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碳中和与碳达峰成为全球目标,储能技术正成为推动能源系统向低碳转型的重要引擎,被视作新能源发展的“压舱石”。
储能利好政策频出 储能新增装机量高速增长
近两年,中国储能行业迅速发展。2023年,中国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近十倍于“十三五”末装机规模。提前完成2025年装机目标。
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梳理,2023年,中国共发布653项储能直接和间接相关政策,其中国家层面政策60项。
比如,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多次提及并强调了新型储能的重要性和作用。其中提出,鼓励新能源企业通过自建、共建和租赁等方式灵活配置新型储能,结合系统需求合理确定储能配置规模,提升新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容量支撑能力和涉网安全性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也首次提及到了“新型储能”。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此外,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新能源技术与我国的能源安全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这是开年以来中央政治局的第二次集体学习,内容聚焦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释放出我国加快能源结构转型的积极信号。
国家政策支持持续发力,机构看好储能发展前景。海通国际证券提出,我国储能行业市场规模,尤其是新型储能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随着储能行业高速发展,各环节龙头企业将不断受益。
中创新航、科力远成立储能基金公司,加快产业布局
因循上述视角,储能企业也在积极构建产业联盟,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诸如科力远、中创新航、宁德时代均构建了自身的储能“朋友圈”。中国能建联合宁德时代、天合光能发起成立了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中创新航、科力远、中成大有等企业成立了储能产业联盟,并先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其中,中创新航、科力远、凯博资本发起成立了储能产业基金。据了解,该基金总规模达20亿元,首期规模为4.02亿元。
快查App显示,3月1日,凯博(深圳)先进储能创新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注册资本4.02亿人民币。该公司由中创新航、科力远持股,出资比例为49.75%、49.75%。
储能基金公司的落地,无论是对行业还是对中创新航、科力远等企业而言,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这标志着大储能战略得到进一步深化,夯实了中创新航、科力远等储能产业联盟成员积极构建的“自然矿山-储能系统-城市矿山”产业闭环,具有示范价值;另一方面,基金公司成立后可进一步满足双方战略发展需求,实现产业联动效应,加快新能源与储能项目投资,为联盟成员的储能业务拓展、订单获取提供资金等资源支持,共同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储能行业作为碳减排的“主力军”,在高速发展中也面临诸多挑战。但无疑,由中创新航、科力远和中成大有等行业代表性企业联合发起的“大储能产业联盟”和储能产业基金,为产业联合破局带来了多重启发,有助于联盟企业通过资金、资源、技术和市场的共建共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