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莫斯科号”沉没:一艘巡洋舰的曲折命运

“莫斯科号”沉没:一艘巡洋舰的曲折命运
2022年04月20日 12:37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对外发布消息称:前一天晚间在敖德萨以南海域发生火灾、动力系统严重受损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在被拖曳驶向塞瓦斯托波尔港途中,遭遇暴风雨袭击沉没。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二次有巡洋舰在作战行动中沉没,也是苏联/俄罗斯海军在过去70年里损失于实战的最大水面舰艇。4月16日,俄黑海舰队在塞瓦斯托波尔为“莫斯科号”举行了告别仪式。不过据乌克兰方面透露的消息称,“莫斯科号”是在遭到乌军发射的两枚“海王星”型反舰导弹命中后,由于携带的弹药发生殉爆而沉没。

  当“莫斯科号”严重左倾的舰体最终消失在塞瓦斯托波尔西北方的海上时,在它正北方100多海里外,锈迹斑斑的“乌克兰”号依然停靠在尼古拉耶夫的因古尔河畔:两艘姊妹舰都在自己的诞生地黑海迎来了终章。

  当地时间2022年2月18日,克里米亚地区黑海海岸,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图|人民视觉)

  尽管关于导致“莫斯科”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依然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正是在该舰临近完工的1982年,海军史上出现了上一个巡洋舰在战斗行动中被击沉的案例。1982年5月2日,马岛战争期间,阿根廷海军购自美国的“二战”旧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在马尔维纳斯群岛外海执行巡逻任务时,被英国核潜艇“征服者号”发射的两枚鱼雷命中,挣扎20分钟后弃舰。而从主尺度上看,“贝尔格拉诺号”与“莫斯科号”其实相当接近:它们的长度都在185米左右,满载排水量都达到了1.2万吨,也都有着狭长的外形和32节(1节=1海里/小时)左右的设计航速。“贝尔格拉诺号”沉没时,完工接近44年;而“莫斯科号”在2022年的今天,同样是一艘舰龄超过39年的老舰。人们的震惊之处在于,“二战”老舰被拥有技术代差的英国核潜艇击沉,可以说并不奇怪;而“莫斯科”号历来被视为俄罗斯海军的骄傲,却在自己最熟悉的黑海沉入了水下。

  “饱和攻击”的产物

  原名“光荣”号的“莫斯科”号,1976年在黑海尼古拉耶夫的“61个公社社员”船厂开工,是10艘1164型导弹巡洋舰中的第一艘。尽管西方海军分析人士将其视为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即著名的“基洛夫”级)的常规动力型号和“平价化”版本,但从最初的设计用途看,1164型其实是作为1134型(“北约”称为“克列斯塔”I型)反潜巡洋舰的后继型号而出现的,延续了后者狭长的船型特征。整个项目的内部代号“阿特拉斯”显示,这将是一款部署在北方舰队的新舰,除去替换完工于“二战”结束之初的68bis型(“斯维尔德洛夫”级)老式火炮巡洋舰外,也可以填补1134型建造数量不足造成的战斗力空缺。但一种特殊的武器使得1164型的外观和用途都大不同于典型的西方反潜巡洋舰(例如英国海军的“虎”级),那就是P-500“玄武岩”式超音速反舰导弹。

  被“北约”称为SS-N-12“沙箱”的“玄武岩”,在弹体末端安装有一台巨大的涡喷发动机,可以将950公斤重的半穿甲高爆弹头或者35万吨TNT当量的核弹头投射到550公里外(需由直升机提供中继制导),具有惊人的对舰和对陆杀伤力。然而也因为发动机的体积过于庞大,整枚导弹的总长度达到了11.7米,直径0.88米,重4.8吨,无法被置入比较节省空间的垂直式发射装置,只能用笨重的圆柱形发射筒来携带。而上世纪70年代苏联海军的水面舰艇中,只有1164型反潜巡洋舰和1143型载机巡洋舰(即“基辅”级航母)有足够的空间和吨位携带“玄武岩”的发射筒。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奇景:1164型在上层建筑两侧最前方堆砌了整整16个倾斜的“玄武岩”发射筒;而1143型作为一种中型航母,同样在甲板上安装了大量导弹发射架,外形极为臃肿。

