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让高阶智驾迈向大众,地平线的答卷是征程6+SuperDrive

让高阶智驾迈向大众,地平线的答卷是征程6+SuperDrive
2024年05月24日 11:32

  “我认为发展智能驾驶的系统,是要让智能驾驶的系统不要高高在上,科技的产品应该是每个人都可以享受。所以,科技平权需要共同去推动,让它进入寻常百姓家,并且普惠每个人。因此,驱动我们去思考的应该是,怎样通过软件、硬件的结合,让整个智能驾驶系统成本能够不断下探,且它的性能、体验还能不断向高而行,这是地平线回应用户需求在技术发展上的一个方向。”

  这段话,是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在地平线2024智驾科技产品发布会上的一段发言,而纵观整个发布会,可以发现“智驾平权”、“软硬结合”是高频出现的词汇。在余凯看来,未来高阶智能驾驶如何持续且高质量的下沉,需要的是软硬协同来促进高阶智驾功能真正的大规模量产落地,从余凯的原话进行解释,就是要让“驾驶的行为Human-like(拟人化),靠直觉和直观反应,老司机都这样,老司机从来不背交规,看到任何情况一般直觉就会反应。这种就是更加拟人化,这个技术典型就是通过端到端End-to-End Training,去学习很多司机的驾驶行为。”

  征程6,以极致效率助力智驾产业穿越周期

  回顾这两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不断增加,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为50.39%,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也曾预测,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有望达60%,而伴随新能源汽车进入到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其解题的关键显然就在于核心的智驾计算方案。

  但现状是,即使是头部车企在大规模落地智能驾驶方案时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中低阶智驾方案受制于原有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的局限,本应走性价比路线的方案实际上却难以真正降本,且车企在规模普及期面临多样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则要归咎于高阶智驾方案技术的不成熟,本应给消费者带来极致体验的功能却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这也是余凯口中“尚未达到好用甚至可用”的状态。所以,以城区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也亟需革新。

  当然,就智能驾驶这件事而言,行业的共识是需要坚持长期主义,而如何贯彻长期主义,这里面既需要长时间对产品、技术的研发和打磨,也需要资金持续不断流入来保障商业的正向运转和循环。综合来看,目前国内自动驾驶赛道拥有全栈自研技术能力、且产品拥有市场竞争力的玩家屈指可数,而刚刚在2024智驾科技产品发布会一口气推出6款征程6的地平线,或许给智能驾驶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答案。

  4月24日,地平线发布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SuperDrive和覆盖全阶的系列计算方案征程6。其中,征程6实现了征程家族从单颗到系列化的关键跃迁,即征程6B、征程6L、征程6E、征程6M、征程6H、征程6P六款产品,从一体机到域控,从主动安全到全场景智驾,进行了全面覆盖,更关键的是,征程6系列拥有统一的硬件架构、统一的工具链以及统一的软件栈,而得益于一致的架构设计和理念,其强大的接入能力、高处理能力和高集成度,都能在征程6全系列产品中体现。

  由此,地平线成为业界唯一能够提供面向全阶的系列智能驾驶计算方案的提供商。

  发布会期间,余凯则重点介绍了其中4款产品。其中,征程6B面向低阶智驾市场,主打主动安全能力,致力于打造业界最强性价比主动安全一体机方案。目前基于征程6B已联合索尼发布全球首款1700万高性能前视感知方案。征程6E和征程6M则面向中阶智驾市场,前者主要面向高速NOA场景,后者则是在征程6E的基础上,提升了计算能力,支持轻量级城区NOA与记忆行车以及激光雷达接入,属于普惠的城区智驾性价比方案。

  尤其针对面向中阶智驾市场的征程6E/M,余凯做了重点阐述。他认为中国大量的车型售价10万-20万元之间,这些用户和消费者也希望享受到高速NOA,以及城区NOA里面一定的智驾功能,甚至也想在上面加一个激光雷达,同时让整体的成本可以接受,并且最终让用户能够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面对这一档需求,地平线推出了面向中档算力的征程6E和征程6M。

  而结合余凯的话来看这几年高速NOA的发展,可以发现高速NOA的搭载量并没有达到行业预期。其中,中高端车型上的高速NOA性能好,C端用户的体验和满意度也高;但在中低端车型上,用三四十TOPS或者几TOPS的小算力智驾计算方案,则性能一般,功能也单调,C端用户的满意度非常一般。总结起来,就是成本与性能的错位,使得高速NOA的落地普及比较难。

