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建国以来,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重视发展以铁路为骨干的交通运输业,全国交通运输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运输市场逐步完善。在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互竞争、协调发展的形势下,特别在客运市场竞争比较充分、激烈的情况下,适时放松对铁路部分旅客列车票价的管制,实行政府指导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一、建立灵活的铁路价格机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
价格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8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党的十四大强调:“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力口快改革步伐,积极理大指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都实行了市场调节价和政府指导价,价格水平也有了合理的提高。铁路运价是国家价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进行不断的改革和调整。
推进铁路价格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长期以来,铁路运价一直实行国家定价制,管理权限高度集中,运价缺乏灵活机制,制约了铁路的经营和发展。从1955年至1985年,铁路客运价格基本未作调整,当年北京到天津票价3.2元,上海到杭州4元,东北农民反映:一个鸡蛋坐一站,一只烧鸡逛北京。由于价格机制不能发挥作用,人们旅行付出的运费占其收入的比重很小,成为旅客越来越集中到铁路的诱因,铁路客运超负荷运转。随着我国经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推进铁路运价管理体制和运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成为铁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必然趋势。
铁路运价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体现运输价值、反映供求关系和适应市场竞争的运价机制。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力口深,交通运输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公路、民航、水运等运输方式先后放松运价管制,运输企业大步走向市场,争夺市场份额的营销活动日益活跃,加上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总体运输能力增长较快,运输市场逐步发育成熟,铁路面临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呼吁改革铁路运价体制,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在1992年指出:“铁路的垄断不是绝对的。在交通运输业中,铁路同民航、船运、长途汽车之间有着相互竞争、相互替代、相互补充的关系。铁路运输价格高了,旅客和货主不走铁路了。铁路同其它运输方式的竞争,今后不仅不会缓和,而且只会加剧。”“总的来说,国家对铁路运价的调节可以规定一个基准价格,并有上下限,铁路企业可以在上下限内制定价格。”同年,国务院发展中心杨培新教授也提出:铁路“低运价是违背价值规律的。铁路至少要保本,而且要有微利,这样才能把铁路搞活。另外,我还赞成有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特殊产品特殊运价等。运价总水平由物价局定,但具体的,应由铁路企业定。”
铁路运价面临的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江总书记1994年2月3日在视察太原铁路分局时指出:“对于铁路运价问题中央也考虑到了,已提过两次价。铁路运费还是比较便宜,长江的航运和其它运输都比铁路的运费贵。越是便宜大家越希望铁路来运输。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铁路承担了全国50%以上的旅客和70%以上货物的运输任务,要逐步把运价调整得比较合理,才有利于把各种运输方式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服务。”1996年2月26日,国务院在国阅(C1996)43号文中确定:“为了适应目前市场多元化及全国铁路网建设、运营条件各不相同的具体情况,请国家计委会同国家经贸委、铁道部等有关部门,尽快研究提出较为灵活的铁路运价管理新体制,赋予铁道部在局部范围内运价上下浮动的权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领导下,铁路客运价格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逐步提高运价水平的同时,实行了旅客列车优质优价和春运浮动价等政策,并允许特定区域的旅客列车票价适当浮动。(完)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