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1月28日电
一份内参引起中央领导深切关注
从去年底的圣诞节前后至今年1月中旬,天津市社会上关于多名市民在公共场所被人用针管扎、注射物为艾滋病等病毒的传言甚多,开始记者不相信,有点理智的人都不会轻信, 毕竟这是个文明的大城市。但是,持续20多天,文明的城市成了流言盛行的城市,几百万人好像坐在摇摇欲坠的气球上,而且气球越吹越大。传言的速度从很慢到越来越快,直至接近饱和。一个办公室就有多个版本,一个人就有一个版本!天津城市中心区有374万人啊!
1月6日,记者就已听到的传言求证于市公安局,得到矢口否认,记者略感“心安”:大城市怎么会有这种丧心病狂的事发生。而事实上,此前公安机关已接到多起报案。
公安部门否认,记者转向接诊的医院,并得到证实:多名市民在公共场所被人用针管扎确有其事!在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长征医院、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卫生防病中心等都有来检查的市民,每天咨询电话不断,有的医院专门开设咨询窗口。当时可认定的达10余起,性质十分严重。
天津传染病医院发现的最早一例是:去年12月23日晚,一名男子在一家迪厅喝酒醒后感觉被扎,12月31日到医院检查。
多方查问的结果:被扎发生地分别在娱乐场所、繁华地带和公交车上,被扎者各年龄段均有,最长者76岁。被扎处在腰部、臀部和肩部,无明显痛感,有的存有乳白色液体,有的只是一个针眼。至于注射物,经专家分析有三种情况:1.没有东西,只造成恐慌;2.脏物及毒品;3.不排除艾滋病、丙肝及血液病病毒。专家说,目前做检查者最快需2至4周才能得知结果。
查证此事,记者心情沉重,听到医生如下的话,心情越发沉重:我们接诊一例,就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一例,但几天了没有任何反馈。记者当即找到卫生主管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下面的报告没转到我们这。莫非还在“公文旅行”?
市民被扎事件既发生在元旦和春节之前,又集中在人群稠密的商场和拥挤的公交车上,在群众中引起不安的情绪,有的学校老师已叮嘱学生少到公共场所。记者认为,对此事应给以高度重视,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关怀被扎者的身心健康,公安各警种协同配合全力破案,选择适宜的形式稳定群众的情绪。于是,记者1月6日晚写出《天津市民多名被扎引起社会面恐慌》的内参。中央领导同志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月7日,中央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天津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也作出批示,立即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办。1月9日,天津公安机关将此案作为今年第一号大案,加大警力,开展侦破,卫生部门每天逐级上报被扎市民的例数、时间、地点及症状。
如果没有中央领导的批示,情况会怎样呢?
记者依然没有正式的消息源
在第一时间向中央报告了社会发生的异常情况后,记者发现,与发内参前一样,还是没有正式的消息源。城市中的人们既相互传言又到处求证,恐慌心理进一步加剧。
有关部门的同志把印有领导同志批示的内参复印件捂在手中不给记者看。询问破案及被扎群众的有关数字,他们谢绝回答。
记者继续同以往一样,到接诊的医院,到“危言耸听”的商业区采访。值得安慰的是,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对首批被扎市民的初步检查结果均呈阴性,暂时排除注射物为艾滋病、丙肝、血液病病毒的可能,待进一步检查。令人担忧的是,大商场的人流渐少,人们不敢扎堆购物,柜台后的售货员谈的是扎针的传言及怎样预防被扎。
直到1月17日晚,天津市通过电视台公开释疑。1月18日晨,公安机关向各单位发放宣传提纲,做群众的稳定工作,震慑犯罪分子。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数日没有被扎的报案,社会面趋于正常。只是公开解释似乎来得晚了些。
公安机关披露了3起扎人的案件,两起发生在1月7日中央领导批示之后,1起发生在1月7日早晨。不法之徒有的是别有用心,蓄意制造恐慌;有的是身有劣迹,乘机进行捣乱;有的是利用群众的恐慌心理进行犯罪活动。作案目的在于扰乱社会治安。作案人所用针状物均未接触艾滋病病毒,“所谓传播艾滋病纯属谣言”。
记者至今仍然认为,公安机关已披露的案件与被扎群众的报案例数尚有不少的差距,在公共场所用针扎等恶性伤害他人的生命安全,是一种新型的恐怖犯罪行为,必须及时、严厉地打击。
在社会出现异常的特定时期,为什么缺乏一个权威的、主流的声音?这是《南方周末》“天津‘扎针’事件调查”一文作者的提问,也是经历这一事件的我的提问。
要知道,面对涉及生命安全或切身利益的传闻,公众的心理往往非常脆弱。他们最渴望能够听到权威的声音,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真相,否则,小道消息只能令惶恐和不安继续蔓延。试想,如果政府有关部门有“危机公关”的意识,对社会传闻反应灵敏一些,不是采用“捂”的办法,而是开能通信息渠道,早一点出来说话、安抚,早一点把事实真相搞清楚并通报给公众,天津市民的情绪可能会很快就稳定,“扎针”传闻就不会散播得如此久,如此远。
看来,我们还缺乏处理紧急情况的经验。但愿我们能从天津扎针事件中,学会如何展开“危机公关”。(人民网驻天津记者陈杰)
订短信头条新闻天下大事尽在掌握!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