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西贝:以公益之心,助力山区孩子走向更大的天地

西贝:以公益之心,助力山区孩子走向更大的天地
2024年06月25日 16:19

         即将高考,学校的气氛稍显“凝重”。小韦(化名)把头埋在高高的书本里,抬头张望的时候很少。

  小韦所在的学校名叫贵州省望谟民族中学。这里群山环绕,“别人来了以后都感叹没看见过这么高的山!”但在小韦的眼里更像群山环伺。或许是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小韦和班上的同学们都想走出这一座座大山,考到外面的城市看看。小韦所在的班也有个特殊的名字——“贝爱班”,高考前夕,小韦的“老朋友”吴友,专程来到贝爱班为同学们鼓劲儿。

  三年前,西贝餐饮集团(下简称“西贝”)举办了一场“十年梦想”征集活动。作为西贝一个门店的店长,也作为一个持续的助学公益资助人,吴友讲述了他的梦想,“未来10年能资助100位贫困学子”。 “我当时考中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学校第六名,在县里是二三十名的样子。但是当时家里太贫困了,根本没想到能去市里念高中。”吴友讲述着梦想的来由。

  自此,吴友、西贝同小韦以及很多大山深处的孩子们产生联系,西贝也在自己的公益版图上,填上更多色彩。

  不变与变

  “没有人比我更熟悉贵州的情况。”吴友略带骄傲地说。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吴友从小生活在山沟沟中的寨子里。虽然已经外出多年,但是每次回来,吴友都会操着一口地道而流利的乡音和邻里唠家常。因而,吴友能够敏锐地感知家乡望谟县的变化。

  “我那时候上初高中,每天都要走五六公里的山路才能坐到大巴车,然后坐大巴车才能到学校。”吴友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

  但是在那时即便是如此困难的读书条件,能够继续读高中,已经是让吴友觉得异常幸运的一件事。

  在吴友看来,这是因为贫困家庭的学生们通常很难有继续上学的选择,“在我读书的年代,家长普遍对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初中念完之后,父母的态度大都是‘念也行,不念也不强求’。再加上家庭条件窘迫,家里孩子多,很多学生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也着急外出打工补贴家用”。

  直至现在,高中即停学仍然是孩子们所面临的颇为严峻的问题。作为“贝爱班”的一员,小薇也碰到过这样的困境,“现在亲戚们有时问我在做什么。我说上学。他们就会说,还不如出去打工。”这也说明了观念的改变注定是长期工程。

  时移世易,国家和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用实际行动,托举贫困家庭孩子求学的梦想,撕开读不起书、不让读书困境的一道口子,让善意和希望的光照在这些偏远地区孩子的身上,为他们安心上学提供条件。在“不变”的观念面前,幸而有一个个积极的“变”,给予学生们拥有更多选择的空间。

  “十年来,全国范围内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因贫失学、辍学已成为历史。”2022年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披露,目前我国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投入上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方式上以无偿资助为主、有偿资助为辅,对象上以助困为主、奖优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涵盖28个中央政府资助项目,“奖、助、贷、免、勤、补、减”多元政策相结合,年资助人次1.5亿,年资助金额2600多亿元,为世界提供了学生资助的中国方案。

  2020年11月19日,时任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副主任的欧青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至2020年,我国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了1000多万人。外出务工涉及到2/3的贫困家庭,这些家庭2/3左右的收入都来自外出务工。

  为了供四个孩子读书,小薇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对小薇来说,家里经济条件的确有所好转,但自己读得起书的代价是父母陪伴的缺位。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父母外出打工、离异的情况特别多,很多孩子都是单亲家庭或者是留守儿童。我那时候虽然家里贫困,但是父母的爱是足够的,都能够关心到我们。”吴友说。

  外出打工,别后承载着割舍的无奈,也寄托着托举小家的希望。

  向着目标

  吴友“资助100个困境学生”的目标的初心十分单纯,出自于他高中时被资助的经历。

  “我当时考中学的时候成绩还不错,是学校第六名,在县里是二三十名的样子。但是当时家里太贫困了,根本没想到能去市里念高中。”吴友说,但是老师的一次家访燃起了他的希望。

