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他皆如至亲,一视同仁,不避忌艰难困苦,亦不瞻顾后,自虑吉凶,全心全意地去救护病人,在力攻眼部顽疾的道路上,他义无反顾,用坚定的脚步,为患者描绘着一个清晰的世界!
大医精诚
光明一个人,幸福一家人
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眼病,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这关系到许许多多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由于错误的认知——“白内障要等熟透了在做”,给老年人带来诸多不便,给家庭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两个月前,杨老先生是被儿子和女儿搀扶着走进诊室的,青光眼已经夺走了他右眼的光明。可祸不单行,两年前,左眼也开始视力下降,因为没有及时治疗,视力目前仅0.02,只有微弱的光感,家人带着杨老多方求医,最后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陈刚教授。
经过陈教授诊断,杨老先生患的是核性白内障(也被称为“黑内障”),伴有瞳孔粘连,加上还患有青光眼等多种综合眼病,手术难度极高,手术风险很大。
“做手术,就还有机率恢复视力;不做,只有一个结果——失明。”陈教授看着一家人焦虑的面庞,也坚定了手术的信心,“我没有想太多,都说医者父母心,做为亲人来说,哪怕有一线希望,一定会尝试的,这也是每一位医者的本心,也是我们必须要这么做的。”
“我体会过黑暗的恐惧,也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陈教授医术精湛,即使手术风险大,我也愿意尝试!”杨老非常坚定地选择手术治疗,子女们也感受到老父亲对光明的向往,以及视力对老人造成的心理和生活的影响,毫不犹豫地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
陈教授立刻成立疑难病案小组,对杨老病例仔细研究,同时翻阅类似病例,凭借着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手术非常成功。
一个月后复查,杨老左眼视力恢复至0.6,可以独自一个人到医院,和初见判若两人。“我和家人都非常感激陈教授,不仅给我第二次光明,也让我们这一家人都解脱出来了!”
妙手回春
醉心于医,挚守患者光明!
陈刚教授,从事眼科医疗行业近40年,他是河南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的领头人。也是国内率先主持研究和开展保留晶状体前囊的晶状体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专家。
他的患者年龄小到3个月,上到108岁,因为专研各种疑难白内障及复杂性白内障,所以陈刚教授接诊的患者大多是疑难且非常棘手的病例,而且患者遍布全国。
“我老伴心脏有9个支架,找了很多医生,都不给俺做手术,现在他这么远都看不见!”陈女士一边用手比划着,一边给陈教授描述丁老先生的眼部和身体情况。
“9个支架?”陈教授难以置信的又问了一遍,然后询问了丁老的身体状况,检查视力发现,由于白内障耽误的时间长,已经完全成熟,视力只有光感。
“人人都享有看得见的权利,我的责任就是让患者能重见光明,当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例,作为医者,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陈教授视患如亲,是深深刻到骨子里的。
由于丁老先生身体特殊的情况,陈院长成立应急小组,也把手术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术前准备充足,加上老先生配合度非常好,手术非常顺利。
术后第二天复查,左眼视力已恢复至0.6,第二天出院,丁老先生和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见到医护人员就说,“谢谢,谢谢,你们真好!”
"昨天手术完,纱布挡着眼睛,眼前几乎全是黑的,从手术台上下来,是护士一步一步把我送到手术室外的,感觉比女儿还贴心呀!"丁老先生说着,眼眶湿润了......
唐代苏拯在《医人中》感慨:“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而陈教授醉心于医,深耕白内障领域,仁心仁术,在不断地治疗实践中磨砺医术,真正做到了“悬壶济世华佗恩,妙手回春扁鹊魂。”
恭心前行
满载盛誉,用行动影响一代人
作为我国著名眼科医学泰斗张效房教授的学生,陈刚教授继承了恩师的仁心仁术。30年来,他解救了无数眼疾患者失明的痛苦,也见证了无数患者重返清晰视界的幸福笑脸。他用真心与善心,和每一位患者交朋友,细心问诊,耐心解释,让病人明明白白就医。
不仅如此,踏实上进的陈教授还在业务上勤奋钻研,不管是在医疗临床、还是学术研究上,他都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赞誉,在眼底病研究领域更是有着多项创新成果。
他发明的“硅油取出器”、“一种眼科手术抽吸针装置”均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专利号分别为:ZL 201120072433.X,ZL201420637233.8),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荣誉证书。
“从事这份事业,就要全身心去投入,全面发展,让自己的医疗做到极致,做到完美。不停地去探索去追求,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也用行动完成了对青年医生的言传身教。
然而,面对众多荣誉,陈刚教授从来都是谦恭前行:除了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与科研,他把所有时间都放在了手术、门诊、教学查房、远赴新疆地区为少数民族同胞开展白内障手术的工作上……
一辈子只专注一件事,一如当年从业时的初心——信仰光明,守护光明。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
有人持“工具理性”奉为圭臬,做事惟快、做人惟利;但也有人在遗失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坚守,以医心铸医魂,全力以赴每一场手术,用光彩焕光明。随波逐流不难,难的是初心不改,恭心前行。陈刚教授正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医者的责任,他的脚步还在不断的前行……
“医”路追光的眼卫士
医术与艺术,视觉的缔造者
一年365天,8760个小时,除了钻研医术之外,陈刚教授还喜欢运动和摄影,曾多次在河南省甚至全国眼科医生的游泳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摄影作品不仅在全国摄影比赛中多次获奖,而且被全国各大知名图库收录、转载。
摄影是光的艺术,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在长焦、短焦、广角等各类镜头下,真实记录影像,勾勒世界全貌,使瞬间成为永恒。
眼科也是探寻光的艺术。眼睛就像人类的“移动镜头”,摄取世间万物,捕捉美好记忆。而白内障的出现,让患者们的“照相机镜头”出现问题,在他们的“视界”里,看到的东西模糊不清,总是雾蒙蒙一片,色彩对比敏感度下降,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
眼科医生的使命,就是擦亮“镜头”,让心灵之窗不再蒙尘,让更多白内障、老花眼的患者重获全程视力,用清澈的眼睛清楚地看大千世界,度过美好人生。
陈刚教授的每一副作品都是以一位眼科医生的敏锐视觉去捕捉,每一副作品都从广阔苍茫中极尽展现了饱含职业特色的细腻沉着,每一幅作品都传递着大千世界视觉体验,唯有医术与医术的完美结合,方可缔造清晰、明亮的视觉盛宴。
责编丨毛霞 彭昊
编排丨刘瑞
审核丨王利刚 刘辉
统筹丨毛霞
(来源:News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