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8月1日起实施 校服行业在阳光下发展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8月1日起实施 校服行业在阳光下发展
2024年06月25日 11:06

  近日,《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公布,从公平竞争审查的范围、标准、机制等方面作出27项安排,将于2024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起草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等内容。

  近年来,各地有关购买校服的争议不断,不少地区校服招标、采购没有做到公开透明,地方教育管理及监察部门缺乏严格监管。例如在2022年,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对中小学校服供应商进行入围招标(项目编号:ATLX-BSJTJ-2022003)。新规发布恰逢其时,校服市场准入有望进一步放开,持续释放市场潜能,推动校服市场健康发展。

  破除“三门”畅通国内大循环

  《条例》指出不得对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以外的行业、领域、业务等违法设置审批程序;不得违法设置或者授予特许经营权;不得限定经营、购买或者使用特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以下统称商品);不得设置不合理或者歧视性的准入、退出条件;不得设置其他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的内容;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或者为经营者实施垄断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为特定经营者提供优惠价格;不得违法干预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要素的价格水平……

  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就《条例》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政策措施在起草时未按照要求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奖励补贴等方面对经营者进行隐性的歧视性差别对待,地方保护、区域封锁、行业壁垒等情形仍然存在,“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等现象较为突出,妨碍了商品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畅通流动。

  校服作为学生日常穿着的重要物品,其质量和设计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形象与穿着体验。但是,目前国内的校服产业在需求与供给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一些地方表面严抓严管,实则通过在入围方式和“限价”上做文章,限定或变相指定供应商。这些问题导致多年来校服产品难以摆脱低质低价的发展“怪圈”,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2021年2月25日,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决定废止《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的意见》(粤教后勤〔2017〕2号)。此前,《广东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要求,全面清理政府采购领域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除小额零星采购适用的协议供货、定点采购以及财政部另有规定的情形外,通过入围方式设置备选库、名录库、资格库作为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的资格条件,妨碍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等问题需要重点清理和纠正。

  2022年3月18日,安徽省市场监管局依法对阜阳市教育局涉嫌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立案调查。经查,阜阳市教育局要求该市中小学校在采购校服时,必须从中标定点生产经营企业购置,排除、限制了校服采购市场的公平竞争。2022年3月28日,阜阳市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市各县区教育局整改。

  政策先导 逐步激活校服市场

  近年来,鉴于校服所承载的多重功能与意义,国家及各省级相关部门正努力探索并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校服管理新模式,旨在打破可能存在的保护主义壁垒,推动校服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

  2015年6月,我国首个针对中小学校服的国家标准GB/T31888—2015《中小学校服》出台,与同年7月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起,被并称为“校服新政”。新政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采购单位指导,不得违反市场原则采取“定点”、“定商标”等方式干涉交易;教育、工商、质监部门要严查对本地校服生产企业进行地方保护的行为,充分保障校服市场公平。

  2023年8月28日,安徽省教育厅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出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安徽省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其中明确校服选用采购主要有三种模式:校服选用组织(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代表等组成)委托第三方招标代理机构采取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校服选用组织自主确定供应商;校服选用组织组织所有同意购买校服的家长投票确定供应商。此外,要求各地要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打破校服管理领域行政性垄断,不得通过入围方式设置备选库、名录库,不得滥用行政权力等。

  今年5月,据吉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消息,吉林省教育厅在答复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姜海英代表《关于加大“校服新政”实施力度的建议》中称,拟在每个市(州)选一个县(市、区)作为校服价格放开试点,先试先行,为吉林省中小学校服价格全面放开打下基础。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公告,对《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小学校要加强对校服采购的指导监督,不得对本地校服生产企业采取地方保护。

  行业展望 校服潜能持续释放

  今年全国两会,多位代表委员从充分发挥校服美育浸润功能、保障校服公平开放的市场供给和安全质量管理等角度,积极建言献策。多名代表委员建议:推动校服产业与管理的标准统一、机制统一,破除校服市场流通区域壁垒,让优质校服能在全国范围内高效自由流通,成为“行走的美育符号”。

  “校服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校园文化消费产品,各地在制定校服管理政策时需尊重学校特定气质文化需求”。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建议,校服采购既然是老百姓掏腰包,就要让老百姓“用脚投票”,增加学校、家长甚至学生在校服采购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以公平开放的市场竞争来促进各地校服质量提升和采购公平,切实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

  近日,石家庄二中实验学校2024届高三年级毕业典礼上,几位女生在校园操场大方唱起《离别开出花》,获新华社、央视等媒体转发,火爆全网。得体、美观的校服,优雅、自信的气质,两者相得益彰,校服的美育功能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校服被形象地称为中小学生的“第二层皮肤”,其质量关系学生的健康成长,式样影响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社会应该将校服的选择权还给家长,将审美权还给学生,全力推动校服选购的透明化,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根据2022年发布的《校服产业白皮书》,当前我国校服行业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新规发布恰逢其时,校服市场准入有望进一步放开,这不仅是对传统校服采购模式的革新,更是对教育理念、学生权益以及市场活力的全面释放。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