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考近视手术摘镜季,全光塑、全飞秒哪种近视手术更适合考生?眼科专家解答

高考近视手术摘镜季,全光塑、全飞秒哪种近视手术更适合考生?眼科专家解答
2024年05月24日 13:51

  临近高考,考生们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很多家长也开始提前为孩子规划高考后通过近视手术摘镜。在杭州太学眼科,前来咨询的市民李先生表示,孩子是高度近视,听说大学里很多专业都不收高度近视的学生,想了解能不能做个近视手术,方便高考后报志愿。很多家长都有同样的疑问。

  杭州太学眼科董媛院长耐心为家长们讲解了高考近视手术相关事宜。董媛院长是留美眼科学博士,屈光全术式认证医师。目前董媛院长已经为5万余名患者做过屈光手术,其中包括5000余名医护人员。她表示,每年高考后,都会迎来学生做近视手术的高峰。高考结束后,考生将面临升学、参军等多种抉择。对于近视考生来说,不论是升学还是参军,都会受到视力方面的限制,这也是高考后考生集中做近视手术的原因。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规定,飞行技术、航海技术、消防工程等专业都对考生视力有较高的要求,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也不建议度数过高的考生报考。

  《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也规定了,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4.5,不合格;任何一眼裸眼视力低于4.8,需进行矫正视力检查,任何一眼矫正视力低于4.8或矫正度数超过600度,不合格;屈光不正经准分子激光手术(不含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等其他术式)后半年以上,无并发症,任何一眼裸眼视力达到4.8,眼底检查正常,除条件兵外合格。

  “通过近视手术矫正视力是近视考生报考视力受限专业或者报名参军的有效途径。”董媛院长表示,目前近视手术已经是征兵体检、军校招生体检、高校录取等认可的近视矫正方式,考生要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近视手术方式。

  记者了解到,目前话题度较高,较为流行的近视手术全飞秒和全光塑都属于征兵体检等认可的近视激光手术,两种近视手术哪种更适合近视考生呢?

  “近视考生选全光塑还是全飞秒,主要还是看考生的眼睛条件和用眼需求。”董媛说,全光塑适合近视度数在900度以内,散光度数在400度以内的患者,全飞秒则适合近视度数在1000度以内,散光度数在500度以内的患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近视或者散光度数在上述范围内就能做全光塑或折全飞秒,做杭州太学眼科近视手术之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术前检查,医生会根据患者眼睛度数、角膜厚度等方面的信息,确定患者能否做近视手术,适合做哪种近视手术。

  “全光塑和全飞秒哪种更合适,还和患者的用眼需求有关系。”董媛院长表示,太学眼科去年年底全球首批引进了全光塑近视手术,这是一种全眼个性化定制的近视手术,开启了个性化近视手术4.0新时代。手术搭载全球首台可采集全眼数据的设备Innoveyes Sightmap眼科综合测量仪,辅以爱尔康独家专利Ray tracing光迹追踪技术,通过WaveLight双激光屈光手术平台对患者的眼睛进行矫正,能大幅度地提升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在杭州太学眼科,很多做过全光塑近视手术的患者术后视力都超过了术前的矫正视力,是名副其实的“高清多一行”的近视手术。因此这种手术更适合对术后视力和视觉质量要求更高的精细用眼人群,如果考生计划报考艺术类、测绘类等专业,更适合做全光塑手术。

  全飞秒近视手术则是一种无需制瓣的近视手术。手术在德国蔡司VisuMax全飞秒3.0设备上进行,全程使用诺贝尔奖获奖技术飞秒激光,先用飞秒激光在角膜基质层制作一个“角膜透镜”,再用飞秒激光在角膜表面制作一个2-4mm的微小切口,通过切口取出透镜,从而矫正视力。全飞秒无需制瓣,术后角膜稳定性更强;切口小,对角膜神经的损伤小,大幅度降度术后干眼。全飞秒术后优秀的角膜稳定性使它更适合用眼强度较高的考生,如果高考后准备参军或者计划报考军校、体校,更适合做全飞秒。

  除此之外,AI精雕个性化微飞秒等近视激光手术也是考生选择较多的高考近视手术术式。如果考生的近视度数过高或者角膜过薄无法做近视激光手术,同时也没有报名参军、报考军校等对近视手术术式的限制,也可以选择杭州太学眼科的飞秒ICL晶体植入手术。这种近视手术无需改变角膜结构,具有可逆性,同时也比传统的ICL晶体植入手术更精确,更安全。

  “不论是做哪种近视手术,都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董媛院长提醒,现阶段考生正处在冲刺阶段,无暇了解近视手术,计划给孩子做近视手术的家长可以提前了解近视手术相关知识,并做好近视手术前的相关准备,以便高考后孩子能及时手术,更从容地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准备。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高考院长杭州市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