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月18日电,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中国投资协会农业和农村投资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本土化高科技植物工厂创新型项目发布会”在京召开。这标志着在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专家团队的历三年的不懈努力下,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农众物联植物工厂”正式建成并投产运营。
该项目于2013年11月正式落户北京市平谷区马坊镇,目前已建成部分单体总面积为2.6万平米,是美国米德兰州超大型植物工厂的1.44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工厂。
植物工厂的概念首先是由日本提出的,其广义上涵盖了设施园艺,狭义上则是专指人工光型的植物生产系统。是一种科技高度密集、不受或者很少受外界自然条件制约的全新作物栽培模式,是以设施园艺栽培、建筑工程、生物技术信息学、植物生理生化、环境控制、材料科学、模拟与控制和计算机、网络通讯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为基础的,知识与技术交叉的集约型农业生产模式。它是通过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系统对植物生理环境条件进行自动化控制,使植物生长不受或很少受外界自然条件制约的省力型生产模式,能够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
植物工厂栽培的对象主要包括花卉、蔬菜、药材和食用菌以及水果等。可以大幅提高单位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经济效益,自动化程度高,具有生产计划性,使农产品安全无污染,生产操作省力。同时,可以在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进行生产,有利于农业摆脱资源与环境的限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植物工厂相比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前所未有。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加强技术交流,加强科技创新,我国植物工厂的发展已经从试验示范阶段过渡到成长发展阶段,开发了很多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装备,获得了多项专利,进入到创新成果转化的关键阶段。
农众物联创新项目的诞生,为植物工厂的工业化、市场化发展提供了新范本。该项目总投资金额1.2亿,包含无光暗室、人工光温室、混合光温室三种栽培模式。厂房分三层,一层栽培以多层架体定向培养为主的高端食用菌;二层用无土栽培模式对野生山野菜进行种植;三层对高效益茄果类蔬菜进行种植。满负荷运转下,年产蔬菜瓜果可达700万公斤。其总建设成本仅为世界同行业水平的1/10,总体运营成本仅为世界同业水平的1/4,并实现了节水、节能等众多成果。当前,农众物联植物工厂已申报专利近百项,在光、温、湿、肥、气、苗、控等方面拥有核心自主创新技术,由农众物联起草的100项中国首份植物工厂企业标准已通过北京质监局备案,改变了中国植物工厂行业标准缺失的现状。
建造植物工厂除了本身经济效益外,还具有更大的社会效益与科研价值。除了生产外,更重要是为都市开启一扇认识农业、认识自然与植物的教育窗口。这种新型的农业模式,劳动力已得到彻底解放,生产场所环境已全面优化。在植物工厂内会让生产过程由原来也外劳力付出行变成室内智力付出型,这种改变将加速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意义是深远与巨大的。
(原标题: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工厂在北京建成投产 - 财经 - 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