  “当时老师说有一个华侨爷爷愿意资助我们上高中,只要我们愿意继续往下读。”吴友回忆起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如今的吴友在珠海工作。当被问及如果当初没上高中,现在自己会怎么的问题时,他笑着说:“可能我现在已经娶了媳妇,有了孩子,在厂里找一份工作吧。虽然过得也不错,但就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了,也没有那么多选择。”

  当初善心人对吴友的资助潜移默化影响了他,把自己承接的善意和帮助像火炬一样传递下去的念头早已萌生。于是,他开始资助贵州山区的孩子,从一个月9000块的工资中拿出500块资助家乡学生。

  但是,吴友也意识到,个人的努力实在有限,面对更多的学生时自己往往有心无力。

  2021年,吴友的“梦想”得到西贝·贝爱公益的支持,新项目——“筑梦·助学”就此诞生。“筑梦·助学”第一期三年资助项目正式启动,第一批“贝爱班”有六十名困境高中生。

  纪录片《我永远都有选择》中,小韦和小薇们对未来的期盼被更多人看见。对此,吴友深有感触:“读书是农村小孩最好的捷径。读书之后,眼界和对事物的认知角度肯定不一样,这得看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效益。”

  “我希望他们都能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这也是筑梦·助学的初心和目标。

  作为西贝·贝爱公益的另一个助学项目,贝爱助学项目为进城务工者的子女提供助学金,改善子女教育条件。8年共为1.9万人次提供2556万元助学金。

  西贝做的,远远不止这些。

  2002年,西贝的一名员工突遇急难,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立刻为员工家庭汇去10万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一善举奠定了企业发展公益的第一步。2007年西贝设立爱心互助金;2021 年,西贝与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合作成立贝爱公益基金,同年更名为西贝·贝爱公益。如今,西贝·贝爱公益已经成长为一个公益平台,发展出应急救助、贝爱助学、筑梦助学等多个公益项目,帮扶对象也从内部员工辐射至社会各界。(公益时报 赵明鑫)

  薪火相传

  今年4月,西贝餐饮集团携手美团和壹基金,在海拔4000米之上的西藏日喀则建成两座乡村儿童操场,将温暖和欢笑带给高原的儿童。

  “如果爱的行动没有增加,一切都不会改变。”这是贝爱公益一直以来坚持的理念。在企业层面行动的号召下,西贝员工自愿加入月捐计划。除此以外,全国有超过300家西贝莜面村门店参与公益捐赠,每笔线上交易订单都会捐出一笔善款,为偏远地区的乡村儿童捐建多功能操场。涓涓细流,带着社会大众的支持和关爱,终汇入爱的海洋之中。

  “当我的同学遇到困难,我接受的资助也能帮她一把。”小薇如是说。

  吴友在高中时受到华侨爷爷的资助得以完成学业,而有了经济能力的他也为了反哺家乡不断奔波努力着,那颗资助他人的种子始终埋在心底,终于得以发芽生长。

  善意的行动会传递,也能不断地生长。如何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埋下爱的种子,是西贝不断思考、行动着的。

  “现在的贵州,其实还有很多这种为上学而发愁的小朋友。如果我们企业能在望谟县有长期资助的话,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吴友对未来有很多畅想。

  据了解,现在“筑梦·助学”已经资助了三届学子。在今年高考结束之后,西贝宣布,“筑梦·助学”再增100位资助名额。2024年也是贝爱公益加入美团乡村儿童操场的第三年,自加入以来,贝爱公益已为西藏日喀则地区捐建了共8座乡村儿童操场。

  “西贝愿意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助力珠峰之乡的小朋友们拥有可以自由奔跑、健康成长的多功能操场。”西贝餐饮集团董事、首席贝爱公益官张丽平这样说。

  西贝在公益方面强调集体的力量、持续的努力和广泛的影响。通过汇聚各方力量,共同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西贝展现了一家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而贝爱公益也始终在行动中,埋下一颗颗爱的种子,惠及更多的人。未来,西贝·贝爱公益将携手其他公益爱心组织开展更多公益项目,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群。

  (来源:News快报)

责任编辑:何奎良

高中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