  其次,过去几年市场上缺少算力和成本都适中的智驾方案,尤其是在车企都在卷价格的当下,大部分Tier1针对高速NOA提供的智驾计算方案并不能有效支撑BEV的算法,导致算力支撑不起来实时感知能力,结果就是在高速上容易出现错过匝道出入口的BUG。而如果想把高速NOA做出好的体验就要用BEV算法,但是能支撑跑BEV算法的算力成本太高。几百TOPS的算力能用BEV算法做出性能好的高速NOA,但是对于20万以下价位的车型来说,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算力成本。

  也就是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下,地平线的中阶智驾计算方案征程6E/6M孕育而出,算力分别为80TOPS和128TOP,致力填补高速NOA、普及型城区NOA市场的空缺,不仅对BEV Transformer、OCC在内的前沿算法均可以做到高性能支持,还能使得整个综合系统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对于开发的效率、灵活性大大提升,并且缩短开发周期以及加速搭载效率。

  根据余凯在发布会现场透露,目前征程6E/M已经拿到数家量产合作车企及品牌的订单,包括上汽集团、大众汽车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广汽集团、深蓝汽车、北汽集团、奇瑞汽车、星途汽车、岚图汽车等,以及多家Tier1、软硬件合作伙伴。

  软硬结合全技术,助力高阶智驾驶向终局

  此外,面对城区NOA,地平线给出的解题方案则是征程6P+SuperDrive全场景智能驾驶解决方案。

  我们知道,今天关于城区NOA的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不仅是供应商在做,车企也在强调全栈自研,而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硬件(高端SoC与传感器构成的硬实力)、软件(先进算法架构支撑的软实力)、丰富的工程化量产经验与快速迭代能力缺一不可。因此,一个软硬兼备的开放玩家,对于车企攻克高阶智驾量产难关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地平线推出征程6系列和打造SuperDrive这个“样板间”的重要原因。

  从定位上看,征程6P专为城区NOA而生,采用全新BPU纳什架构,同时18核的Arm Cortex-A78E CPU可提供410K DMIPS算力,并集成了拥有200G FLOPS算力的GPU,支持3D图像渲染;全功能MCU,则提供10K DMIPS ASIL-D算力,而单颗征程6P即可支持感知、规划决策、控制等全栈计算任务。从今年四季度即可实现量产上车的时间节点看,可以说,征程6P至少将是未来一年智驾计算方案赛道的性能之王。

  另外,SuperDrive全场景智驾软件方案则支持动静态和OCC占用网络的端到端感知架构、交互式博弈算法。据地平线介绍,动态、静态、Occupancy三网合一的感知端到端架构是精准还原客观物理世界的有效手段,在此架构下可实现遮挡准召率提升70%,动态代码行数降低90%,网络负载降低50%,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更拟人的方式解决目前城市NOA还不完善和稳定的问题,在任何道路环境下都能兼顾场景通过率、通行效率和行为拟人。

  对此,余凯表达:“软硬结合的智能计算技术,将让每一辆车都能具备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决策控制能力,让人类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地平线以终为始,前瞻布局了软硬结合全栈技术,以软件为牵引、硬件为驱动,打造出面向全场景、全生态的软硬结合智能驾驶系统,并以极致的开放打造极致的效率,抵达智驾终局。”

  而基于征程6P+SuperDrive全场景智驾方案打造而来的智驾系统2.0,就是地平线软硬全栈技术能力的最高“样板间”。面向车企与产业链伙伴,SuperDrive致力于提供高阶智驾样板间,通过全栈技术能力的灵活开放,支持提高研发与交付效率,加速产业迈向高阶智驾终局。发布会期间,地平线也宣布将和均联智行、零束科技达成合作,开发量产级的SuperDrive域控制器方案。

  事实上,回看地平线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软硬一体”其实一直是其战略发展的指引而并非灵感突现。从2016年率先提出自动驾驶端到端的演进理念,到2022年提出自动驾驶感知端到端算法Sparse4D,以及2023年公开发表端到端自动驾驶大模型UniAD,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业界称地平线为“硬件公司里最强的软件算法公司,软件算法里面最强的硬件公司”并不过分

  当然,高阶智驾的向前发展自然是无法一蹴而就,让用户从“好用”到“爱用”的跃迁过程也不可操之过急,但相信随着征程6系列产品和SuperDrive方案的落地应用,智能驾驶的搭载率和产品体验将被进一步提升,而地平线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公众利他”生态和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能力,显然将加速推动智驾平权时代的到来。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