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四号顺利着陆 完全有能力发射载人飞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06日06:02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北京1月5日电(特约记者刘程 本报记者冯春梅) 北京时间今天19时16分,“神舟”四号飞船在内蒙古中部成功着陆,顺利完成预定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次飞行试验画上圆满句号。 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听取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向他汇报“神舟”四号飞船成功着陆的喜讯后,十分高兴地说:“对‘神舟’四号成功返回,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再 李鹏获悉“神舟”四号飞船成功返回的喜讯后,给总装备部和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打来电话,祝贺飞行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观看了飞船返回实况。 “神舟”四号飞船于2002年12月30日在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按照预定轨道在太空飞行6天零18小时,环绕地球107圈。北京时间1月5日18时27分,当飞船环绕地球运行最后一圈飞临南大西洋海域上空时,在那里待命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向其发出了返回命令。飞船随即建立返回姿态,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制动发动机点火,返回舱开始从太空向地球表面返回,穿越大气层后,在内蒙古中部草原上成功着陆。担负飞船回收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及时发现了目标,在陆军航空兵部队的配合下,对飞船返回舱进行了成功回收。 “神舟”四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除没有载人外,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完全一致。在这次飞行中,载人航天应用系统、航天员系统、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全面参加了试验,先后在太空进行了对地观测、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试验及空间天文和空间环境探测等研究项目;预备航天员在发射前也进入飞船进行了实际体验。飞船在轨飞行期间,船上各种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 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统一调度分布在三大洋上的4艘“远望”号航天测量船,及各有关地面测控站,按照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制定的测控方案,对飞船进行了持续跟踪、测量与控制。向飞船发出了一系列遥控指令和控制数据,确保飞船在太空成功地实施了太阳能帆板展开、轨道机动、姿态确定等数百个动作。飞行中,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又对飞船实施了轨道维持。 据了解,飞船在轨飞行期间,各种试验仪器设备性能稳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宝贵的飞行试验数据和科学资料,圆满完成了预定试验任务。飞船返回舱将在近日运回北京,由科技人员对飞船本身及装载试验项目进行技术分析和科学研究。飞船轨道舱继续在轨运行并进行有关的空间科学和应用实验。 有关专家称,“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和返回,为我国最终实现载人飞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和空间资源的开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记者田兆运曹智徐壮志)“神舟”四号飞船发射获得了成功,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的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四次发射“神舟”飞船的实践表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已全面走向成熟,完全有能力把载人飞船送上太空。 这位总设计师说,我国载人航天发射场是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基础上建成的。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新建了具有两个测试工位的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发射塔架、指挥控制中心、加注系统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基础发射设施。测试厂房是一座相当于38层楼高、中间没有任何楼板拉通的巨型建筑,堪称中国乃至亚洲建筑史上的奇迹。发射塔上设置有与运载火箭逃逸救生系统相对应的逃逸救生滑道装置,能够保证航天员在事故状态下紧急撤离。 周建平说,与卫星发射相比,飞船发射采取了全新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等先进模式,一方面改善了产品测试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在进入发射区后只需进行少量检查,节省了大量时间,使发射周期缩短。同时,与三个垂直模式相对应,载人航天发射采取了远距离测试发射模式。这种发射模式融合了多项新的技术,在发射架1.5公里以外进行控制发射,发射安全程度大大提高。 周建平介绍说,推进剂是运载火箭和飞船的动力源泉。载人航天发射场建成了一套先进的推进剂加注系统,可同时对运载火箭进行4管加注,不仅大大缩短了加注时间,而且加注时不会出现任何滴漏现象。 周建平说,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发射场系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扎实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科研攻关能力和良好作风的青年科技人才,为载人航天发射提供了人才保证。经过几次试验任务的磨炼,发射场系统的人员与设备之间已经磨合,目前全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我们的设施、设备、人员,完全能够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对发射场系统的各项要求。我们盼望着能够尽早把我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