  为反潜巡洋舰和航母加装超音速反舰导弹的理念,源自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在1966年提出的“防御蓝带”构想,以及长期执掌红海军的谢尔盖·戈尔什科夫元帅撰写的著作《国家海上力量》。马林诺夫斯基和戈尔什科夫都认为,作为陆海复合型国家,苏联既无能力、也无必要模仿美国建设一支庞大的全球制海型舰队,只须对后者形成足够威慑即可。而苏联海军执行核威慑任务的最主要工具是部署在北冰洋中、可以携带远程弹道导弹的核潜艇,水面舰艇则是其保护者。但在上世纪70年代,苏联最主要的潜射弹道导弹R-29的最大射程只有7700公里,无法在本国领海内覆盖美国全境。潜艇需要继续往西驶出挪威海,到达格陵兰-爱尔兰-英国一线(即著名的GIUK水道)附近,才能确保随时威胁美国本土。而“北约”方面早已严阵以待,在GIUK水道周边部署了由大量巡逻机、攻击型核潜艇以及大中型水面舰艇组成的战斗群,企图挫败苏方的计划。

  当地时间2011年7月31日,塞瓦斯托波尔,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图|视觉中国

  为了保护至关重要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苏联海军需要在距离本国海岸线3000海里范围内,建立一道不可逾越的“战略蓝带”,同时要在GIUK水道附近具备击败“北约”舰队、为核潜艇开辟突击通道的能力。然而对航空兵力相对薄弱、在巴伦支海以西又缺乏海外基地的红海军来说,模仿美国式战略、建设以航母打击群为中心的机动式航空兵力在财政上显然负担过重,在技术上也无法企及。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只能是诉诸反舰导弹“饱和攻击”——当时红海军在几乎所有新建的大中型水面舰艇上都安装了体积巨大、弹头杀伤力极强的超音速反舰导弹,指望在突破GIUK封锁线时,以一次齐射数百枚导弹的方式突破“北约”舰队的防空效能上限,对后者造成巨大损伤,继而使潜艇可以顺理成章地实施突破。

  因此,本身为反潜而设计的1164型也必须安装上无法再装填的“玄武岩”发射筒,以每舰16枚的数量投入“饱和攻击”中。这直接导致了军舰被迫在防空火力上做出牺牲——权威的《简氏战舰年鉴》的撰写者曾经反复强调,船型狭长的1164型由于前部空间完全被“玄武岩”占据,只能将8个S-300F“要塞”型中距离舰空导弹的八联装垂发装置布置在烟囱后方,并由一部“波浪”型火控雷达提供指导。但“波浪”的目标照射范围仅有180度,这意味着军舰前部存在一个巨大的防空漏洞。尽管舰上同时还安装了“黄蜂”型点防御舰空导弹以及6门AK-630型近防炮作为末端自卫措施,但设计缺陷造成的问题实际上已经难于弥补。这也是1164型为参与“饱和攻击”任务作出的最昂贵和最怪诞的牺牲。

