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讯:2016年5月25日下午,新浪创想日未来媒体沙龙第一期《浸新闻——媒体如何玩转360°全景新闻》在北京光华路SOHO3Q报告厅举行, 本次沙龙旨在邀请来宾共同探讨在“浸新闻”模式下,媒体如何利用360°全景视频的技术去做好报道,创造出新的生存路径。以下是财新视频新闻组制片人永野凉音的发言实录:
在VR拍摄当中,因为它是360度呈现的,所以我们拍摄团队在拍摄进行中都要离开或者躲起来,我们在拍摄山村里的幼儿园的时候我们会离开拍摄现场或者躲在某一个地方,这时候我们会放花序,让大家猜一下我们躲在哪里。其实360度的影象它的声音是最大的问题,但是在传统的电影方面就已经实现了环绕声,这个我们也是接触了一些团队正在尝试VR五当中的环绕声,以及声音如何最优化,山村里的幼儿园这部片子我们采用了后期的电影团队,包括后面的鸟鸣声,以及所有的细节声音都是单条录制合成的。但是很多人也会觉得,当他看到成片的时候,不会觉得声音多么有特点,比如说从身后转过去看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这个是不是环绕声,另外一个是设备的原因。除了刚才说的新闻、纪录片,我们也会尝试旅游、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尝试。这是热门的话题、旅游、家装、演唱会等。目前我们的播出渠道线下是财经娱乐式,VR页面应该是这个月月底会出现,我们目前有一些线下的播放,就是达沃斯的时候有一个论坛,以及和刘涛先生他们做的分论坛当中的VR直播,以及国际论坛,联合国大会,我们都做过线下的播放活动。
我具体和大家说一下,我们在新闻报道当中,有一些遇到的选题的问题,因为媒体属性,并且财经是原创为王为主,我们在选题更多是注重新闻本身的社会价值,以及它的热点,所以我们在选题当中,更偏向于社会类新闻,其生活传统跟新闻选题上是一样的。我们觉得VR新闻类是突发性报道,我们早期拍出来的片子说它是VR它更多的是场景,所以未来我们尝试做一些,除了我们旁观者角度,现在很多的片子戴上眼镜才是VR,实际上你有目的性戴上眼镜,戴上的时候你真的是这个事件的主人公之一。
媒体:第一个问题,您刚才说到的一共有30个人的团队,我们比较好奇,这30个人的团队,大家都有什么技能?
永野涼音:在这个团队里包括财经背景,新闻背景,以及电影背景的人,除了VR之外,我们有普通的报道,以及专访,与其他视频是一样的,会有其他的任务,这30人的分工我们是按照正常的电视台或者是网站的视频是一样的,比如说我们有摄像,有编导,有记者,有后期,但是所有的人是具备前期到后期的所有能力,有自己的侧重面,把它放在任何的岗位都可以胜任。
媒体:现在很多的媒体,对人员组成存在两个问题,第一个新搭建一个VR团队,或者从原来的团队怎么样形成更好的分工,所以对这种比较传统的媒体转型,对他们人员架构有什么建议?
永野涼音:谈不上建议,我谈谈我的看法,我们这些人里面,有很多人接触了VR很久了,所以我们在转化方面并没有受到特别大的限制,并且在VR方面布局很早,也做了各方面的尝试,最开始兴起的作品像全景视频,可能会做另外的尝试,包括一些技术部门准备做一些技术研发,包括选题的过程中设想技术,比如说和国家海洋局正做关于海底VR设备的研发。
媒体:第二个问题,采用全景报道的新闻,在策划上可以跟传统上有什么区别?
永野涼音:选题方面还是相同,因为我们注重选题是否是社会热点,并且它有什么样的新闻性,这些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其次就是选择比较适合视频表现的形式去完成。在写稿方面,相较于文字的主副题摘要,这些都是保留的,也会结合VR原理,但不是传统的道金斯的结构,包括一些语言的结合,对VR的尝试,其实选题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分别。包括选景的方面,我们会尽量选择360度,虽然它是360度,但是现在很多片子,你看的信息量是180度或者更少,所以说在突发事件的报道当中,或者VR事件的报道当中,尽量都是有观测信息的点去尝试。
媒体:比如说山村里面的幼儿园,你们在拍摄的时候遇到什么样的阻力呢?
永野涼音:VR的拍摄最大的阻力是拍摄团队都要离开,我可能机器在那儿很久的时间,并不知道这个期间,我们拍摄是什么样的,可能我在这儿拍了40分钟,中间有一只蝴蝶飞过来,可能这40分钟的素材就费掉了,拍摄的时长要比普通的影片拍摄时间更久。
媒体:您刚才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山村里的幼儿园,还有云南的大峡谷快递员的例子,这两个遇到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吗?
永野涼音:山村里的幼儿园,是因为它基于纪录片,基于财经一直关注与留守儿童,然后我们前期是有一些很多的素材,以及拍摄人员,前期的沟通成本可以省掉,并且 我们和国家发展基金合作,所以对我们的拍摄有很大的支持,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拍摄过程中,素材的不确定性,以及和孩子沟通当中很麻烦,因为小孩子并不像成年人,前期跟他们磨合的时间是很久。
媒体:最后一个问题,稍微宏观一点,就是您对全景新闻的报道,您对这个全景有什么样的期待,您个人的一些建议或者对同行的建议是什么?
永野涼音:全景视频可能未来最大的意义是,就像我刚才说过的,真的是我们不要为了一个噱头戴上眼镜,如果是片子全都做成同质化的话VR没有未来,未来是VRAR的结合,让人有更多的沉浸感,二、做一些体验类的成系列的影片做成VR。
责任编辑:姜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