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届人大开幕 卢瑞华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1月14日08:13 信息时报 | ||
三农问题 助2.5万贫困子女受技工教育 重点扶持100家农业龙头企业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省级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的能力。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抓好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户籍改革,以发展中心镇为重点,加快小城镇建设,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机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从2002年起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资助5000名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技工教育。稳妥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清理农村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筹措资金,做好计划,争取5年左右时间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 国企改造 合条件国企都要放开股权比例 经营者和技术骨干试行年薪制 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搞活国有经济。完善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进国有资产优化重组。拓宽劣势企业退出渠道。符合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都要实行股份制改造,放开股权比例,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产权交易行为,防止企业转制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广国有企业经理人员公开招聘和选拔。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者业绩考核体系。对企业经营者和技术骨干,试行年薪制、期权制等激励办法,鼓励和支持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继续深化电力、城市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改革。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 民营经济 设立中小企业与民企管理机构 符合规定领域对民营企业开放 对民营企业实行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的方针,努力为民营企业创业人员营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利”良好发展氛围。省政府设立中小企业与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加强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引导和服务。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规定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内对外开放的行业和投资领域,都对民营企业开放。加强民营科技园区建设,支持科技型、外向型、农业型、扶贫型和劳动密集型民营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改善金融服务,逐步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 消费投资 规范垄断行业和服务业价格行为 鼓励民间投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高度重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改善消费环境,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居民即期消费。规范垄断行业和服务业的价格行为,全面推进明码标价和收费公示制。促进形成旅游、住宅、汽车、信息服务、智力开发、教育、体育健身、卫生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壮大会展业,培育会计、审计法律、建设监理、房地产等中介服务。发展社区服务业。 加大投资力度,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惠州中海壳牌80万吨乙烯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业主招标,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能源、交通、供水、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及公用事业建设。强化房地产一级土地市场供给调控,保持房地产健康发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对限额以下的一般竞争性项目。凡属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原则上将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 国民教育 撤销镇级教办机构完善“一费制” 调整高校布局推进高教大众化 落实农村基础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撤销镇级教办机构。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完善中小学“一费制”和免收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建设示范性普通高中。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调整高校布局,加强学科建设和专业调整,提高师资水平。建设广州大学城,实施高校“强校建设工程”。区域经济打造珠三角世界性制造基地增强广州深圳辐射力吸引力 以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筑珠江三角洲协作大平台,增强城市群和产业群的竞争力。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带动珠江三角洲产业整合,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建设和完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物流基础设施与市场体系。构建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体系和城市功能,增强广州、深圳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经济特区在体制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 市场秩序 撤并收费站严格收费管理 禁止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 努力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产权、土地、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完善对市场主体资格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管理的政府规章。禁止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依法规范市场准入和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各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适时开展区域性专项整治。加强地方金融资产管理。严肃查处做假账和在建设工程招标中弄虚作假等腐败违法行为。整顿规范文化市场、娱乐场所和互联网上网服务等营业场所。撤并公路收费站,严格收费管理。 社会保障 3年解决城镇住房特困户困难 重点扶持大龄困难群体再就业 通过发展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社区服务业,拓宽就业渠道。完善挂钩劳务扶贫制度,加强城乡统筹,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门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非主业资产和闲置资产,多形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落实国家和省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建立就业援助制度,重点扶持大龄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健全社会保险。关心困难群众生活。以供应廉租房为主,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全省城镇现有住房特困户困难。 文化建设 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建文化大省 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 围绕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推进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文化经济和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综合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集团化建设。扶持省重要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支持文艺院团改革和发展。积极参加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繁荣文艺创作,创造岭南优秀文化品牌。本报记者廖颖谊邹会江通讯员任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