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环球时报:某些美国政客心中冷战从未离开

环球时报:某些美国政客心中冷战从未离开
2019年05月09日 02:25 环球网

  原标题:冷战阴云,笼罩美国七十载

  文/候涛 魏云峰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6日对北极事务的指手画脚,给全球的印象是“冷战又回来了”。

  冷战过去30年,但历史似乎又开始新一轮重复:美国副总统彭斯发表“新铁幕演说”,指责中国干涉美国中期大选;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主任斯金纳正在领导制订一项计划,形同当年奠定冷战基调的“X文章”;美国情报机构频频对华发难,甚至宣称“中国留学生都是间谍”,被形容为“麦卡锡主义”的复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建立太空军,打造新版“星球大战”计划……

  梳理历史可以清晰地发现,与其说如今“冷战回来了”,不如说在某些美国政客心中,冷战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冷战岁月仍然在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他们的举动。

  “X文章”:奠定冷战基调

  尽管拉开冷战序幕的标志是1946年3月5日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但真正奠定冷战基调的却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乔治·凯南发表的“X文章”。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凯南就在苏联和欧洲国家从事外交工作,是美国外交界中少有的“苏联通”,但在美国政治圈里,他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转机来自1946年2月。美国财政部请求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帮忙解释,为何苏联不愿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当时正好大使不在,凯南抓住机会以大使代办的身份向国内发回一封8000字的超长电报,全面概述他眼中的与苏联外交关系的新战略。

  这就是著名的“凯南长电”。他在这份电报中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宣称克里姆林宫对世界事务认知的最深处是俄国传统、本能的不安全感,“为降低这种不安全感,苏联只有选择不断对外扩张”。而美国要挫败苏联的扩张,应采取坚决遏制的长期政策,使西方制度在苏联挑战面前无懈可击,同时等待苏联政权软化。

  “凯南长电”在华盛顿的各政府部门被广泛传阅,尤其得到美国海军部长詹姆斯·福莱斯特关注,后者是对苏对抗性政策的主要倡导者,他帮助把凯南调回华盛顿,当上新成立的美国国家战争学院外交事务研究中心副主任。随后凯南平步青云,他的研究得到美国国务院、司法部、各军种以及情报机关的大力支持,对苏遏制战略逐步成熟。

  1947年7月,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凯南以“X”为署名的文章《苏联行为的根源》(上图)。其中明确提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会也不能减弱苏联推翻西方政府的决心,为此“美国对苏联任何政策的主要内容,都必须是对苏联扩张趋势的长期、耐心但又坚定和警惕的遏制”。

  当时二战结束才两年,美国民众和舆论还习惯性地将苏联视为盟友,而“X文章”将美国政府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公之于众,美国民众直接了解到美苏之间的对抗立场,原先的反法西斯盟友关系从此瓦解。

  “X文章”的发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文中提出的“遏制苏联”主张成为美国对苏战略的思想核心,整个冷战期间,美国外交和全球战略的制定都以此为基础,凯南也因此获得“遏制之父”称号。

  然而让凯南没有想到的是,他提出的“遏制战略”迅速偏离原先规划的轨迹。他在晚年澄清说,自己主张的是“政治遏制”,即采用政治、外交的手段,避免与苏联的直接对抗,但华盛顿的政治家们却利用与苏联的敌对情绪,在全球发动与苏联的面对面交锋。随着北约与华约的相继成立,“遏制战略”军事特征也日益固定和突出。在此背景下,凯南迅速被边缘化,并于1950年被迫辞职。

  麦卡锡主义:掀起反共狂潮

  冷战初期随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初步形成,美国对外建立起一条从挪威经中欧到东南欧,从中亚到南亚和东亚的地缘政治上的“对苏遏制线”;对内则积极清除所谓“颠覆分子”,打击进步势力。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

  麦卡锡主义起源于1947年3月21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达的第9835号行政令,对所有联邦文职雇员进行“忠诚”甄别。起初,这项调查针对大约250万联邦雇员,后来范围不断扩大。许多无辜的政府雇员受“共产主义颠覆”等罪名指控,遭到解职。

  1950年2月9日,共和党参议员麦卡锡在一个妇女俱乐部发表演说时,突然拿出一张纸,声称这是潜伏在国务院的共产党员名单,“美国国务卿早就知道有这样一份名单,可名单上的人至今仍在国务院内左右美国的外交政策”。此话令美国上下一片哗然,麦卡锡由此成为美国最知名的政客之一。借助当时美国上下弥漫的“恐苏”情绪,麦卡锡在参议院掀起揭露和清查共产党活动的浪潮。麦卡锡及其调查委员会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无视正常法律程序,对他们怀疑的一切人进行调查。麦卡锡虽然没有掌握真凭实据,却随心所欲地提出指控,对被调查者进行公开的人身攻击,甚至连国务卿艾奇逊和防长马歇尔也被称为“共产党在美国政府中的代理人”。

  在麦卡锡主义的影响下,“反共”成美国的唯一选择。进步势力遭到迫害、教育文化界人士被清查甚至被投入监狱,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被麦卡锡公开斥责为“美国的敌人”。美国的各种图书馆也纷纷查禁甚至焚毁“任何可疑的书籍和杂志”。在这种氛围下,一向积极反苏反共的国务卿杜勒斯也忧心忡忡地对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说:“很多欧洲领导人都觉得,我们正在麦卡锡的领导下走上法西斯道路。”

