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六届巫山神女杯艺术电影周在重庆市巫山县盛大开幕。
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中共巫山县委、巫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巫山艺术电影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迄今已成功举办12年。近日,电影周第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影创作者、企业家和专家学者们汇聚一堂,就如何“开拓艺术电影之路”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洪奋首先致辞。他简要介绍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经过数十年的高速期,至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已跃为世界第二大票仓。近两年电影票房不升反降,电影经营压力变大,尤其是中低成本艺术电影,面临更加艰难的困境。
艺术电影发展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如何应对观影人群年龄增长的问题;如何在巨大的电影市场中做好分众电影,“既要有大鱼大肉,也要有青菜萝卜”;如何在青少年群体中普及艺术电影,提供精神滋养;如何向广大退休群体推广艺术电影,同时解决电影院白天闲置的问题……等等。
谈到好的做法,焦理事长以中国电影资料馆为例:它有自己明确的受众,每次开票半小时即售罄,从不担心票房——我们能否多一些这样可以复制的做法,使艺术电影面向更广大观众,让观众更愿意走进电影院,接受艺术电影的熏陶。
接下来,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主持研讨会,分别邀请创作者、企业家、专家学者三组嘉宾,就“开拓艺术电影之路”展开研讨。
艺术片创作如何坚守品质的同时,兼顾市场需求?
导演、编剧苗月(《阿莫阿依》《吾爱敦煌》)认为,电影首先是内心的表达。当她创作时,不会去想要做艺术片还是商业片的问题。过去她曾在电影频道的支持下,创作了《无蝉的夏天》《热干面的味道》等口碑不错的艺术电影。但近年拍摄的艺术片进入院线后票房不佳,她也有对于市场的困惑。
备受国际影展青睐的青年导演魏书钧,在会上分享了他两部作品截然不同的境遇。
《永安镇故事集》上映时,宣发策略采用“特种兵式路演”——每天1个城市、每个城市4场映后、连续15天完成密集宣传。但这部电影的票房极为惨淡,对应它的宣发策略,没有收获相应的成果。而在一个月后,《河边的错误》上映,仅在平遥、北大、浙大三次路演,就获得了上亿票房。《河边的错误》有类型元素、有流量演员朱一龙、也有余华原著的影响和本人参与,多方面因素共同带来积极的市场反馈,与《永安镇故事集》遇冷形成鲜明对比。
对此,主持人皇甫宜川回应,两部电影的不同遭遇,正反映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导演、编剧宁敬武(《觅渡》《黄玫瑰》)直言,电影诞生130年,如今的电影早已不是130年前的电影。媒介在变,观众在变,电影也在变,我们需要对电影的主体功能重新思考。不能再期待“万人空巷”的效应,也不能简单使用大一统的发行策略,电影需要更强烈、更颠覆性的改变。
来自巫山的导演李冬梅以自己为例,谈论她创作《妈妈和7天的时间》长达七年的创作过程。她感到很幸运,从山里走出来的自己能够以电影这种奢侈的艺术形式,做强烈而私密的个人表达。但在电影公映后,她对低票房不能给出品方带来回报感到愧疚,也发现实际观众画像并非她想象,原来对这部电影产生共鸣的观众更多聚集在一线城市。
面对接下来的第三部长片,李冬梅有自己的顾虑。她想更多和观众直接接触,而不是做曲高和寡的表达。她也在探索如何平衡电影的艺术性和商业性,希望能够得到持久的发展。
如何做好艺术电影立项、发行策略?
第二组论坛嘉宾为企业家、制片人代表,有关艺术电影从立项到发行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五洲传播中心总编辑井水清说道,电影是全世界通行的名片,艺术电影在国际上收视更持续、更成熟,有广阔前景。当下制作艺术电影,应考虑如何将国际、国内市场连接,内容是否可以跨越文化,以及传播是否可以考虑不同区域,从更为国际化的视野看待。艺术需要有文化的人去做,不是任何人想做就去做,也不是有多少资本就能做,而是有艺术表达、有美感的人去做的事情。我们应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来制作中国艺术电影,传递中国文化、中国价值。
博纳影业集团行政总裁蒋德富从观众角度讨论了艺术电影的市场策略。如今观众走进电影院需要一个理由,为什么要花50块钱来看电影?因为电影更多承载了空间价值,在这里引起人的情感共鸣。
制作艺术电影,不能因为赔钱了就不拍了。艺术工作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思考,不仅是创作的问题,还有和市场接轨的问题,要思考如何将表达有效传递给观众、进行情感的沟通。艺术电影需要更加突出的类型和特别的叙事角度。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邢占宇,以法国为例,详述该国具体的艺术电影扶持政策。从立项开始,对剧本进行审慎评估;支持有创意的剧本,从不同程度进行补贴等等。韩国也在艺术电影发展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相关政策也值得借鉴。
邢占宇分析道,当下中国的艺术电影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既有本土文化的表达,也有现实主义的表达。艺术电影受众分为三种人群,一是专门的艺术电影影迷,二是电影节展追随者,三是文化与影视圈层关注者。有关第三种人群,华夏公司发行的《一直游到海水变蓝》是一个比较突出的案例。该片宣发时借助文化名人的影响,将艺术电影精准传递给受众。
艺术电影的发行方式也可主要归为几类:一是传统院线,如百老汇、CGV影城等;二是特有放映渠道,如中国电影资料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等;三是电影节展,上影节、北影节、FIRST等;四是线上平台。
珠江电影集团游戏那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孙金华,从戏曲电影的制作宣发,讲述艺术电影如何精准定位、明确自己的受众。戏曲电影的观众首先是电影观众,而不是戏迷,应按照电影创作的规律制作电影。《白蛇传·情》和《谯国夫人》通过两种不同的宣发方式,分别向喜爱国潮的年轻人和南方地区观众定向宣传,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这再次证明,多元的艺术电影应配合使用多元的发行策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来自甘肃风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制片人潘红阳,分享了多年来立足西部、制作艺术电影的心得。他们坚持“主旋律、小成本、高质量、大情怀”,明确电影制作的内容和标准,通过与电影频道合作,首播触达8000万观众,再通过农村院线的点映、二次发行等方式,对艺术电影进行更广、更深的宣发。
在研讨会最后一组嘉宾对谈中,来自北京电影学院的侯克明教授犀利地评价道,电影只有好电影和坏电影之分。不是打着艺术名号的电影就是艺术电影,要看电影真正的艺术含量如何。电影艺术家要有自信,但不能过于自恋。扶持艺术电影,需要完善的产业培训、健康的舆论环境、稳定的扶持计划、真正引领艺术片发行的公司。要从这些方向努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艺术电影。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党委书记、所长张伟,从科技前沿角度探讨艺术电影发展的新可能。如今电影技术更新迭代过快,技术走在前沿,而电影创作者在应用技术上有很强的滞后性。好的电影科技没有在市场中得到良好应用转化,也没有及时为电影人带来锦上添花的作用,是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因此,行业内需要搭建桥梁,把先进技术公司与导演、各个电影工种“勾起手来”,共同为电影制作降本增效。
(来源:点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