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死神较量我们赢了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5日17:08 郑州晚报 |
核心提示 10月12日下午,74岁的刘大爷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郑州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及时进行急救:捶胸、人工呼吸、电击、注射药物……历经心脏停跳3个多小时,呼吸停止7个多小时,“死者”终于起死回生。10月13日7时,“重生”的刘大爷说了第一句话:“妞,把窗帘拉上,光线有点刺眼!” 脱离危险的刘大爷在家人的陪伴下静养 病人心跳停止30分钟后,抢救是放弃还是继续,这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个艰难抉择。按照医学惯例,抢救心脏停跳病人时,一般心脏按压半小时无效就可放弃抢救,如果继续抢救会有3个结果:一是抢救无效,二是抢救成功但病人成植物人,三是抢救成功病人成为正常人。但第三种结果很少见,对于年龄如此大的刘大爷而言,第三种结果在全)*氨Wfぉ ?国尚无先例。抢救患者时医院必然要承担一种综合风险,本次急救对医院也许是一个“赌”,胜注是对生命的尊重,败注是可能受到责难。一名医学界人士说:“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是医院的天职,医院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抢救与死神较量了整整一夜 抢救30分钟无效 “我很闷。”10月12日下午4时15分,躺在病床上的刘大爷A567嘟哝一声后突然失去知觉,他的心电图随即成为直线,监控仪显示,刘大爷的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 紧急抢救立刻开始。 捶胸、插气管,医生一边为病人进行按压,一边吩咐护士请求其他医务人员增援。先后赶来抢救的医生有4名,加上连护士长在内的4名护士共8人组成抢救小组。 医生以每分钟按压胸部80~100次的频率抢救,病人没有苏醒。护士从病房拿来电除颤,电击后,病人没有生命恢复迹象。连续电击对病人会造成损伤,医务人员继续进行胸部按压。“好像在进行百米冲刺。”医生井海云对病人进行了两分多钟的按压后就已经浑身是汗,汗水浸湿衬衣,又浸湿白大褂。 大夫王平赶忙顶上。“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王平说。井海云并没有歇着,她看着护士配药、注射。抢救病人必须保护其重要器脏。一般情况下,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后,大脑缺氧3分钟就会因为缺氧和脱水造成脑死亡。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使恢复生命迹象,也是植物人。缺氧和脱水还会使病人的肾、肺、心脏受损。医务人员一边进行恢复心脏功能的激活抢救,一边进行人工呼吸,将氧气管插入病人呼吸道,以每分钟20~30次挤压气球的频率帮助病人呼吸。但监控仪没有出现期待的曲线。护士紧急为病人注射药物,保护病人的重要器官。“那时候已经没有医师和护士之分了,注射、按压、监看仪器,与病人家属进行沟通,大家都在紧张忙碌着。”参与抢救的大夫吴琳和孙慧灵说。 5分钟过去了,没有生命迹象。10分钟过去了,仍没有生命迹象。3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生命迹象。 是放弃还是继续? 怎么办,是放弃还是继续? “说真的,当时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我们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尽管每个人心里都企盼奇迹发生。” 10月15日,医生井海云与赵智琛对记者如是说。“按照医学惯例,我们只要在抢救30分钟后无效,就完全可以放弃了。”要知道,继续抢救的话,如果出现大家都不愿见到的结果,医院所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首先可能是病人家属的问责,按常理,如果大家企盼的奇迹未能发生,人的心理是难以承受的,往往会导致各种医患矛盾产生与激化。医护人员可能觉得自己尽了心,但病人家属未必这么想,他们会认为医护人员未尽到职责。如果双方不能达到一致,极易发生矛盾和冲突,这会引发连锁反应,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名誉与各种利益上的损失。 