  1953年底,麦卡锡把矛头对准美国陆军,彻底激怒美国军方。在艾森豪威尔的支持下,国会于1954年举行一系列听证会,陆军部特别法律顾问在辩论中出示强有力的证据,揭露麦卡锡的胡搅蛮缠(左图)。1954年12月,参议院通过谴责麦卡锡的决议,他的政治信誉一落千丈,随后迅速从美国政坛上消失。

  但麦卡锡的下台,并不代表着影响美国多年的“红色恐慌”也随之消失。美国社会对“共产党渗透”的高度戒备由此根深蒂固。在冷战中,当美国对苏联不断渗透、通过宣传攻势鼓吹资本主义优越性时,苏联却只能被动防御,难以在美国发动类似的宣传。至今美国右翼势力仍坚信,正是麦卡锡当年的大清洗“阻止了共产党对美国的渗透”。

  越南战争:重挫美国外交

  出于对苏联的军事遏制需要,以及对共产主义的长期仇视,这种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最终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将美国拉进了越南战争的泥潭。

  1961年1月,肯尼迪成为美国二战后第三任总统,他一上台就向全世界宣告“美国将不惜任何代价、承担任何重任、对付任何艰难困苦,去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以确保自由的存继和胜利。”秉承着这样的冷战思维,在随后的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以极端强硬的态度逼迫苏联让步,更极大鼓舞了美国积极干预越南内战的决心。

  按照当时美国政府的逻辑,“如果越南内战以共产党统治的北越取胜,其他东南亚国家会向多米诺骨牌一样,陷入共产党人的控制”,由此产生的政治和经济压力将危及印度和日本,“美国和自由世界在远东的地位将受到无法恢复的损害”。

  正是在这种僵化的冷战思维控制下,1961年5月,肯尼迪授权对越南发动“特种战争”。在随后的十多年中,美国政府一再向越南战场增加兵力,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有340万军队开赴东南亚,其中260万直接投入越南战场。但这些努力并没有改变战争局面。时任美国防长麦克纳马拉后来回忆说,当时美国的决策者们明知道取胜机会渺茫,但在国内顽固的反共氛围中,没有人敢于承受“向共产党投降的绥靖分子”的批评,只能在越南投入更大的赌注。最终美国付出5.7万人死亡和2000亿美元的巨额战争开支后,仍看不到胜利的任何曙光。

  当时美国社会集体性的恐共、仇共教育以及对亚洲民族的优越感,让美军在越南的血腥表现近乎疯狂。很多美军越战老兵的回忆里都提及接到过类似指示:“一个活着的越南人,就是有越共嫌疑的人;一个死去的越南人,就是真正的越共。”“如果一个农民在你接近时逃跑,那么他是越共;如果他不逃跑,那么他是聪明的越共。在两种情况之下,都必须将他射杀。”

  在越战后期,惨重的战争伤亡和美军的屠杀暴行,让美国本土的反战运动有增无减。再加上当时美国国内的学生运动与民权运动,白宫最终选择从越南战场撤军。

  越南战争的挫折,改变了冷战以来美国与共产党政权“势不两立”的意识形态外交。为从东南亚脱身、巩固西欧,美国尝试着与苏联妥协,并与中国大陆实现关系正常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冷战的对抗策略。1979年12月底,苏联入侵阿富汗,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回应称,这次入侵使他看清苏联威胁,美国准备在中东地区乃至全世界与苏联展开激烈对抗。

  “星球大战”计划:挥舞武力大棒

  里根于1981年就任美国总统后,一改往日美国政府的退让策略,并加强军队建设。在他的任期内推动的“星球大战”计划被视为拖垮苏联的“功臣”。而依靠高科技武器压制战略对手的这种冷战新思维,则成为后来的海湾战争乃至21世纪美国对外挥舞的武力大棒的核心理念。

  1983年3月,里根推出“星球大战”计划(下图),这个国防项目将使用地面和太空拦截系统,保护美国不受苏联战略导弹攻击。普遍的观点认为,这相当于通过一场防御性军备竞赛发动经济战争,用额外的军费支出削弱苏联经济,进而彻底拖垮苏联。

  西方历史学家认为,尽管冷战在老布什总统执政时期才最终结束,但领导美国赢得冷战胜利的是里根。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说,里根“不开一枪就赢得了冷战”。

  为冷战环境量身定制的“星球大战”计划并没有随着冷战结束而彻底成为历史。海湾战争期间,美国首次尝到了高科技武器带来的甜头,以极小的伤亡摧毁了伊拉克的百万军队。此后,美国对于新型武器的研制投入不遗余力,并在新世纪的多次局部战争中以此取胜。在20年前的5月8日,美国用隐形轰炸机发射精确制导炸弹悍然空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有种传闻称,这是美国“鹰派”策划的阴谋:习惯冷战的五角大楼失去苏联这个战略对手后,急于将中国塑造成下一个假想敌。只是为应对随后爆发的反恐战争,美军不得不调整战略方向。

  2019年初,五角大楼发布《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这被外界视为美国准备发动的新版“星球大战”计划。

责任编辑:张义凌

新浪新闻公众号
新浪新闻公众号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左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

图片故事

新浪新闻意见反馈留言板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2675637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