  假使观察上世纪80年代初美苏两国海军巡洋舰的建造情况,似乎会给人这样的印象: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以优越的防空能力著称,守胜于攻;苏联的1164和1144型则以攻击力强大为特征,占据主动地位。但这仅仅是一种错觉。就战略态势而言,苏联海军依旧局限在“战略蓝带”之内,无法在全球开阔大洋自由行动。就技术而言,“宙斯盾”作战系统和AN/SPY-1型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出现后,“饱和攻击”模式不再有效。当集成有“宙斯盾”、“标准”2中距离舰空导弹以及两个61单元导弹垂发装置的第二代“提康德罗加”级在1986年横空出世时,已经为拦截笨重的“玄武岩”(需要由直升机提供中继制导,其末端主动雷达导引头的精确性也令人怀疑)布下了天罗地网:这都是以美国半导体产业强大的软硬件实力作为基础的。更何况,在“宙斯盾”提供的防御能力以外,美国海军尚有十余个航母战斗群上的近千架作战飞机可以执行空中对舰打击任务,这是苏联永远无法企及的。某种程度上,为搭载“玄武岩”而牺牲了防空能力的1164型在完全时就已经过时了。

  黑海风云

  但美苏关系的缓和以及“冷战”的结束挽救了先天不足的1164型。1989年12月初,完工已有六年多的“光荣号”奉命搭载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及其随员前往地中海岛屿马耳他,与美国总统老布什举行峰会,商讨柏林墙倒塌后的欧洲安全秩序。海上糟糕的天气给美苏两国代表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于这次峰会一度被称为“晕船峰会”。但更令人们感到头晕目眩的还是世界局势的变化:马耳他峰会两年之后,苏联宣告解体;到那时为止,10艘1164型中已经完工交付的只有包括“光荣号”在内的前三艘(平均工程周期超过8年),4号舰“海军上将洛博夫号”(后来更名为“乌克兰号”)的完成度达到了95%,但尚未结束最后的舾装工作,后续6艘的建造计划则被彻底取消。由于新独立的俄罗斯和乌克兰在黑海舰队资产(包括舰艇以及基地设施)的分割问题上存在分歧,“光荣号”和“乌克兰号”留在了它们的诞生地尼古拉耶夫,等待命运的裁决。

  苏联解体之前,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任务遵循的是高度集中的原则:航母都在乌克兰黑海造船厂(尼古拉耶夫南厂)的0号船台兴建,核动力巡洋舰在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常规动力巡洋舰在黑海的“61个公社社员”船厂(尼古拉耶夫北厂)、刻赤的“港湾”厂、波罗的海厂以及日丹诺夫造船厂(北方造船厂)建造,驱逐舰则在波罗的海厂、日丹诺夫厂和加里宁格勒的“琥珀”造船厂建造。这其中,尼古拉耶夫和刻赤尤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作为温水海域,黑海沿岸的造船企业全年皆可施工,有效运行时间比受到漫长冬季困扰的北方各厂长接近一倍,当地还有数千家海军武器系统研发企业以及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专业工程人员作为配套。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不仅丧失了尼古拉耶夫的3家巨型造船厂(第三家是专营民用船舶建造的“海洋”厂)、刻赤的“港湾”厂以及黑海的另外两个修理基地,还不得不放弃留在乌克兰境内的整套航母舰载机研发和测试设备、大型舰用燃气轮机制造厂、几乎全部航母修造设备、技术资料以及数以万计的技术人员。

  驻扎在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在卫国战争期间执行作战任务(摄于上世纪40年代)

