他们在大小城市的地铁、公交、计程车上回手机消息,在咖啡屋、候车厅、小吃店回手机消息,在早上睁开眼后、晚上闭眼前回手机消息……这是信息量爆炸下沟通方式变革后的常态,也是无数年轻人奋斗的常态。
为了排个轻重缓急,以免错过重要内容,或手滑错发内容引发“社死”,年轻人们往往会给各种群设置昵称,或者给一些群设置消息免打扰,但有一些群的昵称他们不会主动去改名,即使累计了许许多多的“未读红点”,年轻人也很少点开。
这类群有着气质相近的名称,里面的人从血缘上说很近,但从地域距离看却很远。每个年轻人的微信里,都有着类似“张氏大家族”、“幸福一家”、“温馨的港湾”、“相亲相爱一家人”的存在,一旦步入社会历练成长,他们在群里的发言次数越来越少,这些群也自然被沉在消息列表的末端。
才毕业两年不到的小林更是大谈面对“银发流量”的无奈:“但凡发生点什么社会事件,爸妈总会转一些低劣营销号的文章或者短视频内容,起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再补一些未经权威认证的术语,P得不能再假的配图,听到耳朵长茧的配音,真的神烦。”起初小林还会苦口婆心地转发权威的内容劝家人不要听信谣言而恐慌,不要对身在异乡的自己过于担忧,更不要随便点击附带的链接购买一些莫名其妙的产品。多次尝试没有任何改善后,小林也就干脆眼不见为净了,毕竟他也理解,父母在三四线城市信息存在不对称,他们转发这些也只是表达对自己的挂念。
至于姑妈每逢节日的祝福表情包、三舅不时旅游发来的游客照,二姨不定期甩群里给网红店的积赞,还有大伯每学期两次给他孙女的投票,小林早就麻木了,他知道自己在群里也就是一个头像而已,直到重阳节那天他路过小区的小公园,他有了在群里发言的冲动。
因为他亲眼见过邻居董阿姨的遭遇:那天她接了个电话,对方称自己是某支付平台的监管员,为保障年龄超过60岁老年群体的账号安全,需要提高审核等级,要求她验证账号,并且在得知董阿姨手机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套走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并引导她下载屏幕共享软件,查看她的微信和支付宝账号,转走6万余元。这董阿姨退休前可是高中语文老师,那个年代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当代的骗术和套路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要不是董阿姨为了省家里的电,趁着天还没黑在楼道窗户前操作手机被他撞见,损失肯定更大。更让他感到无力的是,直到去了派出所报警后,董阿姨还一直称对方就是官方的工作人员,在帮她升级账户。
小林心里清楚,老年群体的防骗反诈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需要的就是这类融入生活场景、朗朗上口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据了解,这是省呗在充分了解针对老年人的各类骗局后,整理出来的一系列创意大字报,并在重阳节这个关爱老年群体的日子,安置在他们最常在小区出现的地方。
“转到家庭群里后,我又和长辈们聊了很多,有在群里转发各类骗局注意事项的,也有打电话和爸妈交代细节的,直到他们都安了反诈App我才放心”小林补充到:“事后我突然醒悟,这些上了年纪的人为何容易受骗,贪小便宜和信息差之外,更多是因为缺少子女们的陪伴,手机上的漏洞好补,心里上的空缺难填啊。”
而作为鼓励广大年轻人勇敢追梦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省呗,也一直致力于消费者保护及防骗反诈宣传,希望借由这期重阳节的传播引发社会关注老年群体的“钱袋子”安全,促进快节奏下社会代际关系的改善,让我们期待“好耶防骗局”更多寓教于乐的优质内容。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