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民营医疗市场成热门赛道 高质量专科发展成趋势

民营医疗市场成热门赛道 高质量专科发展成趋势
2024年05月20日 16:58

  4月26日,据港交所官网披露,佰泽医疗集团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招银国际担任其独家保荐人。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投资及提供医疗相关服务的肿瘤医疗集团。截至2023年12月31日,该集团经营及管理8家医院,包括6家自有医院及两家托管医院,医院网络覆盖北京、天津、安徽、山西、河南等地。

  这意味着民营医疗机构再次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市场利好、政策助推 民营肿瘤医疗服务成为热门赛道

  近年来,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民营肿瘤医疗机构的收入已从2016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49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1.3%,预计2025年将达到1071亿元。就市场规模而言,预计2025年我国肿瘤医院放疗市场规模将增长至809亿元,2020至2025年,中国肿瘤医疗服务市场规模有望以11.54%的年复合增长率增至7003亿元。

  在市场规模迎来快速增长的同时,民营肿瘤医疗机构也获得了国家多项政策的大力支持。近期国家卫健委财务司印发的《关于调整“十四五”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的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国重离子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规划数新增8台(套),专门用于社会办医疗机构。

  在此背景下,布局肿瘤医疗服务的医疗集团不在少数,而在佰泽医疗之前,已有多家肿瘤概念的医疗集团成功获得资本市场支持,且表现不俗。

  如今年1月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的美中嘉和(02453.HK)。美中嘉和自2008年成立以来就一直笃定深耕肿瘤领域。其官网显示,在肿瘤医疗服务方面,美中嘉和主要布局国内一线城市,拥有8家自有医疗机构,包括3家肿瘤医院、1家门诊部、1家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和1家互联网医院。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自营或在管肿瘤医疗机构的数目计,美中嘉和于中国民营肿瘤医疗集团中排名第二。

  值得一提的是,美中嘉和是中国少数拥有多间质子治疗舱的民营肿瘤医疗集团,旗下广州泰和肿瘤医院和上海泰和诚肿瘤医院均按照国际标准建设质子治疗中心,其中广州泰和肿瘤医院第一间质子治疗室已经交付完成,配置了国际领先的瓦里安ProBeam质子治疗系统。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凭借其在质子治疗领域的优势发展将大有可为。

  另外值得一提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民营肿瘤医疗集团——海吉亚。自2020年港股上市后,海吉亚市值曾一度从150亿港元一路猛增至600亿港元。不同于美中嘉和,海吉亚主要布局于二三线甚至更偏远的县城,包括重庆、苏州、邯郸、贺州、菏泽、单县、成武、安丘、龙岩、开远等。

  美中嘉和、海吉亚的不俗表现足以证明民营肿瘤医疗机构在资本市场不乏热度。据了解,还有很多社会资本已将目光锁定了这一热门赛道,且已加速布局。可以预测,这将是一个未来可期的行业。

  民营医疗市场热度不减 高质量专科发展将成趋势

  据“法商拾记”统计,2023年全年,约有14家民营医疗服务集团冲刺上市,包括登陆创业板的三博脑科、郑树森院士与李兰娟院士创办的树兰医疗、全国最大的血液病医疗服务机构—陆道培医疗等。

  多家医疗服务集团集中追求上市,无不向行业内其他企业传递出积极信号,代表了政府对“高水平社会办医”的正面引导和鼓励,更为重要的是,拓宽了民营专科医疗机构在IPO行业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往年口腔、眼科等消费医疗积极冲击上市的情形,今年集中上市的民营医疗项目主要集中于血液、肿瘤这些严肃医疗领域。严肃医疗服务其技术门槛、投资门槛相对较高,可以形成专业壁垒,属于“稀缺的专科”。也因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国内民营医疗向高质量专科发展是大势所趋。

  事实上,我国民营医疗服务领域正在经历一场结构性转变。其中,眼科、口腔、医美等消费医疗专科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经孕育出了一些地区性的领军企业,比如眼科行业领军企业——爱尔眼科,仅用3年,2023年其营收就突破200亿元。然而,除了消费医疗领域,像心血管、肿瘤、脑科等危急重症专科也开始在非公立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专注肿瘤赛道的海吉亚及美中嘉和、三博脑科和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就是为数不多的在各自的专科领域可与公立医院一较高下的民营专科医院,且都一致地得到了良好的患者口碑和资本市场的认可。

  可以预见的是,民营医疗向高质量专科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在加强对医疗本质的回归。有媒体预测,在未来10年,我国将有超100家来自各个医疗健康领域的优秀医疗集团计划在IPO上市,为更多居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期待未来能有更多优质民营医疗集团涌现。

  政策加码支持 社会办医迎来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近年来,关于社会办医遭到“冷落”甚至“歧视”的传言一直都有,但是事实是,这些年国家从政策层面对社会办医的支持从未间断过。

  2009年新医改以来,国家出台了多项鼓励社会办医的相关政策,从顶层发力,逐步放开限制。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为社会办医解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政策束缚。2019年,国家卫健委就联合多部门发布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强调政府对社会办医区域总量和空间布局不作规划限制,这是社会办医事业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2024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民间投资引导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民间投资引导专项资金支持标准,拟促进民间资本在社会事业项目包括医疗、教育、养老、体育、旅游公共服务等的投资,对社会办医支持持续加码。

  不仅如此,地方层面也未间断地颁布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办医,今年已有云南、上海、广东深圳、浙江等多个地区出台了鼓励社会办医发展的政策。

  4月3日,云南发布的“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中指出,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社会办医连锁化、集团化发展。

  3月16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浦东新区社会办医疗机构举办指引(2024年版)》,明确提出要吸引国家及省级学术组织领导专家参与社会办医院的创建,支持非在职高级专家(团队)兴办医疗机构。要鼓励社会办医,引进境内外有相当知名度的医疗集团,创办优质的医疗机构。

  3月14日,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24年深圳市卫生健康工作要点》提到,支持社会力量办医高端化发展,培育和发展社会办医品牌。

  1月18日,浙江省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专科医院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在社会办医领域,通知提到,支持社会力量在康复、护理、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紧缺领域建设发展,规范社会办口腔、眼科、骨科、医疗美容、皮肤病、精神等专科医院发展。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中提到,2023年以来,国家力推医疗反腐、集中采购、DRG/DIP支付三项制度改革,为国内社会办医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更多省份也在鼓励社会办医建设,我们已经迎来了社会办医事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总而言之,我国民营医疗正处在一个转型期,从追求速度和规模向注重质量、创新和服务特色转变,未来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在国家医疗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高质量专科医疗集团将获得更多资源的青睐,以不断提升持续性发展竞争力,走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