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官网信息显示,近日,硅谷数模(苏州)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硅数股份”)对上交所审核问询函进行了回复。
通过阅读招股书和反馈回复文件得知,硅数股份是一家有22年历史(2002年设立)的数模混合芯片的企业,公司主要“技术含量”在高速SerDes信号传输及处理、数模混合电路设计、高清显示芯片、协议转换等领域。公司由华人创始团队设立于硅谷,创业后逐渐将客户群体扩展至LG、夏普、京东方、惠普、联想、谷歌、三星、苹果、华星光电等全球性企业。近年来,公司落地苏州,管理团队稳定,有较高的人才壁垒,在吸引高端人才、培养年轻人才过程中持续领先。
客户集中符合行业特征 高端显示主控芯片市占率领先
该公司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于显示芯片行业。近年来,显示产品的发展呈现出应用场景、产品品类、客户需求多元化的特点。同时,汽车电子、VR/AR显示、工业控制等新应用领域带来的增量市场需求,促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特别是TCON芯片行业受下游市场不断拓宽的带动,显示出不俗的市场增长潜力。
根据QYResearch统计数据,中国大陆显示主控芯片(TCON)的市场销售额从4.77亿美元增长至10.01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比例由35.97%上升到46.58%,是市场份额最高的地区。2020年-2022年,硅数股份TCON芯片市占率位列世界第六,在中国大陆企业中排名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公司招股书介绍,其在适用高端应用的eDP接口显示芯片市场市占率和技术能力在市场中占领先地位,拥有行业内一般参与者所不具备的技术优势。
回复函显示,近二十年来,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为LG、夏普等一线面板厂商,富士康、仁宝、广达等知名消费电子终端代工商,戴尔、微软、惠普、联想、谷歌等国际知名品牌商提供了芯片产品,也基于公司在DP、eDP等传输协议或行业标准方面的技术实力,为三星、苹果等国际知名消费电子厂商提供IP授权和芯片设计服务。
以上这些直接和终端企业都是全球知名的消费电子市场主要玩家,进入该等企业的供应链无疑充分显示了公司产品的技术和市场实力。
而对于此前外界关注的客户集中问题,硅数股份解释道,产品所在的显示面板行业及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集中度较高,且公司实行以高端产品打入市场、逐步扩展的整体战略,因此公司客户集中符合消费电子芯片行业特征。目前,公司不存在向单一客户销售金额占当年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超过50%的情况。
与此同时,硅数股份也在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参与到国内产业建设中。据回复函,该公司目前正在逐步加大中国大陆市场的开发与服务,已与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股份、和辉光电等面板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实现在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主要面板厂的芯片出货。硅数股份称,公司将与上述国内面板厂商一道,在全球高端笔记本电脑、高端显示器等领域增强中国大陆企业的技术优势和综合实力。不难预见,未来公司的市场量级和抗周期能力也势必将不断增强。
团队稳定技术雄厚 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作为深耕全球芯片市场多年的“老牌”技术企业,硅谷数模凭借在高速SerDes技术、数模混合电路设计技术、高清显示技术、协议转换技术等领域的深厚技术底蕴和“know-how”经验累积,已将公司产品触达至了全球个人电脑、汽车电子、AR/VR 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
例如,在高速智能互联芯片方面,公司中继器芯片中的重定时器芯片是Intel、AMD和NVIDIA等CPU/GPU平台推荐使用的解决方案。据赛迪智库的行业研究报告,硅数股份是全球唯五、大陆唯一一家获得Intel“雷电”接口芯片认证的企业。此外,硅数股份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地区极少数实现SRIS架构量产Re-timer芯片的公司。招股书显示,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拥有境内发明专利125项,境外发明专利37项,且研发费用逐年递增。
良好的发展与公司优秀的管理团队密不可分。硅数股份核心技术团队、管理团队稳定。可以看到,最近2年内,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均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变化的是公司持续壮大的研发队伍,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研发人员50余人,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研发人员219人,占员工总数的65.77%。
而且,这支研发团队的实力不容小觑,主要研发技术人员均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等高校或科研院所,拥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此外,笔者还注意到,对于报告期内关键岗位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公司也特别进行了解释说明。公司前任董事杜洋、刘洋均系公司股东委派的董事,其二人未在公司从事具体工作,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也未在公司领取报酬,报告期与公司不存在任何资金往来。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称,重要股东向企业委派董事是行使股东权利和完善监督治理的正常操作,不参与公司日常运营的投资方董事与企业无关的个人情况,不影响企业经营和发展。
可以看到,硅数股份对公司未来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其唯一的目标即是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确保长足发展,在具体措施上抓住国产化和内需崛起的时机,填补本土应用市场的空白,继续加强与国内先进面板厂商、国内个人电脑品牌厂商、汽车及汽车供应链厂商及其他相关客户合作,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公司还将提前针对未来应用生态进行布局,迎接国内广阔的市场机遇,从而不断提高公司的全球行业地位和影响力。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