  作为一项参考数据,1993年苏联海军剩余资产的“再分割”完成时,归入俄罗斯名下的共有1171艘舰艇、总排水量约383万吨,包含5艘大小航母、3艘核动力巡洋舰、18艘常规动力巡洋舰、30艘驱逐舰以及近200艘护卫舰。而到2015年初,俄罗斯海军的一线兵力已经缩水到大约300艘舰艇、不足200万吨,大中型水面舰仅余1艘航母、1艘核动力巡洋舰、3艘常规动力巡洋舰、15艘驱逐舰以及不到20艘护卫舰。若以4500吨以上的大舰论,俄罗斯在1992年之后不过建成了1艘核动力巡洋舰“彼得大帝”号、1艘“现代”级驱逐舰以及1艘“无畏”Ⅱ级驱逐舰,并且都是在苏联解体之前就已经开工。换言之,由于黑海的丧失,今天的俄罗斯已经不具备自行新建大型水面战斗舰的能力。而身为中等国家的乌克兰既无能力、也无必要继续保有如此庞大、又无法直接转化为民用的军用舰艇建造产业,加之经济形势长期不佳,只能年复一年地廉价变卖所剩无几的设备和技术。黑海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至于留在尼古拉耶夫的“光荣号”和“乌克兰号”,它们继续饱尝着命运的捉弄。1997年,经过漫长的马拉松式谈判,俄乌两国终于就黑海舰队资产的分割达成协议:包含“光荣号”在内的大部分水面舰艇由俄罗斯接收,成为新的俄罗斯黑海舰队的主力。俄方可以继续使用塞瓦斯托波尔港作为舰队基地,并租用克里米亚半岛的若干机场、港口设施和陆上营地直至2017年,且保留续租权。以数十首中小舰艇为基础组建了独立的乌克兰海军,无主的“乌克兰号”也由该国接收。随后的十多年间,俄罗斯政府曾经多次表态希望获得这艘“光荣号”的同型舰。但乌克兰方面要求莫斯科为完成剩余的舾装工程支付至少3000万美元,并继续投资翻新舰体和武器系统,遭到俄方拒绝,乌克兰在国际市场上出售该舰的尝试也以失败告终。“乌克兰号”开始静悄悄地生锈。

  而搁置在尼古拉耶夫超过8年的“光荣号”,终于获得了重返大海的机会。囊中羞涩的俄罗斯政府在国内发动民众为修复该舰集资,其中在莫斯科地区募得的款项最多,该舰因此在1996年更名为“莫斯科号”。从1998年底开始,“莫斯科号”的大修和翻新工程正式启动,至2000年春天宣告完成。尽管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该舰狭窄的内部空间以及指挥设备的阙如并不适合充当旗舰,实力已经不复往昔的俄罗斯海军还是决定指派“莫斯科号”为黑海舰队旗舰。从那时开始的20多年里,该舰以及同型的“瓦良格号”(太平洋舰队旗舰)差不多是俄罗斯海军出镜率最高的大型水面舰艇,足迹遍及印度洋、地中海、大西洋东部以及加勒比海。在2014年合并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以及俄罗斯干预叙利亚内战的海上行动中,“莫斯科号”都有亮相。据报道,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期间,一艘格鲁吉亚导弹快艇曾经在阿布哈兹外海向其发射了一枚“冥河”型反舰导弹,但没有命中。

  当地时间2022年2月18日,克里米亚地区黑海海岸,俄黑海舰队“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图|人民视觉)

  在萧条的尼古拉耶夫,锈迹斑斑的“乌克兰号”继续和整座城市一道走向衰朽。2018年7月,苏联航母的摇篮黑海造船厂被执行强制破产程序,此时该厂已经有整整13年没有建造过一艘新船。一度有消息称“乌克兰号”可能被出售给巴西,但和此前的许多流言一样最终没有了下文。而东奔西走的“莫斯科号”,实际状况并不比从未完工的姊妹舰更强——由于塞瓦斯托波尔港的修理设备较为简陋,而俄罗斯海军拒绝为使用尼古拉耶夫北厂提供资金,该舰从2000年开始始终没有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大修。2009年底,“莫斯科号”曾经在浮船坞内检修了船底和推进装置,有报道称老化的“玄武岩”也被更换成了性能更好的P-1000“火山”。不过从外观上看,那些上世纪80年代安装的老式电子设备依然保持着原样。2016年从叙利亚前线返回后,俄罗斯海军一度计划对其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升级改造,却由于缺乏资金而作罢。取而代之的是一项荒谬、但又带有独特文化意味的“加持”——2020年2月,俄罗斯东正教会塞瓦斯托波尔教堂区大司祭谢尔盖·哈利尤塔将传说中耶稣受难的“真十字架”的一小块碎片安放到“莫斯科号”的舰上教堂中。据说,碎片是来自“民间捐赠”。

