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2月6日电 (记者林红梅赵承江泓) 一年一度,春运又至。据权威部门的预测,今年春运40天中,运输部门将运送旅客17.4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三分之二的人出门打了个来回。
春运,是中国经济生活中的独特现象。每到此时,农民工这一“城市的候鸟”,就踏上返乡的路程。持续10多年的春运现象,记录着中国从传统的农业国家大步走向工业化、现 代化国家的有力步伐。同时,愈演愈烈的春运潮提醒我们,确立有效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加快中国走向城市化、工业化的步伐,成为摆在决策者面前的一个严峻挑战。
农民工多是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四川、贵州、安徽等中西部地区流向富裕的东部地区。农民工不但造福当地,而且“空手出门,抱财回家”。单一个四川省,每年打工者汇回的钱就高达200亿元。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的过程。
农民收入低是造成“候鸟”不得不迁徙的直接原因。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曾做过调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人均年工资已超过1万元时,1999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仅为2210元。199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4.6%,此后一路下滑,2000年为2%,2001年更低,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民工潮”是中国农村改革陷入停滞的折射。
数量巨大的“进城民工”无法有效地融入城市社区,成为摆动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群。城市户籍制度的闸门,把绝大多数已经在城市里工作多年的农民挡在城外,他们无法在城市扎根,只好在家乡和工作地之间来回跋涉。
城市化步伐缓慢,则使农民工无法逐步被接纳到城市体系之内,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大规模地向城市真正地转移。虽然到1999年,全国建制镇数量达到1.9万个,中国市镇总人口由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2000年的4.58亿人,但这种乡村城镇化政策导致了生产力布局的分散,制约了城市化的正常发展,农民工仍然游离在城市之外。
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农村人口依靠落后的农业维持生计,收入水平低,不能为城市工业提供持续发展的国内市场。尤其是在国民经济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农村消费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国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
有专家预测,“十五”期间,中国将面临50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的问题。春运人潮中透视出的当前中国经济难点问题,都是事关中国发展前景的急切问题。有经济学家指出,当前,中国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有:采取措施增加农民收入,吸引部分“候鸟”停止迁徙;打破城乡分割,调整现行户籍制度,逐步实行人口登记管理制度,使一部分具备条件的农民由常年性外出务工转变为稳定性移民;坚持走城市化道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吸纳进城市体系。
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西部地区投资迅速增多,许多农民工开始向西部转移。春运中,从新疆、西安、兰州、青海等西部地区开出的列车趟趟爆满。中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比重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至20%,国家可有组织地让农民参与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途径,促进西部城市化发展。(完)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
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