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飞船总指挥袁家军--情归“神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30日09:10 中国航天报 | ||
本报记者闻扬扬 袁家军圆梦飞天 袁家军,气宇轩昂地站立在戈壁滩寒冷的风中,高高的发射塔架就在他的身旁。这位年轻的中国神舟飞船总指挥,已是第四次领命出征。 等待那一天 大漠寒风阻挡不了袁家军的满腔热情,儿时的愿望如同一把烈火燃烧在他的心中。7岁那年,袁家军坐在父亲的肩头寻找东方红卫星的身影,“爸爸,我们的卫星怎么还不来”;33岁时,他开始打造中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随着“神舟”的一次次腾飞,袁家军也承受了人生的一次次考验。 最艰难的时候,袁家军把塑料布往地上一铺,没日没夜地艰难鏖战,那时,拥有运动员般健康体魄的袁家军,累得呕吐、腰痛,脸色憔悴。经历了太多的辛苦和压力,此时,袁家军却说,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等待都为那一天――中国圆梦。 “神舟四号”发射时,袁家军散步时也在想,怎样才能再考考大家,不放过问题,不放过疑点,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检查质量。他说,可能的“无用功”并不是无用的。越是大战来临,越应该平静如水。因为,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了。 当飞天的目标离中国人越来越近时,袁家军想对中国第一位航天员说,祝你好运。请相信我们,相信中国航天的能力,我们会在着陆场迎接你胜利归来。也希望你在天上冷静操作,为“神舟”再加一道保险。 青春为“神舟”注解 今年,袁家军40岁。在40岁的袁家军身上,素质、品格与修养都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说,一个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投入,需要的是与人和谐沟通的能力,更需要的是对待伟大事业的精神。 能够将自己的青春与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紧密相连,袁家军深为自豪。从青丝到散落的白发,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袁家军随他的飞天梦想走过一程又一程。作为这样一项大工程的总指挥,袁家军说,事业给了我很好的舞台,让我的精神不断升华;长者给了我很好的经验,让我挺过大风大浪。 身为一名年轻的领导,领军“神舟”的袁家军十分清醒,一个人仅仅自己优秀是不够的,还要注重与人和谐的沟通与交流。他说,对一个现代人来说,这是一种生存能力的体现。 执行“神舟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发射队举行联欢,袁家军的一曲京剧清唱荣登“最佳表演奖”,多才多艺的他在大学时代就是各项活动的尖子人物。广泛的兴趣开拓了他的视野,活跃了他的思路,并间接地促进了他的事业。“鞍钢宪法”、“现代项目管理”、“曼哈顿计划”,袁家军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发射队小小的房间里,袁家军抱来了他心爱的VCD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唐尼采蒂激昂而优美的歌剧,昂扬亢奋。他说,那起伏而洪亮的音乐,带给他的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感悟。面对高风险的航天事业,不仅需要艰苦奋斗、孜孜不倦的精神,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与精神风貌,袁家军将两者“调配”得很好。 生命里因为“神舟”而有了不同的色彩。今天的袁家军,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久远的飞天梦而乘风破浪,执着无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