  最后时刻

  在2022年投入俄乌战争第一线之前,“莫斯科号”的舰况已经变得相当堪忧。尽管塔斯社在2020年夏天的一则报道中乐观地宣称,该舰继续服役到2040年完全不成问题(届时舰龄将接近60年),但整个2020年下半年,“莫斯科号”一直处于停航状态,直到2021年2月才恢复出港活动。

  作为整个黑海海域吨位最大、火力最强的水面舰艇,俄罗斯海军对“莫斯科号”无疑寄予了厚望。鉴于弱小的乌克兰海军在2014年之后已经近乎不复存在,该舰强大的“玄武岩”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仅凭巨大的尺寸和双联装130毫米主炮就足以制敌。2022年2月24日俄乌开战第一天,“莫斯科号”和大型巡逻舰“瓦西里·贝科夫号”一同出现在了邻近罗马尼亚海岸线的蛇岛(Zmiinyi)海面,以舰炮向地面设施开火,并通过无线电要求岛上的乌克兰守军投降。一名乌克兰士兵用俄语回答:“俄罗斯军舰,去你X的。”(Русский военный корабль, иди на хуй。)俄舰随后再度恢复炮击,并派出登陆部队占领了整个蛇岛,岛上的13名乌克兰边防卫队士兵以及少数未及撤离的军人有一部分被俘。3月29日,幸存下来的喊话士兵赫里博夫被授予一枚勋章。

  对“莫斯科号”来说,蛇岛的经历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它预示着战事难以迅速终止,并且乌克兰军队的抵抗意志远远超出俄方先前的预期。4月12日,乌克兰邮政总局发行了一枚以“蛇岛喊话”为主题的纪念邮票;画面中,乌克兰士兵面对远处驶来的“莫斯科号”竖起了中指。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自己的社交网络账号上展示了一整版这种邮票,并且特地将“莫斯科号”的图案颠倒朝下,评论说:“俄罗斯军舰只会往一个方向去(暗示沉没)。”

  2021年12月6日,乌克兰建军节当天,泽连斯基总统(中)在顿涅茨克前线视察当地部队的备战状况(人民视觉 供图)

  仅仅一天过后,“莫斯科号”的厄运就降临了。4月13日晚间,乌克兰总统顾问阿利克谢·阿列斯托维奇突然发布消息称,“莫斯科号”正在黑海海面上燃烧。敖德萨州州长马克西姆·马尔琴科随后表示,当天傍晚7点左右,当“莫斯科号”在敖德萨港以南约65海里处航行时,被乌克兰军队从岸上发射的两枚R-360“海王星”型亚音速反舰导弹击中,引发舰内搭载的弹药起火,该舰很快丧失动力并开始下沉。航空资讯网站AeroTime援引俄乌双方的多个消息源称,乌军事先起飞了一架土耳其制造的“旗手”TB2型无人攻击机,吸引了“莫斯科号”防空火力的注意,随后一举命中目标。而一份开源情报提供的侦察卫星图像则显示,4月13日下午6时52分前后,“莫斯科号”位于敖德萨以南80海里处,距离乌克兰海岸线50海里,该舰也正是在这一位置遇袭。 

  三个多小时以后,另一方当事人——俄罗斯国防部在一份声明中承认,“莫斯科号”由于“一场大火导致舰内弹药发生爆炸”,正处于“严重受损状态”,但对乌克兰方面所称的导弹攻击不置一辞。14日天亮后,俄军方补充发布了若干信息,否认了舰上的“玄武岩”导弹已经在爆炸中受损,并且声称损管人员成功控制了“莫斯科号”上的火势,正在拖船的协助下将其移向塞瓦斯托波尔。此时越来越多真假混杂的消息已经开始扩散:立陶宛国防部长宣称,一艘航行在黑海上的土耳其商船在14日凌晨接到了“莫斯科号”发出的求救信号,协助撤走了54名舰员,军舰随后在天亮前沉入水中。一名舰上水兵的家属则告诉美国媒体,她在塞瓦斯托波尔的医院里看到了“大约200名幸存者”。俄罗斯国防部和外交部保持了大半天沉默,直到4月14日入夜后才正式承认,“莫斯科号”在由拖船拖曳航行时,“遭遇暴风雨沉没”。尽管天气预报显示,当天黑海海况甚佳。

