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教授马小军:从国际政治的视角关注能源安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2月19日11:08 中国石油报 | ||
本报讯:近期,中俄原油管道项目出现了波折,全球媒体和国内媒体对此十分关注,进行了种种猜测和评论。为了客观、清醒、理智地分析和评价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在油气领域的合作,中国石油报于2月13日在北京举办了“积极开展与俄罗斯和中亚五国油气合作研讨会”。有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同志围绕人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认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的能源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和良好的互补互利性,我们应该共同来消除疑虑和偏见,积极实施多元化能源战略,确保持续增长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马小军: 一个时期以来,随着中国的石油供应对国际市场依赖度的迅速上升,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我认为,研究中国能源安全问题时,必须跳出石油与经济,充分考虑到经济之外的国际政治因素,从国际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全面审视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以求获得更为客观、清醒、深刻的认识。只有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和国家总体安全的角度着眼,进行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的目标设计,才能使中国能源安全得以保障,使能源的国际合作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借阿富汗战争之机,美国正悄然构筑高加索-中亚战略平台,开始对里海-中亚石油天然气资源国加大影响力。美国的进入,不仅为自身开辟了一个新的能源战略来源,并可能因此而一举摆脱长期以来饱受中东地区战略牵制的困境。果然,阿富汗硝烟未熄,全球反恐战事方兴未艾,美国即积极着手于这一地区的战略经营。凡此种种,早已超出了美国自身对能源的需求,因而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觉:美国意欲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全面掌控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能源供给区域,从而达到其构筑单极世界格局的根本战略目标。 因此,切实关注美国全球反恐战略目标设计之下的未来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战略大事。中国现实可能的油气来源方向主要有俄罗斯、中亚、东南亚和非洲。目前,中国在继续扩大中东、东南亚等传统油气来源的同时,正着力开拓中亚、俄罗斯等方向的油气来源。因此,上述地区将成为未来关乎国家重大战略利益的战略方向,如处置不当将有可能成为危及我国安全的掣肘因素。对这些战略方向上各个国家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动向,应给予特殊关注,并采取积极参与的姿态,不能光看眼前,也不能光看近几年,一定要从长远来看。特别要高度关注俄罗斯金融寡头与俄最高当局之间的微妙关系,他们之间有时候要玩欲擒故纵或欲纵故擒的关系,当局借助一些利益集团来表达意愿,观察动静。对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当前,对于面临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而言,关注自身的能源安全暨国家经济安全,未雨绸缪,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已是时不我待。同时,应积极参与关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方向的国际事务,发挥影响,有所作为。 目前,我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黄金机遇期,因此应抓紧时机优先安排,积极发展与我国未来能源安全密切相关国家的外交和经贸关系,以经济为先导,以能源为核心,以外交为保障,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韬光养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不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努力塑造长期稳定、有利于我国国际能源安全的环境。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的份额将迅速加重。在加快建设国家能源战略储备的同时,应注意跟踪研究我国巨大能源需求本身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外交的影响力,在实践中逐渐学会以这种影响力为武器,纵横捭阖,充分发挥其潜在效能,适时调整和营造有利的国际能源市场态势。同时,应组织各方面专家抓紧时间,研究能源危机预案,加快应对各种能源危机管理方案的规划和建设,并促请中央将其放在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规划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中国石油报)
| ||