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专访中国战地记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0日16:50 沈阳今报 | |||||||||
(序)对伊拉克战争的实时直播,恐怕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的接近,如此的逼真,如此的真实。可是在我们近距离感受战争的时候,是那些沐浴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用敬业精神、鲜血和生命拉近了我们与战争的距离。据统计,2003年共有13名记者在伊拉克发生的敌对行动中死亡。 在伊拉克战争引发的媒体大战中,中国的战地记者也冲在最前线,让世界听见了来
央视名嘴无怨无悔 《沈阳今报》记者独家专访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 □记者王刚 1993年,加盟中央电视台后,任《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栏目记者、编导、主持人;在伊拉克危机、波黑战争、阿富汗反恐战争期间,多次赴战地采访报道,是国内著名的战地记者——他就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在伊拉克战争一周年之际,今报专访了亲历战争的水均益。 记者:当伊拉克战争即将打响的时候你和报道小组撤出了巴格达,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水均益(以下简称水):当战争打响的时候,我已经奉命撤出了伊拉克,到达了伊拉克的邻国约旦。报道组是3月18日撤离巴格达的,比原计划延迟了十个小时。因为护照被我们的雇员弄丢了,我觉得很多人可能会想,我们不想走,耍把戏。我承认确实是不想走,而且一步三回头。确实不想离开,就觉得大战将至,那时候要走的话,像个逃兵,感觉是这样。 记者:那么当战争正式打响的时候,你感觉后悔吗? 水:战争真正打响的那一刻,第一反应就是终于打起来了。我们也基本上在第一时间通过CNN、BBC等国外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得知了情况。当时的感受就是,战争没有被避免,也有很多人问是不是特别后悔,没能在(战争)现场进行报道;但是当时我们没有想那么多,是做新闻的职业意识吧,我们还是马上跳起来,跟国内的编辑联系,进行电话报道,介绍当时伊拉克和安曼包括第一轮轰炸等情况。 记者:记得当时,美英联军轰炸的时候,巴格达的一座新闻大楼被轰炸了,当时您和您的同事在哪儿? 水:我和同事在战争开始后回到伊拉克,在那个新闻中心里待了三天左右,大概是3月30日再次奉命撤出的,撤出之后的当天晚上那栋大楼就被炸了。当时除了一些外国记者以外,那栋楼已经成为一栋空楼了。那是一个很理想的拍摄地点,我在那里采访的时候,在二楼的平台上就亲眼目睹了大概三次轰炸。 记者:当您第二次回到伊拉克,每次听到爆炸声是不是急忙赶去现场抓拍镜头? 水:出于新闻记者的职业敏感也好,为了拍到最精彩的画面也好,当然希望越近越好,但还是有自我保护意识的。所以,当时就希望爆炸离我们尽可能地近,但是别伤着我们为好。我们跟国外记者学到很多东西,就在我们撤离到叙利亚的当天晚上,我们在电视机上看到我们住的新闻大楼被炸了。当时,只有一台路透社的机器为了记录大楼被炸的画面,24小时开着,没有人管所以只有路透社拍到了导弹将大楼炸毁瞬间的独家画面。 记者:采访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水:有很多场景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或者感动、或者反思、或者是一种很复杂的感觉。总的来说,最强烈的感受就是,还算是很幸运,能够活着回来,我回来的时候说过一句话,说这次的报道从我个人来讲是无怨无悔的。但是有一点点遗憾,没能善始善终吧!如果按照当时我们报道组的设想,能够坚持到最后,那我们应该能记录到很多更丰富、更第一手的画面。 记者: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您觉得中国记者在这种战争采访中有哪些成熟的地方? 水:我觉得最大的就是对记者的人身安全的注意,还有就是对于我们采访设备和报道计划的周密性的注意。这次伊拉克战争,我们破天荒地争取到每个人的500万的保险,还有对于我们设备的几百万的保险。我想这是一个成熟媒体和一个成熟记者应该具备的意识。另外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对于这种报道的重视。 记者:现在伊拉克临时宪法已经通过,您认为伊拉克离和平还有多远? 水:伊拉克是一个希望永远不会泯灭的国家,他们的人民也是这样的,他们对未来有很大的热情和渴望。所以说,虽然现在伊拉克从战争中所受的创伤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过程,虽然过程有快有慢,但总会好起来。 记者:您在伊拉克采访的时候,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水:当时我和我的摄制组在伊拉克,有很多很困难和受挫折的时期,但无论是当时还是事后,我们能够感受到很多读者的支持,这是我们能够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 我回国以后听我的同事讲,有一对七十来岁的老夫妻,几乎天天给中央电视台打电话,说你们快让水均益他们回来吧,说我们宁可不看他报道的节目,不要他做的新闻,我们也不愿意他死在那儿。听到这话的时候,我真的觉得很感动。 战地玫瑰勇敢绽放 《沈阳今报》记者独家专访闾丘露薇 □记者王刚记者姜磊摄 全球首位三进阿富汗战地采访的华人女记者;全球惟一现场采访第一批巴格达难民的记者;国家主席胡锦涛为她赠言“事业要追求,安全要保证”;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当面称赞:“你很了不起,我佩服你。”——她就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 “当闾丘露薇站在巴格达的硝烟中时,我觉得她是全世界最美丽、最性感的女人。”