  整整四天过后,4月18日,社交媒体上开始流传两张“莫斯科号”沉没前的近景照片以及一小段视频,从角度看应当是在拖船上拍摄的。画面中的“莫斯科号”舰体明显左倾,直升机库大门敞开,烟囱附近的上层建筑正在冒起浓烟、已经严重损毁,左舷甲板边缘也有明显的破损点。尽管被浓烟笼罩,但舰体最前方的几具“玄武岩”导弹巨大的发射筒轮廓还是依稀可见,这意味着这种可怕的攻舰武器没有完全发生殉爆;不过烟囱左前方的第四组发射筒(两个并排圆柱结构)似乎已经被浓烟和大火包围,该位置也是全舰受损最严重处。从起火的范围和损毁状况看,射向该舰的“天王星”或许不止两枚,至少有一枚命中了烟囱左前方的“玄武岩”发射筒,引发了致命的弹药殉爆和结构破坏。爆炸冲击波导致军舰上层建筑严重受损,最终因无法控制进水而倾覆。

网传“莫斯科号”沉没前视频截图网传“莫斯科号”沉没前视频截图

  不同于外形庞大、杀伤力惊人的“玄武岩”,“海王星”是乌克兰在苏联时代遗留的Kh-35型反舰导弹的设计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进,于2019年底正式定型的亚音速掠海式反舰导弹。它的长度只有“玄武岩”的一半,聚能式高爆战斗部的重量也只有150公斤,但有效射程达到280公里,可以搭载在轮式机动平台上、灵活部署使用。由于安装了型号更新的末端主动雷达导引头,“海王星”可以更加精准地锁定并命中庞大的巡洋舰。而“莫斯科号”的多层自卫武器系统原本至少应当争取到4分钟以上的反应时间:从中距离的S-300F到近距离的AK-630,以及电子对抗、干扰箔条等“软对抗”手段。但不知为何,它们在4月14日的傍晚都失效了。 关于“莫斯科号”沉没的原因,俄乌双方依然各执一词。值得一提的是,事件发生后,415日白天,俄罗斯发射了多枚导弹攻击了位于基辅的“光线”设计局:那里正是“海王星”的诞生地。毕竟,和替换“莫斯科号”所需的7.5亿美元成本相比,这些不过是小数目。

  没有人知道“莫斯科号”上的大约500名官兵有多少人最终活了下来。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称,44岁的舰长安东·库普林上校已经在爆炸中遇难,随军舰一同沉没者达到了编制的半数之多。但这并不是整个悲剧的最顶点:就在“莫斯科号”沉没地点的东北方,不到200海里处,苏联/俄罗斯海军的“摇篮”尼古拉耶夫从2月26日开始经历了整整一个半月的围困。历史上第一次,俄罗斯的陆军以最可怕的火力和战斗欲一次又一次地炮击俄罗斯海军最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莫斯科号”不幸的姊妹舰“乌克兰号”也在那里,由于不具备任何作战能力,它只是静悄悄地趴在因古尔河畔的码头上。4月8日,久攻不克的俄罗斯军队从尼古拉耶夫周边撤退;第二个星期,“莫斯科号”静悄悄地沉入了黑海。有些军舰终其一生从未离开这里,也有些军舰注定要永远融入这里。

点击进入专题:
地球weekly第五十五期

责任编辑:宋文豪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