对医护人员而言,一方面是影响其在患者与公众心中的形象,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家人的影响,特别是对子女的影响。 然而,医护工作者的使命让参与抢救的医生和护士没有中断抢救。 与死神较量一夜 抢救大概过了40分钟,经过人工按压和25次电击后,病人的心电图出现曲线,很快,“生命特征渐渐恢复。”井海云说。这时候,所有抢救者的白大褂都被汗水湿透,负责挤压氧气包的医生裤子也湿了,手上不断出汗,他用手不断把汗水往裤子上抹,以致裤子上的汗水顺着裤脚流下。 很快,病人的心电图又成了直线。 “在脑死亡超过3分钟的情况下,苏醒过来的患者九成以上会成植物人。”医生吴琳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脑心血管专家赵智琛在接到电话后,由于不能及时赶到,便在电话里进行指挥,提供诊疗意见。不到5分钟,刘大爷心跳又停止了。捶胸、人工呼吸、注射,医务人员再次进入紧张的抢救状态。过了近10分钟,病人再一次恢复生命迹象。可没多久,病人的心电图又成了直线。生与死一直不断交替,与死神的较量一直进行着。如果出现了大家都不愿见到的结果,井海云认为只要自己尽了最大努力,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管出现什么情况,我觉得都能面对”。 10月15日,刘大爷的女婿李顺利告诉记者,他有一定医学知识,病人抢救超过30分钟仍没有苏醒,就意味着生命完全终结。病人家属告诉大夫,“无论怎么样,都希望大夫能再努把力,哪怕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他们已经作好最坏的打算,开始准备后事。经过医护人员的努力,刘大爷再一次心跳恢复后,呼吸也有了反应,“生命迹象最长曾持续30分钟。”吴琳说。但这并不意味着远离危险。一直持续数小时后,刘大爷的生命迹象才稳定下来,心脏不再出现大的反复,但呼吸还是不稳定。井海云说,当晚医务人员一个人也没离开。 我们赢了死神 “妞,把窗帘拉上,光线有点刺眼!” 10月13日7时,刘大爷突然说了一句话,把在场的医务人员吓了一大跳,他们欢呼起来。这意味着病人恢复了生命,病人大脑正常,没有出现植物人的特征。孙慧灵是在13日8时许离开病房的。她离开病房时,走路歪歪斜斜,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10多个小时没吃饭,也没喝水。井海云回家后睡了一大觉,直到15日中午,她的双肩还在疼,那是按压时留下的“后患”。 15日下午3时,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刘大爷时,他正甜甜入睡,均匀地发出鼾声。各种弯弯曲曲透明的导管连接在病人身上,一端是病人的身体,一端是监控仪,3条电子曲线显示着病人的健康状况。从监控仪上可以看出老人的情况,每分钟心跳61~62次,血氧饱和度为100%,呼吸每分钟14次。井海云告诉记者,这些数据显示病人处于正常状态。刘大爷的家属围坐在周围,脸上露出关切之情。“没豛仝劬N躘有医生的敬业精神,爸爸恐怕再也见不到我们了。”刘大爷的女婿李顺利充满感激地说。“当时我几乎没有信心了。担心即使抢救过来,也将是植物人。”李顺利说,他期望抢救成功,又担心抢救过来后会成为植物人。如果真出现了植物人特征,家属对医院的态度会怎样?“恐怕很难说。”李顺利说,尽管抢救时他们已经与医院签了相关合同。 抉择抢救病人别的不想 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赵智琛说,医院所做的就是尊重生命,挽救生命,抢救时并没有考虑可能发生的医患纠纷。 井海云说,她觉得医护人员不能有过多的思想负担。“如果在抢救中考虑过多,势必危及患者的生命,因为每个人都会朝着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一旦有了风险,对自己不利,谁也不敢再进行下去。” “这次医院是非常幸运的。”一医学界人士说,能把这样的高龄患者从死亡边缘拉回已属不易,病人没有留下后遗症更是绝无仅有。这显示了医院的胆识,也体现了医务工作者对生命的尊重。 在抢救病人与医院可能承担的经济风险和社会风险之间如何选择?副院长赵智琛坦言,他们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他们想的就是抢救病人。“病人当时已经没有表达能力,我们以天职去维护生命的权利。救死扶伤、尊重生命是医生的天职。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 相关专题:郑州晚报《独家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