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从倒萨看中俄及中国与中亚石油合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9日11:08 中国石油报 | ||
本报讯:近期,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出现了波折,全球媒体和国内媒体对此十分关注,进行了种种猜测和评论。为了客观、清醒、理智地分析和评价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中国石油报于2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油气合作研讨会”。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同志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互补互利性,我们应该共同来消除疑虑和偏见,积极实施多元化能源战略,确保持续增长 近年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鼓点越来越紧,但除了美国的忠实盟友英国外,响应者寥寥无几。很多批评者则质疑美国的真正动机,认为是为了中东的石油利益而战,最终实现操纵世界原油价格的石油战略。 长期以来,获取石油一直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美国日益依赖石油进口,而进口石油一半来自中东。伊拉克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7%。能源专家预测,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将影响世界经济30年以上。萨达姆政权的存在严重威胁了美国的石油利益,而一旦"倒萨"成功,美国石油公司便可长驱直入,伊拉克将成为美国"最安全的石油源泉"。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特别是石油的需求急剧增加。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其中一半的石油来自中东地区。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以应对风险,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又很大。为了保障我国经济发展,避免受制于人,必须降低石油进口集中度,拓宽石油进口的渠道,增加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程度。我们除了巩固传统的进口渠道以外,还应该积极开发新的合作伙伴,发展对外投资,在海外投资自己的资源基地。 中亚是仅次于中东和西伯利亚的世界第三大石油储积区,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最大能源库之一。在与油气资源相关的地缘政治图画中,中亚位于心脏地带,谁控制了中亚石油谁就能在全球能源战略格局中争得主动。中国也已意识到油气短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广泛发展与中亚国家的石油合作。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不仅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中亚国家的需要。首先,中亚国家地处内陆,以前石油管道输出主要通过俄罗斯,而俄罗斯利用这一垄断优势收取高额的过境费用,使得现在中亚国家急于寻找其他合作伙伴,保证其石油出口安全;其次,考虑到美俄在该地区的竞争,中亚国家也希望有第三方的加入,牵制两国的角逐;第三,中国是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对石油的需求逐年增加,对于中亚国家来说是潜在的巨大市场。对于我国来说,与中亚的合作不仅能缓解石油短缺的压力,有利于实现石油进口的多元化,而且有利于双边经贸的发展,更有利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理位置上中亚与我国毗邻,开展石油合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减少运输风险。 目前,我国与中亚国家在石油开采、运输方面的合作还存在一些困难:里海的法律地位还未明确,使得投资者不敢放开手脚;中亚国家远离外海,运输条件有限,必须铺设管道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投资大,耗时长,这也是造成我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缓慢的原因之一;由于美俄在中亚的角逐,使得投资者顾及到政治因素而裹足不前;在9?11事件后,美国驻军中亚国家后会逐渐增加我国与这些国家合作的困难。基于上述原因,我国与中亚国家的石油合作还处于低水平阶段。 困难虽然存在,但考虑到国际环境的变化将会造成石油价格的动荡以及我国今后的发展,我们与中亚国家在石油方面的合作是必要的。在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中,我们应从战略的高度、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加强与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这是确保我国持续和安全地与中亚石油合作的基本前提条件。具体操作中,我们要与中亚国家开展广泛的合作与交流,但应以其中与中国外交关系良好并且接壤的国家为优先考虑对象,这样在石油运输过程中可以尽量避免和减少第三国的影响。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但在经贸方面的合作仍然很薄弱。要长期保持该组织成员国的友好关系,必须以经济合作为依托,我国应将石油合作作为重要内容开展,并力争在组织内部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某些成员国间的优惠政策,以利于我国今后的发展。 总之,在我国还没有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现实条件下,与中亚的石油合作不管是从经济、外交还是地缘政治上,都有利于我国的发展。(中国石油报) 声明:此稿件为《中国石油报》独家供新浪网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