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提倡高贵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1月26日00:10 解放日报 |
作者:王琪森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文化人的品行道德有失检点,言行举止颇不雅观;在隆重的电影华表奖颁奖会上,一位大牌影星嘴嚼口香糖,甚至连上台颁奖也依然咀嚼不断。一本小说的篇名起得粗俗直露,刺激感官,当有人对该位著名作家提出询问时,作家却火气很大,颇为失态。一个娱乐记者在影星见面会上,竟对香港某男星提问:“你对自己的天下第一美臀感觉如何?”还有某些高等学府的教授称自己带的研究生为“烟酒生”。如此现象,实在是令人颇多感叹。 文化人,顾名思义是以文化立人行事,是何等的崇高与神圣。文化人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实践者,他自身的精神风貌及言行处事,也就起着典范作用和表率功能。特别是不少文化人一到“著名”级别,就成为一种公众形象和文明标志,即已超越了“个体”的范围,带有社会学意义上的“我们”的归属。因此,文化人应当认识自己的社会定位、责任和义务,严以律己,慎于言行,自我完善。这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文明程度和人格自重,而且也体现了公共化的群体范式和社会良知。 一位伟人曾十分朴素地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的主体和核心,就是摈弃低俗,向往崇高。那个倡导“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晚年贫病交加,足膑目瞽。当时康生提出要见见他,这对一些人来说也许是求之不得的,至少久拖未出的书稿可以藉此问世。但陈公铁骨铮铮,断然拒绝。大师的精神是难以征服、不可收买的,从而为当代文化人留下了一个高贵的背影。高贵,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而今,那些为了多拿些版税而不惜降格俗化书名的,为了多捞些稿费而不顾廉耻以身写作的,为了多挣些劳务费而不管影响上台假唱的,为了多扒些票子而不谈责任胡乱编书误人子弟的,当面对先贤的目光时,就不感到汗颜吗?当午夜梦回面对未泯的良知拷问时,就不觉得心虚吗?可不要让自己的精神家园失去最后的防守而成为一片废墟。 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文化人的社会形象和文明建树,并作为一种“修身”与“慎行”的准则为世所重。高贵,是一种人格操守的体现,展示着人的尊严和价值。面对世俗的挑战、金钱的吸引、名利的诱惑、权力的魔杖、美女的挑逗,文化人应该怎样守住人格的底线和操守的准则,这的确是严峻的考验。想当年梅兰芳大师在日寇的威胁、汉奸的捣乱,还有生活的重压、经济的拮据等情况下,依然耐得煎熬,永不妥协,体现了真正高贵和高风亮节。如此的精神资源和典型榜样,我们并不缺乏。高贵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非难以企及。 文化人由于自身的社会影响、知名效应和公众形象等综合因素,使他们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个人爱好乃至穿着打扮等都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和公众意味,这并不是说文化人不可以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私人领地,重要的是在社会场合和公共交往中,要注意自己的形象塑造和言行传播。当今有一些文化人的生活形态是不很健康的,如精神上的颓废化、行为上的痞子化、言语上的江湖化、作风上的嬉皮化,游戏人生、玩世不恭。因此,有些文化人尽管名气颇大,钞票很多,豪宅别墅,宝马奔驰,披金戴银,流露出的却也不过是暴发户的张扬,生存质量自然也是空虚无聊、低俗苍白的。为此,有识之士呼吁应当重视当代某些文化人生存质量的下降、文化素质的滑坡和人格基因的退化。记得霍金教授在《果壳中的宇宙》中曾充满豪情地引用了《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名言:“即使把我关在果壳里,仍然自以为无限空间之王”。多么自信而自尊!尽管他身患疾病,肢体萎缩,语言丧失,但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都是衣着端庄,精神饱满,用电脑回答提问机智幽默,乐观向上,显示了一种高贵的阳光人生。高贵,也是一种生活形态,是人的生存质量的体现。只要达到这个层面,高贵应当会成为一种习惯和常态。 诚然,提倡高贵,不是倡导去做精神贵族或高人一等。高贵,没有名气大小、财富多少、工作尊卑、地位高下之分。然而,当今一些文化人的那种伪贵族心态和盛气凌人的傲慢举止,也是应当加以纠正克服的。高贵,是一种人生气度,一种生活姿态。陈寅恪、梅兰芳、霍金是高贵的,而烧窑工张思德、掏粪工时传祥、汽车兵雷锋、女护士叶欣等人也同样是高贵的。 提倡高贵,也并不仅是对某些文化人而言。高贵的所有权属于全人类。而今我们能旗帜鲜明地提倡高贵,这种现实的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示,也正是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为这种倡导提供了精神空间和意义确认。因此,我们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身体力行,从而在整体上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加快我国走向现代化的步伐。(作者为上海电台文艺频率主任编辑、作家) 相关专题:新浪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