这是闾丘露薇新书上一位网友的评论。在对她的采访中,让我认识了勇敢、乐观的“战地玫瑰”。 记者:战争打响后进入巴格达是什么感受﹖ 闾丘露薇(以下简称闾):当我进入到巴格达的时候,战争已经打响了,要比我想像当中平静一点。因为,当时从电视看见感觉到炮火连天的,但一开始轰炸的还是在城市的外围,等到后来几天才开始在城里面继续了。 记者:战地采访对你来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闾:最大的困难是消息来源。比如说,在国内,记者们的采访可能是特派的,会议稿啦,新闻通稿啦,这样就会比较轻松。但如果自己策划新闻就难得多了,因为你不知道采访过程中,会有多少不知道的阻碍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作为一个记者来说,你一定要掌握很多的线索,才能采访到比较好一点的故事,有实际内容在里面的故事。 记者:在巴格达采访时,你曾到过中国驻伊大使馆,当时情况怎么样? 闾:当时的大使馆已经空无一物了,我们发现能拆的东西都被拆掉了。当时街上有巡逻的美国大兵,他们也不管。我们就去问,这里是使馆区,问他们为什么不管。他们说,他们目前的任务主要还是执勤,所以不管这些事情。当时感觉很痛心,就眼睁睁的看着大使馆的东西被人拿走;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整个城市都是这个样子的。 记者:唐师曾曾说过,凤凰卫视出的战地记者大多是女性。因为你是女性记者,所以派你去战争前线可以吸引眼球,给凤凰卫视带来更高的收视率,是这样吗? 闾:没有啊,在我之前去的两个台里的同事都是男的。而且,在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前我在北京,当时凤凰卫视一直不太原意我去,但同意我去办手续。我知道先前的同事联系签证每个人都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我觉得什么事情都要提早做准备,不然机会来了抓不到就不能怪别人了。另外,千万别拿性别作判断,我觉得作为女孩子,尤其在如今的时代里,有时只是我们自己不够勇敢。勇敢不是男孩子的专利,抛开矜持,踏实的走好接下来的每一步,其实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记者:你从伊拉克战场回来以后,被很多人称做从伊拉克回来的“战地玫瑰”,你有什么感受? 闾:我认为这个称号无所谓了。我能够留在伊拉克采访,是机遇吧。因为当时大家所处的大环境不同,像一些媒体本身也有一些对自由度和自己自主权的限制吧,但我想我比他们幸运,我所在的媒体自由度大一点。 记者:你在伊拉克采访的过程中有没有想家,跟家里联系? 闾:没有,因为我想这是工作,我认为,在战争第一线采访的时候,老想工作以外的事情的话,反而会更不安全。我跟我的两个摄影师都说好要全神贯注,都避免提起这些事情,用采访来忘记这些。在采访的时候,前后有一个月的时间没有跟我的女儿联系。他们可以看电视啊,每天看到我就知道我没有事,如果看不到我,就会很紧张。 记者:你认为伊拉克要从这场战争中恢复过来要多长时间? 闾:虽然美国6月份要向伊拉克移交政权,但是我不觉得很快会恢复和平,因为就像阿富汗很快就有了选举,有了自己的总统和过渡政府,但其实局势也过了很长的时间才稳定下来,加上伊拉克不同的宗教和不同的利益团体,大概还需要更长一段时间吧。 报业名记深入前沿 □《华商报》记者张宏伟 张宏伟,现为华商报首席记者。198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1999年加盟华商报,先后参与了公审胡万林、洛阳大火、北京申奥和伊拉克战争等重大题材的采访。 3月14日当地时间傍晚6时,我与同事胡国庆乘坐的波音777飞机平稳降落在科威特国际机场,从这一刻起,我们开始了参与海湾战争的前沿报道工作。 3月17日,联合国人员撤离科伊边境,大批记者聚集在零号检查站战争气氛渐浓,3月19日下午,大批车辆和美英武装人员进入边境地区。3月20日,战争终于在当地时间早上5时45分打响。 在海湾采访的20多天里,我有种感觉是“谣言满天飞,天天愚人节”。美英联军努力控制媒体为己所用,最初从美国主流媒体透露出来的消息说:“斩首行动”已经把萨达姆炸死;美军机械化部队进军巴格达没有遭到抵抗;巡航导弹如何精确打击目标而没有伤及无辜平民……全世界善良的人们原以为听到和看到的这些“战地新闻”都是真的。孰料,其后不久,其他方面的信息和电视画面就让这些虚假信息不攻自破。 3月26日和28日,我们两次随着科威特人道主义援助车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在报道科威特人民向伊拉克提供水和食品援助的同时,我们更多地将镜头对准了战后伊拉克平民。在乌姆盖斯尔的塞弗万镇,当援助车队到达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在美军枪口和呵斥下,接受水和食品,年长的妇女和年幼的儿童,因为无法靠近卡车争抢食物,只能眼巴巴远远流露出乞求的目光…… 在结束中东之行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非常容易满足:不再抱怨西安的空气不好,不再为交通阻塞骂娘,不再羡慕别人住房的宽敞,不再奢望别人汽车的豪华——与那些生命安全没有得到保障的人相比,我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最幸福的人。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人们,所面临的命运却会有天堂地狱的不同。伊拉克战争结束了,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生灵却还时刻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我们的孩子在春风中自由欢笑的时候,在万里之外的那些儿童是不是还在为一块面包祈祷? 从战争的边缘走过的人,更能够体会到和平的珍贵。 相关专题:伊拉克战争一周年回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