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厦门金鹰学校探讨“新生态”建设,教育沙龙引发热议

厦门金鹰学校探讨“新生态”建设,教育沙龙引发热议
2024年05月29日 10:53

  教育正处在一个时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内卷”,各种功利思潮,让学校、家长苦苦思索:我们到底要给孩子创造一种怎样的成长环境?学校到底应该坚守怎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5月26日,一场名为“学校新生态教育沙龙”的中小学校长高端论坛在厦门湖里区的金鹰学校召开。来自湖里、思明、海沧、翔安等区的40多位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邀请了厦门市教育局原副局长任勇、大夏书系资深编辑朱永通、《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等教育专家参与相关话题的深度讨论。

  金鹰学校是湖里区一所优质民办学校。建校几年来,教学成绩提高显著,初中中考、小学统测均在区内名列前茅。今年4月,金鹰学校与北京均优教育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对学校的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空间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初中全面实施选课走班制,小学全面实行TPL(超学科学习)。学校因此进入“重磅转型升级”。

  在此过程中,学校管理层深刻意识到,要想实现学校的转型,不仅需要丰富的思想储备,也要在人才结构、课程架构、教学模式乃至空间赋能上进行全面变革,而这其中,“学校的教育生态”这一概念被重点关注,于是倡议并组织了此次论坛。

“大夏书系”资深编辑朱永通老师主持了本次沙龙“大夏书系”资深编辑朱永通老师主持了本次沙龙

  事实上,对“教育生态”的关注,几乎是厦门教育界的共识。湖里区翔鹭小学陈春梅校长就表示,金鹰学校举办的这场高质量沙龙活动,聚焦于我们当今教育所遇到的困惑,抓住了各学校在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和痒点。海沧区洪塘小学张春生校长则认为,学校的生态,是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想要建立一个教育的新生态,需要从顶层设计到底层逻辑的系统建构。

  作为国内基础教育高地,厦门在基础教育领域已经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尽管如此,面对数字化危机和未来不确定带来的挑战,厦门的教育界人士仍无时不在思考教育的变革。论坛中,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的戴曙光校长和大家分享了他在学校与老师们一起通过变革课堂样态提高教学品质的做法,厦门市滨东小学的王跞校长则基于教育数字化,提出“三循三式”教研组智慧研修范式,以此充分实现学校教研的智慧赋能。

  来自北京亦庄实验学校的教育顾问李玉娇老师,根据她多年在北京“十一系”学校的浸润和实践,为大家做了题为《面向未来的教与学》的专题报告。在报告中,李玉娇老师指出,从教到学的转变,其实就是“从精湛的讲授技巧转向敏捷的学习识别”,是“从系统的内容体系转向丰富的学生知识”,是“从规范的课堂管理转向动态的学程领导”。这实际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变革,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教育学首先是师生关系学,师生关系的主导者是教师,评判者是学生”。

北京亦庄实验学校教育顾问李玉娇老师北京亦庄实验学校教育顾问李玉娇老师

  同时,李玉娇老师还对十一学校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一生一课表”和“选课走班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大家一起探讨了以“分布式领导”为主要特征的学校治理体系。她相信,在这样的学校生态中,学生不仅能实现学业的进步,更能促进多元而积极的关系建构。“每一位师生都能找到归属感,都能在新的空间获得成长和幸福”。

  事实上,李玉娇老师所介绍的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和课程教学模式,正是金鹰学校眼下正在分步实施的。初中的“小班化”“选课走班制”“一生一课表”“导师制”“书院制”,以及小学的“超学科学习”“双导师包班制”,都从根本上体现了学校对未来教育的期许和对师生发展的理解。“与世界对话,与未来对话”,金鹰学校希望通过变革与转型,建设一种新的教育生态,从而提高学校的品质,促进师生的文化发展。

  必须承认,教育需要价值的坚守和行为的定力。然而当下各种非理性的竞争,正让我们的教育变得越来越短视,也让学校的孩子们天性受损,发展受挫。因此,学校需要营造一个自由、丰富、合作共进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有教无类、适性扬才”的教育环境,以此来应对时代带给我们的挑战,也应对全人发展的需要。

厦门金鹰学校厦门金鹰学校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的转型势在必行。正如李玉娇老师在论坛之后接受采访时说的,“学校转型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适应未来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孩子。”而要转型,就要真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育要关注孩子个性,要关注学生差异,要布置分层作业……学校转型的目的就在这里,你的课程、你的作业、你的评价、你的教学、你的课堂、你的环境布置、时间安排、文化建设都要符合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助他走向未来,走向人生幸福。”著名诗人、教育媒体人林茶居老师这样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26日的这场“学校新生态教育沙龙”释放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在厦门,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准备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重新定义学校,重建课程观、学生观乃至空间观。本次沙龙中的许多观点和做法,都予人以深刻启发。正如湖里区进修二附小李银岚校长说的,这场论坛和金鹰学校的转型探索,“对我们学校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触动和思考作用,期待今天这个教育沙龙能够辐射到厦门的整个教育圈。”厦门市厦门市海沧延奎实验小学芸美分校的黄丽红校长更是表示,这次活动“让我坚定了我的教育梦想,找到了学校发展的方向”。

  “学校转型应该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转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怎样保持传统教育的精华,以及如何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去选择转型的路径。选择的路径可以是整体的共建,然后进行分步实施,也可以让老师们从微创新开始。这就要考验我们教育的智慧。今天,金鹰学校能做这样的探索,是很有勇气的。我相信,经过这样一种分享,他们能够找到这所学校转型的路径。”

原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副局长任勇原厦门市教育局巡视员、副局长任勇

  任勇副局长的这番话让我们相信,学校教育新生态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教育改革的精神相契合。

金鹰学校何丽珊校长金鹰学校何丽珊校长

  “作为厦门第一所尝试TPL课程的学校,第一所尝试全面选课走班制的学校,我觉得金鹰的转型是一次高位的嫁接,一定会给我们的孩子带来迎接未来的能力。”从金鹰学校何丽珊校长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厦门教育的信念和决心。

  路,始终就在脚下。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厦门市小学沙龙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